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观后感(必备5篇)

个人学习 19 2023-11-01 00:48:13

于成龙观后感 第1篇

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反冤案,扫除贪官。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_于青菜_,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于成龙的同学柳晋阳,更是任劳任怨,甘愿当于成龙的`下手,最后为了去除贪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当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等职务,并下达了去火耗的任务时,我就知道此时康熙就是他的靠山。两江地区如果有识时务的土豪劣绅,就应该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胆子大,敢为民请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龙的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识好歹,依然飞扬跋扈,最后快要被砍头时,都还在说自己是皇帝的亲外甥,于成龙无权审理他。最后于成龙违背皇帝亲属由宗人府审理的规定,当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执行。明对这个结果,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龙,赫里腿都吓软了。最

后康熙也没有怪罪于成龙越权行为。因为有些事,一开头就看到了结尾。现在的行政人员,若能敢于担当,敢于为民请命,当有人拿出靠山来恐吓时,不要腿软,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当于成龙团队分析局势,经常引用《论语》、《春秋》、《晋书》里面的语句来分析,特别透彻。当于成龙进京面圣时,更是引用了许多典故和佳句。难怪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治国治世的经验,是中华子孙最大的财富,没有之一。所谓的社会学、心理学,只是西方的系统归纳而已。如说精炼、历史、博大,西方社会学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我一直有一个归纳中国几千年治国治世做人的理论的想法。

于成龙观后感 第2篇

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_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这就是民心。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_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资!

我们应当将廉政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固树立起清晰健康的核心价值观念。

饮一杯止贪治欲廉政羹 做一个清香扑鼻公务人

于成龙观后感 第3篇

《廉吏于成龙》竟然如此令人震撼,气神激荡。当大幕在满场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中徐徐合拢之时,一代廉吏于成龙那可亲可爱的神形已走入我们的心田。

此剧能如此打动人心,固然离不开京剧名角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编导以古鉴今,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对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塑造,求真情,求朴实,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更离不开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处世,所作所为,大声疾呼“天地良心”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于成龙观后感 第4篇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感人情节,一定还留在大家的印象中。正是由于一位演员的出色表演,使得于成龙的作为传开了,家喻户晓了。李万年用他纯熟的表演,将一个活生生的廉吏推到我们中间来。

而在接戏之前,他并不知道于公和自己一样,都是山西人;于公挂两江总督印时68岁,正与李万年拍此戏时的年龄相去不远。这部戏对于李万年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他之所以欣然接受,不仅因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艺术实践的良机,更因为,在潜意识里,他感觉到,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危机的时代,塑造这么一位旷古廉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后,他又当起了义务宣传员,不厌其烦地宣传着,他想让一代清官于成龙的美名,在大家心里扎根。

前不久,刚从安徽返回西安家中的李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乐呵呵地说:“刚在安徽拍了一部新戏,我饰演村里威望很高的族长。别看我都快80岁了,精神好着呢!”“每逢接拍新戏,大家一见到我,总会这样说,_您演的于成龙不得了啊!_虽然十多年过去了我却始终有一种感觉,于成龙一直与我相伴,让我在演戏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前行。”

于成龙观后感 第5篇

最近,我再次观看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重温这部电视剧仍然感到畅快舒展,吐露了心中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压抑愤懑和不平。特别是那首主题歌更是把这种正气抒发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让我最近思绪难平,感慨万千!于成龙首先是一个能吏。在电视剧滚动片断介绍中,有一个画面十分感人。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就地正法歹徒,真是大快人心。一个县团级干部敢于深入虎穴去做卧底,去侦破案件,在当今的中国,恐怕没有这么高级别的卧底吧,充其量是刑警队长这类的科级干部。这反映了于成龙有胆有识的工作作风。当今的社会这种官吏太少了,我们只能通过这部电视剧寄托我们的希望。其次,于成龙是一个正直的官吏。一个军官_了一个劳军的女子,她的母亲告到了衙门,他立即派人去抓那个军官,由于那个军官鼓动士兵聚捕,抓人的官兵还被挨打。老百姓群情激愤,他拍着胸脯说:“我一定会为民作主的。”最后抓住了那个_妇女的军官,并给予严惩。

“我一定会为民作主的”,这是一句多么普通的话语,这是一句多么耳熟的豪言,这是一句多么渴望的承诺!然而我们却很难看到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那些舍家撇业去上访的人们,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耗尽人力财力打不赢的官司,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上访人员自杀犯法的草案!难道我们现在还不如一个封建王朝!再次,于成龙是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官吏。半夜有人击鼓鸣冤,他想的不是心理偏激,而想的是一定有重大冤情。常年在外,没有带家属,只带了一个随从。妻子让儿子捎信给他,让他找个合适的人家纳妾。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歌词唱得好:“吃的是粗米,穿的是布衣,从不在意。”想想我们今天的机关,中午吃饭喝酒,下午一般找不到人。去办公事,也需要等到人家有空的时候才能去请示。那些贪污的官员污吏都包“三奶”,甚至更多。

人家请客吃的差了,认为是打发要饭的,故意刁难人家。要饭的经常去饭店吗?办公场所讲豪华,穿着讲名牌,美其名曰要注意政府形象。网上河南一个区政府占地500亩,号称第一区政府。他们心里哪有人民?哪里体会到民生多艰?我们呼唤象于成龙这样的干部,呼唤那些为民请命的干部,呼唤那些勤政爱民的干部!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是清朝中期乃至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好官之一。他是一介贫民,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奋发向上的正气和清明的机制和吏治,才能使这样一位好官不断得到提拔重用,打开了“康雍乾盛世”的局面。中国不是没有于成龙这样的好官,而是这些人被压制了,被埋没了。相反那些带病提拔的贪污的官员污吏却不少。所以,不能只怪那些贪污的官员,应当思考这些贪污的官员是如何走上领导岗位的。记得有个场面很感人,几个官员评议提拔谁,有人反对提拔于成龙,认为他嗜酒。

但是广西巡抚金光祖力排众议,大胆提拔了他。我们反对跑官、要官,如果是好官不用跑,也能受到重用。谁还需要去跑?跑还不一定得到提拔,更何况不跑呢?所以组织部门不要空喊口号,只要提拔优秀人才,自然就不会出现“不收也不行”的怪现象。如果我们多一些于成龙式的干部,多重用一些于成龙式的干部,社会风气就会正气浩然,民心就会顺气和谐,这样中国在世界上就能够扬眉吐气!

上一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500字(汇总10篇)
下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800字作文(优选9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