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观后感(合集3篇)

个人学习 22 2023-10-23 05:06:46

大师观后感 第1篇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_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年度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_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心理给自己保留了一丝生机,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大师观后感 第2篇

梅奥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在管理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他提出管理者应该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实现组织的高效益。梅奥的组织理论更加注重人的因素。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梅奥的观点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单纯追求物质和金钱,即“经济人”。但是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个人的态度对行为方式起着特殊的决定性作用,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组织与管理,即把员工看成是“社会人”。员工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管理者不应只注重工作,还应把注意力放在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需要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培养与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二)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而且,一般的人员很难进入这种组织。

(三)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满意度

梅奥认为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领导者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要从员工的精神上下功夫;要让员工受到尊重,得到信任;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消除双方的误解,这样,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他们工作上更加努力。

大师观后感 第3篇

《记忆大师》是从由黄渤饰演的著名作家江丰到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记忆删除手术开始的,江丰和由徐静蕾饰演的妻子张代晨婚姻破裂,江丰因此决定删除与妻子相关的记忆。与我们所认知的删除记忆不同,江丰进行的删除记忆并不是记忆完全不存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删除的记忆,而没有当事人的那种情感投入。但不想江丰的记忆意外与别人互换,江丰也因此卷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中。《记忆大师》是围绕江丰恢复记忆的过程展开的,江丰展开记忆的过程也是段奕宏饰演的警官沈汉强破案的一个过程。在破案的过程中,江丰性情大变,一改往日的温和。沈警官的个人引导和记忆不断的恢复让江丰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但是本着对自己和太太的救赎,江丰努力不断走向事情的真相。杨子珊饰演的大夫成为了江丰的怀疑对象,也成了这部电影中最大的牺牲品。当然故事的结尾有一个有些意外的结局。

关于《记忆大师》这部电影网上评价不一,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逻辑性不强,凶手的出现转折太过生硬;有人说这部片非常好看,但需要多刷几遍才能看出端倪。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第一种看法,但我觉得黄渤和徐静蕾的表演的确不错,对于一个平时看电影只看热闹的人来讲,第一次感觉一个演员演的好是葛大爷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表演,第二次是《记忆大师》里的徐静蕾和黄渤,对我而言徐静蕾不再是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了。不知道是剧本的原因还是表演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段奕宏饰演的沈警官并没有那么可圈可点,反倒是黄渤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表现不俗。我并没有怎么看过徐静蕾演出的作品,但她在这部电影的表演我个人认为绝对对得起她演员的这个身份。

这部电影穿插着两个家暴事件,家暴影响的不仅是夫妻,更对孩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家暴对家人的伤害不仅是身体,更多的心灵,身体上的伤害还有治愈的可能,心灵上的伤害基本很难治愈。不管这部电影的评价最终怎么样,这部电影的立意非常好,我在网上并没有找到最新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数据,只找到一份2015年的数据,这份数据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直观的感受:全国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当然也有报道显示现在男性遭受家暴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增加。无论是怎样家暴并不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情,如何降低家暴事件的发生和有效减少家暴受害者的伤害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底《记忆大师》的定位是一部悬疑片,而不是反家暴的宣传片。虽然《记忆大师》的悬疑定位有一些bug,当江丰在电影结尾时对自己老婆说的那句“Nice to meet you”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电影的结局也是一个符合大众道德观的结果:有对无辜逝者的惋惜,也有对亲情和爱情的温暖期待。毕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隐忍都能有人疼惜,这部电影传递出了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希望和温暖。

上一篇:读后感300字狼王梦(共13篇)
下一篇:方与圆读后感200字(热门9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