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共7篇)

个人学习 22 2023-10-14 22:38:13

攀登者观后感 第1篇

虽然国庆长假已经悄悄过完,但是关于国庆相关的讨论余温还在。不止是声势浩大的表演,还有竞争激烈的国庆献礼电影。相信大家也都走进电影院,亲自感受到了小长假的氛围。从口碑和票房来看,虽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比《攀登者》还要更胜一筹,但也有人被《攀登者》中的“四大型男”吸引了。就在今天,电影《攀登者》的主演们现身机场,吴京、张译酷劲十足,井柏然则穿着较为休闲,胡歌更是一身工装十分吸睛。

四位男主角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从胡歌、张译、吴京的着装来看,三人身着白色短袖,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短袖上的“攀登者”印花,这是还要继续前往现场进行宣传吗?除了三位“统一着装”,井柏然可以说是完全换了一种风格,轻松休闲格子衫也不失风采。在电影上映之前,吴京也曾在微博发出和张译的合照,在两人的宣传海报上幼稚的写下“他没来”几个字,尽显搞怪和反差,似乎是在“谴责”胡歌和井柏然缺席宣传现场。不得不说,《攀登者》主演们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很亲密了。

比起票房,相信四个人都会认为这段合作经历更加宝贵,认识了三位优秀的演员,也完成了自己在电影荧幕上的一次蜕变。相比于其他三位主演,井柏然可以说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新生代演员,但是井柏然塑造的角色和他在电影中的表现,观众们还是一致认可的。之前虽然也有一番票房20亿的实绩,但大家对他似乎都并不看好,不止是作品有些局限,更是因为他塑造的角色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而此次出演《攀登者》,反倒有很多观众开始对他改观,这或许才是井柏然此次最大的收获吧。

除井柏然之外,其他几位就可以说是“老戏骨”了。胡歌虽近期未带作品回归荧幕,但他在演员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但此次出演杨光一角却并未收到“清一色”的好评。比起认可,对胡歌提建议的声音更多。确实,很久没有以演员这个身份进行活动,难免会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通过这次观众们的反馈,相信他也能更准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

除了胡歌,这次《攀登者》电影票房的号召力完全集中于张译和吴京两人。本就是影帝的张译十分低调,除了用过硬的演技说话,张译本人一点也不张扬。虽然电影口碑不行,但是对张译塑造角色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张译戏份少、镜头少,却仍然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吴京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是作为导演还是演员,他都是成功的。电影上映前更是有很多人冲着演员表中“吴京”二字前往观影,可见他的号召力和国民度早就成现象级了。

据悉吴京主演的电影票房已经累计超150亿,这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10位百亿影人中第一位达到这一票房高度的演员。当初的《战狼2》,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吴京靠优秀的拍摄水平和精湛的演绎拿下56亿票房,也一度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后又出演《流浪地球》,加上国庆档的两部电影,吴京实实在在打了一场漂亮仗。

从无戏可拍的武打小生,到能够靠自己的号召力不断活跃在电影荧幕,吴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只有自己知道。从默默无闻到获得认可,吴京在演员这个行业未来的路还能走更远、更宽广。

攀登者观后感 第2篇

昨夜我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观看完了由吴京、章子怡等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在看完这场面震撼,气势磅礴的电影之后,我的心绪是久久地难以平静。特别是当五星红旗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庄严升起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老一辈的登山者用自己坚强的毅力,从中国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丈量出了中国的新高度,也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对珠峰的主权。更攀登上了他们人生的最高峰,让后人高山仰止。

也许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在那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你们攀登珠峰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在影片刚开始不久,老队长临终弥留之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山,中国人一定要登上去!而且还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于是秉承着老队长这一个遗愿,秉承着这伟大爱国精神。临危受命的方五州、曲松林、杰布三人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登顶成功。但是仅仅只是由于他们,没有留下所谓的影像资料,就没有得到西方的承认。可以说英雄失去了应有的光环与荣誉。中国的攀登者们,并没有真正的抬起头来。

在这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们忍受着委屈与泪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可是他们始终忘不掉心中的那一座高山,还有那长眠在雪山之巅的老队长。直到十五年之后,1970年国家重新组建登山队。于是党和人民的一纸召唤,我们的英雄们又义无反顾,重新汇聚在了五星红旗下。准备着再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去测量中国的新高度。带着“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使命,带着爱人的嘱托与期盼。在强化训练的几月之后,他们又一次向珠峰发起了挑战。他们那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的登山人,也感动了亿万国人。

每一次当镜头切换到那些勇猛悲壮的身影上时,我们的心中就是万分激荡。仿佛这一刻我们就在他们攀登的路上,并且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虽然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们的登山者们却是无比强大的。他们抗住了北坳的冰雪严寒,顶住了大风口的十级大风。第二台阶猛烈的雪崩也没有让他们低头,死亡地带的极度缺氧也没有让他们退缩。就这样踩着先辈的足迹,踩着队友的肩膀,他们向着峰顶发起了一次次勇敢的冲锋。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要么登上峰顶,要么就倒在登山的路上!”

然而当李国梁割断绳索,跌落万丈深渊的那一刻,全场的观众都禁不住潸然泪下。然而当徐缨为了发送气象信息,累得吐血身死的时候,我们的心又如刀绞般的痛。那一刻我们都和方五洲一样,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爱人的名字,泪水都已经快流成了海。我们只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替英雄去完成他们的使命,替英雄去分担他们心中的痛苦。冰雪路上他们一次次地跌倒,然后又一次次地手拉着手站了起来。狂风暴雪中他们就如那前方的珠峰一样,始终巍峨与坚挺。

直到在最后一刻,方五洲他们终于抓住了关键的机会,一举登顶成功。当步话机里传来方五洲那一句,“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5月27号下午2点37分,登顶珠峰成功!”时。全场的所有观众,都激动的站了起来,齐声为勇士们鼓掌欢呼。那一刻,仿佛我们就在猛士的身边。当测量觇标在珠峰顶上高高地树起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在世界第三极上迎风飘扬的时候。那一刻我们除了雀跃的心以外,就只剩下夺眶而出的泪水。我们伟大的登山队员们,正是秉承着这一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攀登精神。终于再一次地登顶珠峰,完成了党和国家付于他们的神圣使命。

在那艰苦奋斗的年代,我们的无数先辈们,也正是秉承了这种团结奋战,敢于攀登的爱国精神,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今天祖国发展的关健时期,我们也只有继续发扬光大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在党带领下,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我们的人类也只有秉承这种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不断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人类社会也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

如果把这种攀登者的精神,还原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也是同样可以适用。攀登者的人生,是征服一座座高峰,不断的挑战自我。而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也是攀登生活中一座座无形的高峰。勇敢战胜所有的困难,敢于向命运亮剑。就像我们那些真的猛士们一样,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延伸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努力拓宽人生的宽度。

勇攀人生的最高峰,永远做生命的最强者。这是我们所有国人,都应该拥有俱备的爱国精神。也只有在这种伟大精神的照耀下,我们才能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也只有永远秉承这种伟大精神,我们才能充分测量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也才会永远成为,世人眼中壮美的风景。做那勇敢的攀登者,向着新的山峰砥砺前行,留给身后的永远都只能是背影。

攀登者观后感 第3篇

国庆自驾云贵川十来天,回家后立刻钻进影院,第一个看的当然是争议非常多的《攀登者》。

观影时间125分钟,我敢说:全程无尿点。

因为本人走过G318,也差一些就直接去了珠峰大本营,所以片子对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但是,抛去内心的偏爱,《攀登者》从特效、场景、动作戏,及主演们的高分演绎说开去,真的可圈可点!

《攀登者》是饱满的、复杂的、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多棱面的,在短短125分钟内,编剧和导演要展现好“登珠峰”的历史意义,还要将数个剧情线有滋有味地铺陈出来,让观众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回到那时那境,还要get到片子中的点,阅片无数的壹姐我,真的,真的要给李仁港手动点10086个赞!

《攀登者》的视觉效果很赞,北坳、山脊、第二阶梯、冰裂缝的种种刻画都如此逼真,雪崩、大风口、方五洲第二次带队时遇到极端天气做的“人梯”都让我震撼不已!我旁边的小姐姐频繁抹眼泪——每一次灾难来临时,总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傻子”,也总有宁愿献出生命也要“完成任务”的“傻子”,比如胡歌饰演的杨光,队医因为他的过错腿被烫伤了,在捱过山上的雪夜时,他便把保命的睡袋割了一半给队医保暖,而他的右腿却只有被截肢的结局。

比如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当他的生存会危及到其他队友的生命时,他将相机递给了队友,自己却将绳子割断坠崖……

祖国的任务、个人的梦想交织在一起,片中有彼此守护了20xx年的爱情、有刚刚萌芽的爱情、有过命的兄弟情,有十多年的误会、有一瞬间的误会消解,更有令人无比扼腕的死亡。

坐在影院里,壹姐我看到了多样的人生,也看到了李仁港的优秀——我觉得,这是李仁港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我知道,其实这种片子不好拍,毕竟,这种类型的片子在国内还是空白,但是,《攀登者》作为全新类型的开创,填补了这一空白,且从口碑来看,也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李仁港做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攀登。

主创团队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攀登天团,使命必达拼尽全力!《攀登者》这样的尝试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必要的,更是需要的!

支持《攀登者》,就是支持咱们中国这种类型片,我想,这样的支持,也是每一位希望中国电影大片崛起的影迷们的心之所向。

《攀登者》的领衔主演吴京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战狼》、《流浪地球》都有可能成为‘炮灰’,但是片子也必须要去拍,事情要必须要去做,尝试是一定的,不论结果。”李仁港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对《攀登者》的票房没期许,交给观众。”

这样的一部《攀登者》是在跟其他影片良性竞争,怎么到了喷子们的嘴里,就被黑得那样惨呢?

片中的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顶时,他弄丢了摄像机却捡回了一条命,因为太过沉重的担子,他十多年来心心念念要登顶,为的就是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抬起头来。当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机会时,他不管不顾天气预报,下命令强行登顶,断送了年轻队员的生命。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第二次登顶,却抱着残躯、抱着信念,坚守。

张译是壹姐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从《士兵突击》中饰演的那位班长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他,也很佩服他的演技。此次《攀登者》中,他不能冲在登山第一线,只能在大本营指挥,所有的戏,都只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可是,在壹姐眼里,他的演绎是那样的入皮入骨!

曲松林心中有一座山,方五洲心中又何尝没有一座山?

面对心爱的姑娘,他不能说出那句在心里藏了十多年的话,他不能给她一个承诺,只因为他们的成功登顶得不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让国家蒙羞,他要打破这个屈辱!

徐缨为了他,坚决做他的气象大后盾,坚持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只为了转瞬即逝的“登顶窗口期”的到来。她的心中也有一座山,只是,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座山搬走了——搬走了横亘在她和方五洲中间的那做名叫珠穆朗玛峰的大山。

片中的角色们心中都有一座山,影院里在座的观众们,谁的心中又没有一座山呢?张译在路演中说过:电影里衍生的主题可以被不同的观众们共情——有质感的漫长守护的爱情,有质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互相拉扯的兄弟情,也有真正把生命置于不顾的爱国情……

我坐在影院里,手里是一把被泪水沾湿的纸巾,前后左右的邻座们也都在默默哭泣,有些大孩子看懂了电影,悄声和父母说着内心的感触,而大孩子的父母们,在让孩子悄声观影的同时,也偷偷给自己擦眼泪。

电影口碑这东西,难道不就是观众们的观影感受的真实写照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珠峰,有的关乎感情,有的关乎事业,有的关乎理想,当你想要登顶自己的心中的那座珠峰时,如若《攀登者》给了你些许力量,那么,你就是在为《攀登者》打call了!

攀登者观后感 第4篇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观后感 第5篇

强烈推荐《攀登者》,真的太好看了,本来没打算看这个电影,但是别的场子基本就都满就看了这个,说实话刚看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本身对这个题材没有多大兴趣,而且前几天的`微博热搜也让我对这部电影存在一点质疑,但是今天看完真香了!!真的很好看,首先这部电影的阵容非常强大,吴京,章子怡,张译…哪个单独拎出来都能扛起电影票房,演技更是毋庸置疑的,吴京跟章子怡就不用说了,张译演的曲松林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人物刻画的及其细腻,收放自如,多一分会夸张少一分又没有感觉!总之很棒了!井柏然和胡歌的加持也让我眼前一亮,之前并不知道他们也有参演,所以看到他们还是有点惊喜的,跟这些大佬飙戏也没有被压很多,看的很过瘾!再来说说剧情吧,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在我眼里的登珠峰都是一些冒险家,一些热爱挑战的人,从来没把他们跟国家大义联系起来,但是这个电影又一次打破了我的固有想法,看着登山队一次次的遇到各种危险,看的我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下一秒又要雪崩,又要有牺牲!总之,这绝对是下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大家千万别错过了!

攀登者观后感 第6篇

今天是国庆的第三天,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国庆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着电影中这几个瞬间: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方五洲登山队长为了保住队员曲松林的性命,把摄像机弃掉了的那一瞬间,然后就是那突击队新队长李国梁为了保住摄像机牺牲了的那一瞬间,最后是接近结束的方五洲为了救徐缨同志,为她接下了一块巨大的冰块,最后就是片尾几位登山队员上珠峰的那一瞬间最让人难忘!

电影主要讲了1960年一些中国登山队员已登上珠峰但没有摄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过珠峰,1975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留下证物。20xx年,杨光又带着新的登山队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顶珠峰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许多:曾经中国因为装备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领土,可是今天,我们中国已经富起来,好起来,强起来了,不再被别人瞧不起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曾经有人说过:“山再高,也是在脚下的。”那现在我说:“人再强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学习,为中国变成第一强国而努力!

攀登者观后感 第7篇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上一篇:烈火英雄观后感(必备7篇)
下一篇:革命者观后感(优选5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