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的读后感300字(热门7篇)
41
2023 / 11 / 23
再次接触到《活法》这本书是在20xx年,发现身边的企业家朋友很多都在学习稻盛哲学,尤其是好朋友朱以容学兄一直多次反复向我提到稻盛经营哲学的魅力,并再次送了我一本南宁盛和塾的《活法》并多次和我分享塾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对稻盛先生经营哲学和实学引用后对企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至此之后,我几次反复研读《活法》这本书,每次都会产生不同的我感悟,总结对我个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路决定出路,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只要心态积极,充满热情,即便能力稍弱,结局一定不会太差。反之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人生观是负面的,则结局一定不会好!要经常告诫自己做事一定要尽可能认真、负责,因为你得到的每一件工作都是来自别人对你的信任以及恩赐,不要轻易去毁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和给你的恩赐。
二、做为人,何为正确
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是稻盛先生的核心哲学。对待员工和客户,只要心存利他之心,则必定长久!做人做事何谓正确,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位置去看待事情,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自己所有努力的原动力其实都是来自于“利他”之心。就如工作最简单的动力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能够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为家人尽心尽力后,无论自己能够给社会贡献些什么,或者是否为社会去做贡献,但这些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是能够证明你来到过这个世界的凭证,活着的意义、价值所在。
三、个人修炼,个人心性的提升
人的一生一定是个精进的过程,六项精进会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流程。从做事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到取得些许成功后不可骄傲,再到每日反省改进,前三条是做事。后三条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再到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则是做人心性的修炼。常存感恩之心,多做善事,站在利他之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性思考,定会不断精进自已!
四、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
想要灵活地运用潜意识,需要反复地不断地加强思维体验。自己制定的经营目标,从早到晚,夜以继日,24小时反复思考。这样强烈而持续的愿望,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朝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只有胸怀强烈愿望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谋划的事情就如谈恋爱追求对象一样只有日思夜想才能成功!
人生必须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人生的真理,要在实际生活中,勤奋工作中,领会感悟。人活着就要积极向上,肯能吃苦,苦中取乐,善于勤劳,有建设性,创造性,协调性,有能力,有关爱他人之心,有感恩之心,善于与人共事,关注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工作一丝不苟,性格开朗,用良好的心态,对事物持有肯定态度。生活工作中,只要认真努力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办事多为他人着想,一切事情都要顺其自然。
《活法》一书中,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细读,去思考,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品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为人类,为社会奉献,在生活中取乐,在幸福中生活。
很久很久没有看书了,也很久很久没有写文章了。感觉最近自己章法有些乱,静不下心来,今天突发兴致看了一本书,稻盛和夫的《活法》,内心稍稍平静了一些,有了些许感概。加上晚上一个人去喝点小酒吃点烧烤,观察周边的人事物,竟然感性起来,生出了很多感悟,也重新唤起了我对于一些真理的重视。
其次是精进。光是投入并不足够,还需要每天给自己一个提高的动力。做事情原地踏步,事情就会毫无进展。做人也是一样,如果不积累每一点小的收获,人也会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被淘汰。进化论家喻户晓,就连人体构造这样的客观事物都能够随着环境改变而进化,人的主观思想如果固化不前,被社会所淘汰是迟早的事。如果你贪图享乐,懒惰迟钝,进步便是一种压力。但是如果你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愿意做出改变,改正不好的,吸收优秀的,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便是向善。做善事总是能带给人一种人格得到升华的感觉。每次掏出几块钱给街边的老人一些施舍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快感是很多事情所无法比的。我想从这一点引申到期望的作用上。期望,这里指人对于一件事物发展状况的预期。预期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今天我走在一个通道里,那里一直都有一个扶手输送通道。以往这些输送通道一直都是正常运作的,今天有一段通道因故停止运行,当我走上去的瞬间,我差点栽了个跟头。因为我已经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预期这个通道会滚动,所以我本能得做出它会动的措施。其实并不是通道导致我栽跟头,而是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走路的重心导致的。回到向善的话题上,我们从一生下来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善为美,这影响了我们整个的心理预期,当做出认为是向善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与预期相符的美好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人生的意义。人的一生几十年,其实不管你选择怎么样的路,都是一生,你并不会比别人多活多长,更不会死后享受更高的待遇。每个人生来的时候或许是不一样的,各种条件已然迥异,但是在死去的那一瞬间,一切归零,万物皆如此。我认为人生所追求的意义是内心的平静,即innerpeace。当你真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的生活不再紊乱,你的脾气不再暴躁,你不会觉得在虚度人生,也不会整天为了所谓的前途焦躁不安。如何达到这种内心的平静?投入、精进和向善便是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有什么可以比让自己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在不断进步,不断感受向善的美好而更能给人内心的平静呢?
但是《活法》这本书却没有强调真情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以为这本书最大的缺陷所在。书中强调的与人友善我是同意的,但与人友善和真情并不能相等。人活一世,怎能离得开情?书中指出分析问题应该克制自己的贪欲之后做出理性的思考。这点我也是认同的,但是仅就解决问题与就事论事上。人是感情动物,倘若情没有得到应有的慰藉,人生也会留下巨大的遗憾,也无法达到内心的平静。现代社会情义变得越来越稀薄,古人说天涯若比邻,而如今却是比邻若天涯。晚上吃饭的时候看到隔壁桌的一家人,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小的儿子,还有他们家的保姆阿姨。整顿饭的过程中,年轻男女坐在桌子一边,他们的儿子和保姆阿姨坐在另一边。年轻男女自己吃吃喝喝,保姆阿姨一直在照顾小儿子。年轻年女吃饱喝足之后,开始想抱抱自己的儿子,但是儿子做出的反应确实让大家始料不及,儿子挣脱他妈妈的手,回到保姆阿姨的怀里。明显看得出,他妈妈抱他的样子很捉襟见肘,一点都不熟练,反倒是保姆阿姨,仿佛和小儿子很有默契。我不知道当小儿子回到保姆阿姨怀里的时候,那位年轻时髦的妈妈是不是有一丝的凄凉感,会不会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有一丁点的怀疑?作为一个母亲,自己的儿子却不愿意和自己亲近,无论她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这种心灵的鸿沟。《活法》一直在强调工作时投入的重要性,却忘记告诉大家,真情也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藏,没有它,你也不可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活法》读完之后还有想读第二遍第三遍的冲动,就读完平凡的世界一样,我相信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心灵上的洗礼。看了《活法》之后真正的修行是在人间,只有在尘世间修行磨练自身的心性才能让自己的心更加坚定,那就是定心。
恒心与方向
只有当下的事情干好,做好,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不去想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努力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是方向对了就不会有问题。
生活中常常有人在抱怨这抱怨那只能说是太闲了,有那个时间不如多用心思把事情干好,干什么事的时候要往积极方向去想,没有完成不了的困难,只要有恒心铁柱也能磨成针。
敬业与专注
从书中我学到了人对待从事的职业要做敬业精神,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认真地做好这份职业,没完成不松劲的劲头,好多时候有的人在想这又不是我份内的工作我没必要去做什么的,但有时别人做了就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成长和进步,得到了提高。
专注于当下的工作,工作才能体现一个作为人的意义,和为什么而活着,和价值的体现,很多时候人并不知道当下主要去干好什么事,按照现在进行时的事,有的人不珍惜当下所做的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好当下的事。
工作中磨练自己,每天都要反审自己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要观察自己的言行是否是对的还是错的,错了怎么去改正,要常常想着怎么去磨练自己的心性,或想着自己需要磨练做更好的自己,对世间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去做损人利已的事,要常常去为他人着想,常常要想着吃亏是一种福报,就算现在别人看不到但神灵能看到的,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感动到神灵的。
利他之心
不要做违背道德的事情,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追求做人的正确的准则,常思这样做会不会损人利已了,会不会造成什么后果,或是对什么人或物有影响。比如乱丢垃圾造成环境破坏,乱涂乱画影响别人等,再如散布不正当言论危害他人或国家的利益等都是不好的行为。
《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我一口气读完,身心踊跃。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可以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个在生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佛教智慧的模范。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要精进创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稻盛创立、壮大企业的过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为人的基础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体验佛教智慧的历程。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因为“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国际事务,也是“大道至简”。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国做诚实的道歉,就是因为带了太多复杂的想法。做了罪恶,就应该真诚道歉,这是简单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现。这样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简单。世界各国出现贸易争端,那是因为有国界,于是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国与国的争夺。如果统一货币和政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这是禅意的表现。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最后是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不是缺乏经营的热情和能力,而是最简单的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的人。
在他的书中,可以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保持在最低。并且时时在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些许的私心”他认为,能力和智慧,是用来利益社会的,自己小小的身躯,能享受多少呢这种实践,就是小我与大我既有分别又有完美的合一。
带着疑惑之心翻开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干法》,怀着感激之情拜读到这两本励志经典的最后一页。稻盛先生朴实、真诚的话语,使我这个生活在“世道迷离”的时代,“看不清前途”的青年豁然开朗,并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
在这两本书中,稻盛先生以自己奋斗的一生为佐证,给我们讲述了获得事业成功的要素:积极的思想、努力的工作。
积极的思想,就是指要有一个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引导我们朝幸福、光明的目标前进。一旦思想出现错误,我们付出的努力越大,就会在歧路上走得越远。如何才能把握好人生的大方向呢?稻盛先生指出: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人生的指针,这个原则用简单话来说,就是不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道理看似简单,却是直指人心,让你在做出每一个决定之前,直接与自己的良心和灵魂对话。世界各国文化、各种信仰千差万别,但人们对良知的定义却十分相近,“善良、正直、不贪婪、不自私”等等是古今中外,各个名族都推崇的,人们只要遵循这些基本的良知,就不会走向错误的方向,否则,即使暂时获得利益,终将为自己的行为加倍偿还。
努力的工作,就是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稻盛先生相信造物主的存在,认为神灵会垂青于那些拥有“美好善良的意愿,勤奋努力的工作”的人,而一个懒散的人是羞于向神灵祈求成功的。“努力”,一个多么普通的词,从记事起,身边的人就不断的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等等,似乎大家都晓得“努力”是走向成功的必经途径。可是,教者与被教者又有几个人做到了真正的努力呢?至少,我只能很羞愧的对自己说,我一直都不够努力,不够认真。这么多年来,我竟然真如稻盛先生在书中所说,喜欢拿“生活总是不遂人愿”来掩盖自己不够努力的事实。面临即将到来的工作,我曾十分忧心自己不能胜任,甚至想,实在干不来就换个工作吧,毕竟以前学的专业跟电池材料不是十分对口。现在对号入座的想想,这又是一个拿“生活总是不遂人愿”作挡箭牌的例子。稻盛先生一针见血的话,一方面让我那单薄的借口再无容身之处;另一方面更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努力去学、去钻研,哪有什么不可完成的可怕的工作!
当下新能源领域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锂电池作为一种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绿色能源,所处的大好优势不言而喻。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者,我们肩负者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绿色能源材料的重大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当牢记这种使命感,以稻盛哲学为指导,努力的、全心的、诚实的对待工作,通过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灵魂。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却有了很多的领悟和想法。让我看完一遍后还想再看一次。
稻盛和夫的这部书讲述了稻盛和夫对于人生、实现理想、提升心志方面的一些见解。稻盛和夫在讲述阳明哲学——敬天爱人是思想源泉中讲到一句话,他说“作为人,何谓正确?”,他说这是良知的另一种说法。它将“作为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将良知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要做社会所允许的事,遵循法律给予我的权利,做我们尽力所能做的事情,那样我们所处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每个人都坦坦荡荡的做了一个人。我记得我以前的一个老师让我们在本子上写人这个字,要我们把人这个字写得端端正正的,现在我才知道老师让我们写这个字的意义是什么了。就是为了让我们做一个一正确的方式做任何事情,从而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辜负国家对于我们的培养。
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释迦的故事,讲述了他在生死关头还在沉迷于蜜汁之中无法自拔。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也有很多人在面临困难时,还在享受着快乐,从而失去了更多的东西。很多人应该看过封神榜吧,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神魔小说,电视剧中的一个皇帝,不喜欢处理朝政,喜欢和他的嫔妃们欢乐,不顾百姓的`死活和国家的衰败,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谁了吧。他就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做纣王,最后和妲己都死在了自己的皇宫中。
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时期,都要始终保持从正面忠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或者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法”。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一篇中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死亡的毒素。粗一看会以为是夸夸其词,仔细阅读发现他所阐述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这时一瞬间的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即我们常说的欲望,所以往往做的决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做出结论之前,应先设置个“理性的缓冲器”,使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更多的接近月理性。
这个论述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项目部一个保洁员的事例(XX公寓项目部)。由于本项目当时接手近一个月,护卫队伍已组建完成,工程方面也有完善的运行方案,我们更多的精力以及难点是组建保洁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前前后后有试用过的保洁人员也一度达到高峰,其中一个人的流失让我至今觉得遗憾。这名保洁员姓王,东北人,性格非常直爽,安排任何工作都能利索完成,当然质量有待提高,不过从“德重于才”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好的,即“德”是完全达标的,至于“才”就是他的保洁技能,是可以通过不断培训加以提高的。
保洁人员进楼定岗一周后我和项目经理经过巡视,一致认为目前的保洁效果不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于是决定召集所有保洁人员,参观每个人的岗位,在岗位上再对他们详细传达各项目保洁标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其他团队成员跟自己对比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取长补短,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半个小时,实施了这项计划,仅仅是出于老王的岗位离办公室近这个私欲,我就选择了从这个区域开始点评,当然我事先心里完全清楚老王的保洁质量不高,自然他的工作成了我的反面教材,在点评还没结束时,老王向我提出了辞职,瞬间我提醒自己冷静处理这个事件,其他成员在看着呢,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方案的不合理性。其实我们想让他们提高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方法不对,错在不应该在整个团队人员面前指出某一个队员做的有多么多么不好,我们应该在团队中挑选一名做的好的作为典型,形成一种良性引导。
之前有听到的一个银行培训识别_的事例,在培训新员工时只让他们接触真钞,当他们在岗位上遇到_时会一时间反应出这和我之前接触的真钞手感不一样,反之判断就是_。这个方法用在保洁团队运行上也是可行的,我不断地向其他成员推崇典型队员的工作方法、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人的工作标准,努力方向。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量的从来不是最长的那根木头,取决了最短的,在我们项目的保洁团队里各种各种的人都有,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讲优秀的人过半,让这些优秀的人每天通过自己的工作一点点地良性引导其他员工,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品质。
《活法》的精髓是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我所写的读后感概括成一句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回顾这几年的历程,79岁的稻盛和夫总结出了他的创业历程。他说,人活着是为了以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当然,人活着更是为了幸福。现在有许多人抱怨自己不够幸福,实际上,幸福是靠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只要认真努力,就会更幸福。
结合到自己的学习里想一想,做题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努力,就会全对。认真地对待,是一种走向幸福态度。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或者浅显点:你为了什么活着?再浅显点:你相信什么?记得在小些时候,曾有一个答案让我为之振奋:相信自己。对!有时,自己的做法也许会有错,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分析失败的原因,下次就会做得更好。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去反思,其中包括做得对的和不对的,做得好,就去总结好的经验,做的不好,也要想想为什么做的不好。要成功,首先要“想”,要敢于去想,要想出色彩来。但在想的过程中,有人会把现实想的狭小无比,如果有阳光大道,我们应该走阳光大道,何必去走小道呢。
只要我们敢于去想,认真去做,走阳光大道,就会成功。
“稻盛和夫”——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帮助日航重建也达到世界500强的人,在日本封之为神的人,他慷慨的把一生的智慧集于书中,值得我们很多个人都去研读一下。
在这本书中稻盛先生着重为我们很多年轻人阐述了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稻盛和夫认为:在活着的时候就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在死的时候能比刚出生的时候的灵魂更加纯洁善良,那就足够了。也许在目前看来这个思想还是太过于宏大,但是我心中希望能把这一概念植入心中并尝试着贯彻下去。
同时对于如何磨练心性稻盛先生也为我们举了例子,指出方向:“保持善良、友好、谦虚、不给别人添麻烦、诚实、守信、负责任等;同时,工作则是磨练自己心性最好的实践!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联想到刚入职毅道的时候就像白纸一张,我们完全不知道如何获得精准客户,那么就采取了最笨的工作量最大的方法:礼品公司挨个打电话过去介绍我们的产品、生意模式等等;那段时间着实非常的折磨人(磨练心性),原本以为是苦心人天不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收获,更让我们不知所措了。
但是通过筛选礼品公司打电话的时候我们渐渐的摸索到了一点儿新东西,在打电话之前先查一下客户公司的经营范围、近两年的招标项目、产品类型等。做这个事情目的有二:其一、我们对客户有了些了解,在电话沟通的时候知道了客户的基本情况,能聊的更久一些,也能了解到行业的基本情况;其二、在看客户的招标项目的时候还能看到一起围标的同类型公司,继而去联系沟通那些公司。
也许在我们闷头按着名单挨个打电话的时候,我们确实几乎一无所获,但是后面我们摸索出来的“意向客户寻找思路”确实非常有效果,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正是验证了稻盛先生的话:在活着的时候就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通过努力工作、认真工作来磨练心性,同时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寻找客户的方法。
目前的我们还不需要考虑稻盛先生的后半段话:在死的时候能比刚出生时候的灵魂更加纯洁善良,那就足够了。但现在的我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努力工作来磨练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我坚信只要继续努力工作着,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有些时候付出了不一定立刻就有收获,但是收获总是有的,在我们还看不到的地方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