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读后感300字(热门10篇)
26
2023 / 11 / 22
看完电影《活着》之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是对故事本身的震撼。小说《活着》在一年以前看过,故事由福贵在田坎上道来。像一尊佛在讲着轮回前的故事。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对它的热烈和它对我的震撼可想而知。故事已了解,但看到要紧时仍是心一紧眼一湿。这应该就和演员的技艺有莫大的关系了吧。说到表演,只能用一窍不通一词来形容自己。但我的表现定是真实的。每每看见处在感情的风口浪尖上的巩俐,就不自觉地走入了电影中的她。不论是《活着》里的有庆、凤霞他娘,还是《归来》里在火车站天桥上大叫着陆焉识的冯婉愉,亦或是《红高粱》里被扛在肩上的_花辫红衣裳的九儿。
但我最想讲的是中国女性。中国几千年传统的男尊女卑造就了中国女性坚强、隐忍、包容的性格特征。家珍的经历几乎就是由大部分平常女性一生的经历复印而来。试想一下,如果把家珍和福贵的经历对调,可能早在赌场的那一幕,故事就以一纸休书结束了。心理学老师在上课中提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他接触的案例中,婚内的出轨的男性多能得到妻子的原谅,而婚内出轨的女性极少能获得一个新的机会。虽然这个例子有一些极端,但生活中的确不乏类似的例子。中国传统给了男性远多于女性的放肆的空间,具体可以体现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两种性别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对男女的态度差别较大等。
昨天于学校图书馆借来这本并不怎么厚的小说,便从中文版自序、韩文版自序、日文版自序、英文版自序、麦田新版自序、到小说的正文、再到外文版评论摘要一字不漏得看完了。
英文版自序中,美国民歌《老黑奴》,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富贵的在整个故事中经历和心态。
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的富贵,先是体验了富裕人家的生活,然后赌博失去家产,沦落为一无所有的租户,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也是他随后一系列经历的铺垫。随后,父亲去世,他便开始走向了积极的人生道路。被_抓去当兵期间,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是两年之久的离家,母亲在怀着:富贵不会去赌博的对他的信任中去世,女儿发烧成聋哑人。随后开始了看似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在儿子有庆小学五年级那年,因为医生为了讨好县长而不顾孩子的性命而献血过多去世,富贵的选择是对生病的妻子家珍隐瞒,并一个人把孩子埋葬在爷爷奶奶的坟墓旁边。后来,女儿凤霞找到了一个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儿子一样的女婿二喜,还怀了个儿子,本以为这就开始了他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了,但是,好景不长,女儿生产后大出血去世,随后,妻子也走了。原本的四口之家就剩下富贵自己了,凡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呢?感觉自己应该都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了吧?可是,富贵的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啊,外孙苦根四岁那年,二喜出意外身亡,为了照顾外孙,富贵还得继续活下去,起码得把孩子抚养成人不是吗?但是,苦命的苦根,在自己七岁那年因吃太多豆子也走了。那个昔日的几口之家,最后就只剩下富贵一个人了,为了不感到孤独,他给自己买了一头牛,叫富贵。
一部20xx年曾在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含泪活着》,三年后被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在网络上找了出来。这个因就业而苦恼的年轻人看完之后备受感动,怀着“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的想法,他开始游说电影公司,并最终获得了三千万日元资助。20xx年11月28日,《含泪活着》在东京上映,不少观众都留言表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励,称“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流传至国内后,这部首度将镜头对准“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的中日合拍纪录片,片中那位为了改变家人命运,在日本充当劳工供女儿美国留学的父亲,感动了中国观众,以至于字幕组在片头就贴心提醒,“敬告,请各位准备一沓纸巾。”
《含泪活着》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结篇,由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于20xx年推出,也是她的封山之作。全片制作历时10年,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三地,在近2个半小时的内容中,记录了中国人丁尚彪求学未果,为了改变女儿的命运,扛着“黑人”身份苦苦打拼15载的日本漂流生活。
影片大概分四次拍摄,尤以两番小聚最为感人。女儿如愿考入纽约州立大学,在东京转机时终可与八年未见的父亲碰面。可惜属于这对父女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且由于非法滞留无法进出机场,父亲不得不在机场前一站就下车,呆立在站台目送女儿远去。
五年后,妻子前去美国探亲,这一幕再次上演。不同的是,为了赚女儿的学费,老丁每天兼三份工,他第二次站在车窗外已头发稀疏,牙齿松动,他默默啜泣,仿佛可以感觉到他牙齿在漏风,令人不忍卒看。
除了爱与温情,主人公丁尚彪的坚忍更能让人动容。他为家人献出了最珍贵的壮年,却从未怨天尤人,绝口不提一句后悔的坚忍。
离开日本前,丁尚彪故地重游,回到了最初求学的那个偏远山坳。镜头前他一脸平静,小声地对着远方念叨,“当初真是毫无选择,没办法,只能走下去”,但最后一句话却是,“人生,还是高兴的。”在自杀人数是交通意外死亡人数5倍的日本,人们时常在生活的重压下难以喘息,一个非法滞留的中国人却活了下来并心怀感激。
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观众的观后感:“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如此世代相传。”“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有血有泪,其中包括了家人的死,女儿的出嫁,儿女的成长,老友的相见。而在辛酸的泪水背后,则承载的是主人公福贵承受的痛苦,福贵这个小人物在一连串历史动荡和浩劫中遭遇到了种种磨难,出身地主家的富贵从青年时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到老年时充满沧桑的佝偻身影,他用自己的活着见证了无数人的死去,他是幸运还是不幸?说他幸运,他活着比谁都痛苦,说他不幸,他却依旧坚强地活给你看。但这些痛苦并没有使他绝望。主人公回忆,他的爸爸说过,“先养鸡,鸡大了变成鹅,鹅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成牛”,好好拼搏一番之后,虽然其中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但是希望的火苗却未曾熄灭。到此,大概大家会在心中萌发一个小小的而又深刻的疑问——人为什么活着?
当然,也正是由于电影中由始至终透着的对生命的辛酸与无奈,引发了人们沉重的思考。生活就像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有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挫折和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和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一种历练。影片中大喜大悲的情节,令人感叹,人就是这样悲惨令了也只能这样继续活着,而且必须活着,活着虽然会有痛苦,但是也会有希望,而希望让人更加珍惜活着的时光。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虽然生命是脆弱的,但是它并不软弱,人们为了活着,忍受着一切的苦难和折磨,为的是什么?是心中的那一份对生命的执着。这种思想是宝贵的,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才能不顾一切的继续活下去。
通过影片和小说我了解到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应该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该对生活和未来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当生命中遭遇苦难,生命受到威胁,让人始终不愿放弃生存的便是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活着,就是一种资本。也只有活着,才可以体会到牵挂,才有机会享受快乐,甚至体验痛苦。对于人来说,最珍贵的词就是“希望”。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我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我只说他真切地告诉我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觉而言,是我目前看过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见,“老谋子”对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说张艺谋的电影是给外国人看的,但我觉得更是给我们看的。中国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现实,中国的希望我以为要敢于否定我们的过去和自己。您说呢?
有些人生来就名声显赫,但更多的人生来是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生来就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么样,而是今后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在苦难中锻炼和忍受。人生漫长也短暂,也不要嫌过程太坎坷,因为只有历经磨难获得的胜利才更让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活着的人都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应该活着,因为世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感情!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 —— 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闲来无事打开余华的《活着》翻阅,不禁被吸引。看完前几章,出差。晚上看完后几章电子版。又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感慨,却无言。
原著,福贵苦难的人生,只剩下活着!没有了爱恨情仇,没有了恩恩怨怨,一切都变得淡然!和恍惚!苦的已经没有了苦,泪水已经没有了泪水。那么,人生是什么?如果跳开苦难去看进入当时背景和那一个一个年代去看,苦难不是一个人的,是一个时代的。
余华用朴实的笔触,没有任何夸张和渲染,通过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但却让人心潮澎湃,不能平静。
年轻时的福贵,是个富少爷。几代家业的积累,富甲一方吧。出了一个败家的父亲,已败了一部分家业,但依然过良田百亩,豪宅大院。40年代,年轻的福贵不务正业,赌掉了所有家业。输光了所有。从豪宅大院搬到了破草屋。老爷变成了佃农,少爷变成破落户,富家小姐成了贫困女。是命运,更是人为,是福贵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后果。家财散尽、老父离世能够让福贵洗心革面也是好事。福贵也开始去承担和担当一切。然而,_抓壮丁,被抓去拉大炮。却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是那个时代的命运!从数千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能回到家,是对家信念的支持,又是命运的眷顾。那个战争年代,有用多少人没能爬起来,又有多少人死在家人都不知道的哪里。这次活着是命运的眷顾。可是艰难的日子刚刚开始,土改让龙二代替富贵去死了一回。难道是命运又冥冥之中眷顾了富贵,散去了万贯家财,让龙二成了地主,让恶人有了恶报!大炼钢铁短暂的快乐后,又是无尽的苦难。艰难的岁月,多少人的大饥荒,多少人被活活饿死!我们无法回避那个曾经!福贵失去了儿子,是意外,又是当时的环境。也是福贵无法抗拒的命运!
女儿出嫁也许是福贵一家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苦难中相依的人,心中的希望和善念是人生最好的支持。可是,富贵又被命运玩弄,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老婆、再失去了女婿。是什么造成的这一切呢,是那个时代吗?落后的医疗,落后的生产条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吗?
本来希望福贵和外孙苦根能够相依为命,有外孙就有希望、就有未来。可命运又把这一切给富贵夺走了!是愚昧无知和落后的生产力?还是命运呢?
除了年轻时福贵赌博输掉的一切家财,是福贵自己造成的。那以后的艰难困苦和亲人的一个个离去,哪一个是福贵能够控制的呢?一个人在大的环境目前是多么无力啊!
所有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最后,坦然了。福贵和自己的命运对话,释怀了!但福贵内心中,深深眷恋他的亲人,眷恋着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儿子、女婿、外孙!还有他的父母吧!他在替他们活着!
电影给了一个团圆的结尾,福贵、妻子、女婿和外孙一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