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疯狂。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20世纪初必然榜上有名,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曹天元所著的科普书籍,则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了出来。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更多问题的接踵而至。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科学散发无限的生机。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谜题才能散发永无止境的魅力,因为每一个裂口都是一个新生的机会。
回到一开始。上帝究竟掷骰子吗?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波尔笑笑说,别去指挥上帝怎么做。而霍金说,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去。这其中的含义,就请你翻开《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自己一探究竟了。
知识是辽阔的海洋,神秘而诱人。只要你鼓满勤奋刻苦的风帆,它便能载你去理想的彼岸。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惊人。面对这猛烈的冲击,第一,我们应该将功课中的基本知识掌握牢固。第二,我们应及时投身课堂以外色彩绚烂的知识海洋,为自己补充更多的新知。以上两点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时时刻刻都要开动脑筋,探索知识海洋中未被发觉的闪光点。
“桌子上有一只大而浅的盘子,盘子里有一完全浸没水中的硬币。怎样不把手沽涅,而把硬币取出?”这是摘自《物理故事88》中的一则发散思维题。
有些人认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题,根本称不上发散思维。然而这种想法就是放弃,进而放弃成功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认真分析,其实这则问题有两条思路:一是把手与水隔离开来,再与湿的硬币接触,如戴手套,拿镊子。二是使硬币脱离水,变干,手就可以直接拿。这一思路又分两种:一是水不动,使硬币离开水,如用木棒将硬币从水中拨出来。二是硬币仍在盘中,而把水引走,如靠蒸发、虹吸现象等。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运用多种知识去探索,原来一则简单的问题竟会有这么多解法。这些思路中,不仅包含着物理知识,还利用了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由此可知,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不妨将平时积累的知识都调动起来。这不仅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探索。牛顿凭着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推演出牛顿三大定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等科学家,努力探索,提出新观点,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为探索宇宙之谜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森林古猿到山顶洞人,从北京人再到现代人,劳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认为探索精神应是其根本。不断探索,会使愚笨的人变聪明,能使弱小的人变得有力景。
探索的过程是享受快乐的过程,也是品尝痛楚的过程。贝多芬在对音乐的探索中失去了听觉。他曾经沮丧过,但对音乐的探索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最终迎来了成功的欢乐!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经历过一次次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更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勇气。无数次实验过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将探索进行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我最喜欢看其中的《来到了跳跳国》、《咔嗒,咔嗒,粘住了》和《大象也可以被举起来》,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科学知识,语句充满童真,讲的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很生动,将我们牢牢吸引。文中的主人公是与我们一般大的孩子,读完以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文中的“她”也会问这个问题呀?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傻?原来答案是这样的!太神奇了!
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天空中为什么有彩虹?船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套丛书里,快翻开这套丛书找一找答案,看一看里面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