戏曲的观后感(6篇)
19
2023 / 10 / 24
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下午,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一进入教室,浓浓的戏曲氛围就扑面而来。大屏幕上显示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精髓”的主题。主持人上场了,她先讲述了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等;然后说了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杂技五个表演艺术组成;最后说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随后进行了精彩的表演。首先表演了豫剧《朝阳沟》,让我感觉到了豫剧的行腔甘畅。随后我们又听了几部我不知名的戏曲,但我最喜欢的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为了国家安危,披上旧日的铠甲,擂响了出征的战鼓,她挂帅出征的精神令我敬佩。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并为这种表演形式所折服,精致的妆扮,精彩的唱腔,精深的文化底蕴都令我沉醉其中。我虽然不会表演,但我会向其他人宣传,把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今天下午,我去上学,一进学校就看见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戏曲进校园”五个大字。
两点半,老师让我们集合下去看“戏曲进校园”活动。节目开始了,首先开场的是“真假美猴王”,一时间,两个孙悟空在一起大家,打着打着还变了魔术,可好看了。第二个节目是一个黑脸的包公坐在那里唱。中间,主持人叔叔指着一件花戏服问我们这件衣服是男生穿的还是女生穿的呢?我以为花衣服是女生穿的呢,结果答案是男生穿的。最后,还演了四个轿夫抬着一个新娘子的抬轿子的节目。
这就是今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我最喜欢的节目是“真假美猴王”,你呢?
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戏曲进校园”。
还没有开始之前,舞台就布置好了,123年级就已经坐在舞台前了。在广播下几几年级下来集合后,终于该我们六年级了。下去集合排成体育队。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戏曲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主持人带不带上宣布的。我们大家的心情像一朵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火山一样。
表演开始,一位穿着红衣服的任何一位穿着蓝衣服的人上舞台,音乐突然响起,点燃了全场人们激动的心。爆发了!爆发了!突然!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打扮像王母娘娘的人走上舞台,与红色人和蓝色人一唱一和。我有点儿听不懂。
第二个节目是花木兰,体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
包青天是一位判官。所以,名字是“见皇姑”。讲的是为了判一个罪人,皇姑与包青天一起辨认此事而纷论。
看完了多个节目,我才知道我国的戏曲是中国的灵魂啊!
从古至今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戏曲是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可我们从来不会享受艺术。
从小爷爷就非常喜欢戏剧,尤其是变花脸。但我和表姐还非常害怕看变画脸,只要爷爷一看变花脸,我和表姐就哭。这把我爷爷吓的,往后也只能偷偷看了!时代在变化,我也在变化。慢慢的,我长大了。上五年级那一天下午,老师说我们要去看戏曲进校园活动,我有点阴欲,要不要去呢?同学拉住我,最后还是去了。到了之后,看见叔叔阿姨们精神抖擞,开始了!那动人的舞姿、清凉的嗓音,犹如来到了音乐节。我再也不讨厌戏曲了!我喜欢戏曲!最后,我希望戏曲文化能源远流长。
昨天上午,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主要请来了外面专门演戏曲的人到我们学校去表演。
我们都搬着我们的凳子到操场上坐上去观看戏曲,这表演可谓是生龙活虎,我们观看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场面热闹极了。首先是那些人给我们表演了花木兰的戏曲,边唱边描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接下来又表演了刘大哥讲话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听不懂的话,舞台的旁边还显示着字幕,这可真是太周到了呀!接下来又继续表演了一个紧张而又激烈的现代抗日剧,讲的是女儿和奶奶誓死捍卫传家宝,不交给日本人,我当时看得热血沸腾,这一部戏曲又许多的同学的看过,所以台下全都是讨论的声音。
我觉得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可不只是单单让我们来快乐的,更多的是让我们懂得戏曲,了解戏曲,热爱戏曲,关爱戏曲,表演戏曲。戏曲会让我们懂得许多的知识,许多的欢乐。
11月30日下午八、九节课,我们在北一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三百六十余种。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六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二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二黑结婚》。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二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17、21、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