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共5篇)

个人学习 18 2023-10-29 15:33:14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第1篇

11月19日下午,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准时到郑州市四十七中观看电影《郭明义》,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在宽敞的大礼堂里摄影师扯了幕布拉灭了电灯,一切就绪开始放映,没想到屏幕上竟然打出了“杨善洲”几个大字。

陌生的人名并没有让我觉得电影的索然无味,主演李雪健精湛演绎还是吸引着我的眼球。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哽咽着几次忍不住流了出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我被故事里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其一,工作中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在保山县担任地委书记时,在他亲自带领下建立了粮仓,水稻产量逐年增长。平时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悠闲自在遥控指挥,而是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庄稼的长势,指导农民插能够高产的秧苗——双龙摆尾。特别是一次天大旱的时候,农民因为吃水用水的问题差些聚众打起架来,地委领导班子讨论是否放水问题,当很多人持犹豫态度时,杨书记果断表态:“这个责任我来付。”在抗旱现场,杨书记再次强调取消建设几个单位办公楼的资金用来打机井。无奈水土流失,平时30米即可出水的地方打了80米仍然没有清泉出现。大概天公感动于杨书记的所作所为,终于大降甘霖。看到实验田里的水稻获得丰收,杨善洲的脸上浮现了笑脸。

第二,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作为一个地方的地委书记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父母官,很多事杨善洲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二女儿结婚后两地分居很多年杨善洲坚决不给女儿开口子。女儿了解父亲的脾气也缄口沉默。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没学可上时,便把以前的老部下请到山上坐坐,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二女儿再次来求他,他仍然没有答应。作为父亲杨善洲就是安排了女儿别人也会觉得理所当然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名_员他时时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可以为肯于吃苦的张博安排为林场正式职工,却不可以允许自己公车私用而不拿油钱。为欢送孙子上大学,用了公车竟然必须要求司机打表计算油钱。多么可歌可赞的高尚品格。

再者,知恩图报不计报酬。杨善洲幼年丧父,母亲独自带着他长大,父老乡亲街坊邻居没少帮助他。看到家乡大亮山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百姓吃水困难,他心里是格外的疼痛。退休后,他带领一些有理想的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大亮山植树造林,这一干就是22年。听着他那句:“人呀,别把自己当回事。如果我不说自己曾经是地委书记别人怎么会知道。”看着他提着一个竹篮到街头巷尾捡拾别人丢弃的果核,手不及的就用拐棍往外拨的镜头。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奔涌的泪水。22年的汗水,换来大亮山的一片郁郁葱葱,换来价值几千个亿的资产,换来周围很多地方地方干旱而纷纷到大亮山求援取水的场面。当老的实在无力照顾那些苍松翠柏的时候,杨善洲毫不犹豫地无偿把资产献给了国家。连奖励给自己的20万也捐给了保山一中10万林场6万。对于农户他信守承诺,给群众按比例分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呀。

最后,妻子的作用不可小觑。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杨善洲能为国家人民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妻子功不可没。多年来都是妻子在家独自照顾年老的母亲,抚养3个孩子,还有繁重的农活。一次饭桌上,女儿竟然说妻子嫁给他还不如嫁给一个农民,可见对于家庭他亏欠的实在太多。而跟着自己含辛茹苦一辈子的妻子,没有一丝怨言。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杨善洲的老岳父,一辈子竟然只见到他三面,这还是算上看到他坐着车飞驰而过的一次。

影片让人感动之外,还有让人颇感欣慰之处,张博跟着杨善洲在大亮山干了17年,娶了媳妇后带着媳妇安家在大亮山,显而易见他代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后继有人。

观看《杨善洲》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

多么希望多拍些这样的影片,多么希望每一个成人尤其是人名的公仆看看影片,多么希望涌现更多的杨善洲……

杨善洲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第2篇

4月26日上午,我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大家一起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杨善洲》,整个影片叙事清晰、自然,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故事情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尤其是杨善洲同志生命垂危时,他倚在病房的玻璃窗前,保山各界群众不约而同的自发来到医院,期盼再看他们的老书记最后一眼,此时眼泪又一次模糊了大家的视线,此情此景,充分说明了杨善洲同志已经深深赢得了广大保山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回顾杨善洲同志不平凡的革命一生,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身上体现了一名_员,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品质——为民、务实、清廉。摘几个影片中的片段。

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广大保山人民战天斗地,抗旱救灾,一次次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吃饭问题,甚至断然停止了在建的地委办公楼,将节省的资金都用来为老百姓打了浇庄稼的机井;退休之后,他又扎根大亮山,二十年如一日,硬是把五万多亩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神山、仙山——这体现了他为民的风采。

他始终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任上,他不走形式,敢于担当。有一年,到了开闸放水时,有人提出:开闸后虽然能够挽救农民的庄稼,但同时可能影响人畜饮水,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责任由我承担”,这就是杨善洲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勇气,眼看救灾的效果未能如人所愿,是否需要向上级提出救急,是人民生命重要还是自己的面子重要,当然是人民的生命重要,这同样体现了他务实、担当的精神。退休后,在大亮山上绿化植树的之时,他同样保持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战胜“毒草”,他亲自查阅资料,亲自量树苗的长短、高低,终于想出来了能够制服毒草的奇效高招,因为财力有限,他们无钱购买树苗种子,怎么办?他带头放下曾经的地委书记架子,丢掉虚伪的面子,亲自到集市上去拾取人们丢在街道上的果树种子,背负着竹篓,手持着钩子,一次次弯下了腰……

他始终保持着“清廉”的革命本色,工作中,他本人从来不向组织上要求“过高”的待遇,“退休”之后,更可贵的是,不去组织上安排的“幸福窝”——昆明干休所,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带领乡亲们上山种树。自己子女的事情“过头”的不办,女儿非正常的调动工作他不管,孩子上学用公车——自费处理,这些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_员严于律己、廉洁自律的崇高品质。

他退休后,本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和家人住到省会昆明城里去,享受丰厚的退休金,哄哄孩子,出去旅游,没事在家和老人们喝喝茶,打个麻将,跳跳舞,过上很多人眼中的幸福生活,可他没有这样做。他为何能够做到一生为民、务实、清廉呢?这是因为他党性强的缘故,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纪守法,始终坚持原则,始终心系国家,心系人民,能够放下官僚主义架子,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中间,能够虚心向人民求教,乐于与人民为伍;他作风正派,为人公道,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假的花样;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自己身边的同志,不搞任何形式的享乐主义,不搞任何形式的奢靡之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永远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他的事迹理应让我们受到震撼。

如何向他学习呢?就要像他一样,心系党和人民,心系广大师生员工,心系学校的发展,立足自己的工作本职,积极投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对照党章,对照广大师生的期盼,对照先模典型事迹,深入广大师生之中,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想法和呼声。努力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深挖错误言行产生的根源。轻装上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政策把握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坚实原则,坚持程序,求真务实,大胆探索,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第3篇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第4篇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_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第5篇

今天,我在吃晚饭时,妈妈突然说:“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电影名叫《杨善洲》,看看杨善洲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这部电影说了:在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一滴水也是很珍贵的,因为那里除了雨季没有旱灾,其它时间都在闹旱灾,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挨渴。好心的杨书记(杨善洲)宁愿不起办公楼,去拿起办公楼的钱打水井,为村民造福,不过情况一点都不好,打了80米还没有一滴水,不过老天爷很好心,在夜晚下了一场暴雨。

雨过后,杨善洲说:“以后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因为以前的传说说龙王司掌降雨的,所以杨善洲说要自己当龙王。)他退了休后,本可以到党员休养处安享晚年的,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的大亮山的树被人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而年年闹旱灾,选择了留在当地,建造树林。

不过山上的飞机草(飞机草高达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伸展。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把树苗全都“杀死”了。聪明的杨善洲想到了一个办法,种比飞机草高的树苗,因为这些树苗的根比飞机草长,飞机草长不过它,树苗就不会死了。他和其他人正正工作了17年才完工,真是不辞劳苦!最后,2015年云南大旱,只是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没有闹旱灾,所以杨善洲的辛苦没有白费。

杨善洲一生都为人民服务的乐于助人,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0字左右(优选7篇)
下一篇: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汇总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