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推荐8篇)

个人学习 23 2023-10-23 15:29:0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你们与那些“非常态人类”——精神病人接触过吗?你是否了解他们的心声?没错,我给大家推荐的便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为了让你们更加了解这本书,我就来介绍一下几篇故事吧!

《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从字面上就有一丝恐怖的感觉。主人公是一个五大三粗,又高又壮,五官长得挺楞的男人。但说话却细声软语,用“她”形容合适不过。“她”认为自己有一个哥哥,实际上没有——或者说很早就天折了,“她”坚信自己有个很会体贴照顾自己的哥哥。在“她”杀死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后,“她”坚持说是哥哥帮“她”杀的。

几天后,“我”拿到了对“她”做的全天候观察录像。在第三天,“她”在熟睡中似乎被谁叫醒了。“她”努力揉着眼睛,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兴奋地起身扑向什么,然后“她”双臂紧紧地环抱着自己的双肩。而同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变了。“她”那不存在的哥哥,就是“她”的多重人格。

后篇:多重人格。

不久后,他自杀了。据当时在场的人说,他没有征兆的突然用头拼命地撞墙,直到鲜血淋漓地瘫倒在地……

真实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界定?该拿什么衡量?

这是一本不禁令人震惊不已的书,它将可以使我们跳出惯性的思维,以一个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通过阅读释放出来。

这本书可以真正让你知道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得不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会有所震撼……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不得不说,用四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_等机构,与这么多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这些精神病人把思维带偏,由精神病医师变为医师精神病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之前我以为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根本没办法交流,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他们只不过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差较大而已,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且非常严密,让我们无法攻破。而且有些精神病人对量子力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了解得非常透彻,想和他们顺利沟通就不得不找一个物理学教授在旁边做帮手。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着,他们才是对的,用我们的认知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行不通。所以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广阔的知识面,并被他们严密的思维与推理能力所折服。

然而,他们学科知识再广阔,逻辑再缜密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精神病并不等于疯癫,他们或许真的是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太另类,异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而无法被接受。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谈到,两个人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对话、手指点一下想要的物品就能自动到家、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透过一块儿屏幕就能一览无余,我估计他也会被称为“疯子”。还有,哥白尼、尼采、梵高当时也被称为是疯子。但也有智商高的人没有或者说没有一直被称为疯子,比如爱因斯坦,因为天才不但要出生,还要生而逢时,只有逢时,只有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只有让自己的思想融入目前的世界,才能被大家接受,才能被认为是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4篇

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仅仅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们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疯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书读一半,里面介绍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偏执和痴迷,类似于“走火入魔”。他们都有着一堵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墙。

花了两天空闲时间急切地将这本书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觉,也不知从何表达。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未知,我们都无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无法理解现代的生活。

类似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我们也在这个容器里以某种方式一直存在着。人类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毁灭。

人生总要有点乐趣或执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没有意义了吗?

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了之后。没有感觉、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个时候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悲哀,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从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你也感觉不到。

幸好,这种恐惧和虚无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想到我的亲友、类似我的每一个人、会感受到世界给予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又怎样,我们的存在只限于当下的一刻,过去的你不存在,未来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维,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活在当下或许就是人生哲理,隐忍和低调或许就应该是人生的处事原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5篇

夜,总是在世界的喧嚣中变得狂躁与落魄,夜的世界充满恐惧与孤独,在这个看似热情的世界里里,无数个黑夜,游荡着无数个孤独的灵魂,无法冲破、无法感知的孤独;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孤独;他人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他们——————是我们眼中的“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看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羞辱”一本正经的正常人。在我的世界里:你是疯子,在你的世界里:我是弱智。

天马行空的想象,任我绞尽脑汁终不能理解,亦不能明白,我不知你何故会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不同寻常的思维,非同一般的逻辑……为何你疯了,脑子里却装下了全世界?

你脑容量的巨大,思维的深邃,使得众人不能理解,读不懂你,道不明你,遍觉你“怪异”,异于同类,于是疏远你,鄙视你,恼怒你,厌弃你,憎恨你,终不能忍受你,一把锁链,锁了你的身,禁了你的言,送你去我们眼中的精神病院。

然而,终归还是没能锁住你,你脑子里的天马行空在医院里“沸腾”,你或静或闹,或打或啥,或喜或恨,都是你对世界的宣判,众人不懂你,你憎恨我们这群“无知”的“异类”,不懂却自以为是,当你与花草对话;当你看众人是昆虫;当你用几国语言交流;当你分裂诸多人格,谁人理解生而为人的痛苦?

内心的孤独很可怕。没有人与你共鸣很可怕。听不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可怕。

所有的人都围成了一个圈子,唯独你在外。你感到惶恐、无助,被世界抛弃。

你存在着,这个世界却仿佛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于是,消极、自卑、绝望、挫败让你变得极端。于是,不再有对与错的界限。于是,只有用震撼、极致的手段,才能重新证明和感知自己的存在。于是,才有那一幕经典的浴室杀人,于是才有了所有的超出常理和骇人听闻。

可怜,我们正常的人那,永远走不进你深邃的内心,永远有多远,远到生生世世不得开启你内心世界的闸门。

你淡了、怒了、生气了、绝望了……关就关吧,无非是从“小家别院”换到了“精神病院”,无非就是换了个住窝而已,无非就是说我是“疯子”而已,疯就疯吧,做了自我,疯又何妨?

我的世界里有花,有虫,有四维空间,有时间尽头……有你们永远不能触及的世间角落,有你们永远进不去的人生殿堂。

纵使我看镜中的自己是怪物,纵使我觉得生命有轮回,纵使我看世人是昆虫,纵使我时而男人时而女人……无妨,疯就疯吧,我也不知道何为疯?

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你不信众人,觉得我们都是谋害你的刽子手,你该是经历了人类怎样的伤害才会疯狂至此?

你的孤独无人能懂,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懂你的内心世界,听不懂你的言语,这是天堂与地狱的距离。这是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的距离。因为你的孤独,你伤害众人,或许你只是在保护自己,或许你只是不信任这个世界,或许你曾经经历过自己都不曾记起的痛,你累了,痛了,哭了,闹了,也疯了……

谁才是真正的清醒者?你不屑与我们交谈,因为你不信我们,因为我们卑微,不懂你的世界,是我们根本不能理解的存在。

你无喜无怒,无悲无欢,你的世界里或许什么都没有,又或许什么都有,你曾经爱了全世界,所以装了全世界,又曾经恨毒了全世界,所以忘记了全世界,于是你抛弃了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也抛弃了你……

又或许你只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适合你的世界,一个你懂它它也懂你的世界,在你的世界里,有你的真实存在。

当你离开属于你的世界,你又开始痛苦,自责,内疚,生而为人的规则,道德使你苦不堪言痛不欲生,当你清醒,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尽的痛苦,于是,你宁愿混沌,当不能自已,你遍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你与我们的世界隔着的不是一层纱,而是一堵墙,一堵坚硬无比的墙,当你成人,你的痛苦深入骨髓,当你成疯子,你遍可以为所欲为……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因执着而疯狂,因为执着你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冥想,因为执着,你咀嚼苹果仔细体味,因为执着你打开自己的头颅……疯即是痴,痴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却只有你的存在。你承受全部寂寞等待着,你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我若成佛,天下无魔,不知道,是否这样的执念成就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6篇

天才和疯子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只有一线之隔,天才不被人理解,逼久了或许就成了疯子。

高铭的这本书正如他所说,有案例的基本还原,也有自己的整合,整本书亦真亦假,有些观点你还确信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精神病?你不信服活着没听说过的观点,就当开眼界了,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了或许自己真的变成疯子了。个人认为这本书包含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把它当成心理学小说也可以。

合上书,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是如下几个观点:_四维虫子、多宇宙论、感觉的存在、精神的强大、量子物理_,这些是我第一次听说,开了眼界。

一,撒旦恶魔存在的意义

_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来,就只能是卑微的、肮脏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天使,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世上才有那么多的_,才有那么多自甘堕落的人。思想决定命运,思维限制人的发展。改变思想,才能改变命运。

二,感觉的存在

在_苹果的味道_这则故事里,这个人先是找到了感觉的存在,后来体味到精神的存在,再到后来尝了苹果的味道,回到了精神和肉体的统一。那些佛教大师的闭关修炼,不吃不喝也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存在吗?个人比较认同关于_感觉的存在_的观点:_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当你被各种感官所带来的信息淹没的时候,你体会不到感觉的存在,至少是不明显。感觉其实就像浮在体表一层薄薄的雾气。每当接触一个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时候,感觉会像触角一样去探索,然后最直接地反馈给自己信息。_

三,角度问题

孩子的角度和成年人的角度不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在他们眼里大自然有生命,树木会说话,鸟儿会唱歌,河流会跳舞,石头会变形……是成人正常?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成人的价值观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有些孩子在家长不认同他的观点后,走了另一个心理极端,就会变成精神病人。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看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在孩子眼里,或许不存在,因为他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视线范围内的事情。蹲下身个孩子交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四,真正的世界

真正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子?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故事里的女人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再到模仿别人的心灵去探寻世界的本质,行为可以模仿,心灵真的可以模仿吗?

引用书中的观点,要_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五,迷信or信仰

_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我一直纠结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信仰,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迷信的人整天说自己的信仰是正宗的,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似乎能够包容,不争辩,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去强行传播,拉帮结派,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7篇

现在想看的书,一类是经典,一类因种种机缘而来。巧的是,近来有两位朋友分别推荐了关于精神分析方面的书,一本是朋友和我交换了看,一本是朋友直接网上买了寄给我,而且都说看完了要交流。这几天抽空就看,在新年第一天的下午看完了其中一本。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关于精神病患者的访谈录,如果不是朋友推荐,平时不会接触类似性质的文本。有时看到朋友的荐书,特意找来读,也是觉得朋友喜欢这本书一定有他的原由,最起码反映了他的阅读趣味和近阶段的所思所想,如果深入一些,从一本书甚至可以了解阅读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想了解一个人,去读读他喜欢的书,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我知道,朋友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一直在探索灵性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她苦苦思索,已经困扰了很久。本来,我对她的状态还是有些担心的,怕她想多了,过于执着,对自己会造成伤害。不过,今天看到她的微文,看到她说“未来我的每个选择都会更温和一些”,我放心了。她已经在学习放下,尽管还有一个过程。

在人世艰难跋涉,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史都是一部恢弘隐秘而艰难曲折的长篇巨制。有的人破茧化蝶,有的人一生深陷黑暗混乱的精神迷雾。我是个经验主义者,喜欢从生活中去体悟人生百味。我的所有情感体验和生活体悟都必定是从生活中来,一般不会脱离了既有的经验去清谈纯粹的精神生活或去思考很多哲学层面上的问题(事实是不具备这种思辨能力)。哲人说:“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我也曾走过一段灰色时光,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中,兜兜转转,无比困惑。回想那个阶段,是因为认识了一些朋友,是接触了文学和艺术,体悟到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慢慢地才找回了最初对生活的热爱,把自己救了出来。其实我也把很多心力用在了认识自己、探索自己、找回自己的过程中。现在的自己,不能说最好,但已经能做到和内心深处的自我和解。我们要想和外部世界和解,必然先要做到接受自己,和自己和解。

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就如书中很多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我们常人更丰富、更多元。很多人也许并不是真的病了,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精神力量更强大,我们以常规思维和心智无法理解罢了。对此,我们不必要一定非要弄懂它,事实上,最高明的精神病医师也不可能全部弄明白。在我幼年时期,曾亲眼目睹家中发生过一件灵异之事,当事者是一位客人。我的一位堂姐,体质较差,早先回娘家时,身上经常会出现奇奇怪怪的情形。只要旁人看明白,请人喊几声话,一会儿就好了,她自己一点都不知晓发生过什么。那时候,因为村子里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父亲还曾被村人请去“驱魔”,晚上走到漆黑的荒野中焚烧纸钱“送客”,还真管用。据说是因为父亲胆子大,火气也大,压得住邪气。但是不知为什么,成年后我再未听到或看到类似事情发生。这里面,是心理作用、是迷信、是精神疾患,还是真有什么,我并未想去深究,也不会影响我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我尊重科学和理性,也对未知的世界,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包容之心。

探索自我固然是一件非常必要而且严肃的事,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思想体系和逻辑思维能力作支撑,我不建议想太多、走太远。那绝对是一场冒险。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就算是读完此书想和朋友交流的想法吧。

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祝福你,朋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000字 第8篇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倘若能尝试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本书是通过与“精神病人”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与普世的看法不一样,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看法,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才真正会触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思考,这是一个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阅读本书时,有个感触,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他们逻辑清晰、严谨,思维自洽,又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精神异常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怀疑从始至终都存在,有一章给予了解释和说明,但怀疑变没有减轻,解释其实也是正确的,是这样的:只要不伤害别人的执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说,人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好事,当爱好上升到洁癖,大家也能忍受,也无伤大雅,但当洁癖上升到暴力的话,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疗了。

其实,不管是爱好、洁癖或者患者,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执念,过度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执念,才让他们做出了非普通人认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往往很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才和疯子仅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为什么无法做到如此优秀,是因为普通人学会了变通,学了原谅自己的不足,说白了,是放弃了追求,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对与错,当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在审核着我们,他们对世界的见解,让我觉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许有不同的世界观,还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君子和而不同吧。

上一篇:吹牛大王历险记读后感350字(8篇)
下一篇:70周年阅兵观后感800字(推荐4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