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读后感1000字左右(汇总6篇)
25
2023 / 11 / 23
读书是人修生养性的最好良方,读书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读书是一种习惯。
小学时代曾读过一些文学作品,除中国的四大名著外,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就是高尔基的童年。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之一,他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是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还好,有善良的外祖母安慰她,保护他,外祖父就像一只脱了绳的疯狗似的,疯狂得殴打无辜的外祖母,外祖父先是瞪着外祖母,随后慢慢的开始用语言去斥骂她,后来就开始了拼命的捶打,一次,他竟将粗发针的朝外祖母的头皮里扎进。而善良天使般的外祖母却无怨无悔,连工人小茨冈也帮助阿廖沙,当外祖父毒打阿廖沙,小茨冈用自己坚硬的身躯挡下了外祖父挥手而下的响鞭,一道道伤痕再现了外祖父粗野自私的面容,更是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对于童年,我想最好的诠释应该就是幸福了,像大头儿子在三口之家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像派大星似的,能够无忧无虑的玩耍;像熊二似的,憨态可掬,能与伙伴们团结在一起。但是自从读了《童年》,才让我认识到了主人公,过着与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我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的亲人对我更是百般宠爱,阿廖沙正处在黑暗边缘,束手无策时,是外祖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鼓励他,陪伴他。阿廖沙才从小就有了坚强正直的性格。在文章结尾,阿廖沙不再依赖外祖母,在社会上开始了谋生,也可以说阿廖沙结束了童年生活,小小的体魄,却有强大的内心。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与美满,都是先人创造而来的,我们需尊重自己的父母及亲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他们给了我们所有。对于一位21世纪的孩子来说,当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时刻要珍惜,要向主人公一样坚强。
我们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
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我们要做祖国的花朵,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做父母的防弹衣,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我想这会是一本令我受益终身的书……
读完莎士比亚的几部戏剧后,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哈姆莱特》,一个快乐王,忧郁又何尝不震撼了一大批人……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创作于1601年,是四大悲剧之首,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和创作成就,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它是莎士比亚的骄傲。主要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王复仇的经过。后来用“哈姆莱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概括了他的复杂性。
这部著作讲的是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亲。老国王的鬼魂出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莱特,要他报仇。他用戏剧《页扎克之死》来试探克劳狄斯,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再加上他杀了恋人奥菲利亚的父亲,奸王有所怀疑和察觉便把他送往英国以图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的心病,在去英国途中他顺利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狄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算刺死了克劳狄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其实哈姆莱特这种人他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哈姆莱特的变化过程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吗?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当我们在幼年,童年,没有踏入真实社会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快乐的王子。在我们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就算那时有一点不顺心之事也会忘记。当我们慢慢成长起来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开始变得忧郁,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情也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在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与心萌动的时代,对有些事情仍然抱有美好的憧憬,当事情的结局不如自己的梦想之中,或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是自暴自弃,那时周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的丑陋与讨厌,让我觉得社会与世界特别的黑暗。当我们经历一些残酷的事情之后,则会顾虑太多,到头来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错过机会之后还会给我们自己找借口来摆脱我们大家内心的失望与空虚。
而克劳狄斯的弑杀夺位的事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避免的,现代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法律的约束。有些人或许会表面上放弃这种念头,可他们的心里能够真正的放下吗?现在提倡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美德。可是,在这么残酷的社会,又怎么可能消失这些呢?
在此,我想说的是无论做什么事之前,我们都必须思而后行,可这并不等于犹豫不决,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切鲁莽行事,而误了自己的大事,以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悲剧《哈姆莱特》是剧作家这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真实写照。
这部书分为10个方面,分别是:“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觉悟”。每个方面都有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品性”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条小面包》,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面包大师把城里20个小孩召集来,每人每天都可以拿走一条面包,其中一个小女孩总是拿最小的,日复一日,面包大师十分喜爱她,所以在最小的面包里塞了一些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让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谦让者因宽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
“梦想”这方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位邮递员在送邮件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他把石头检了起来看了看,十分喜爱,回到家里他把事情告诉了亲人,家人却认为他很傻,不过从这次开始,他就开始收集石子,过了许多年,他用这些石子盖了一座房子,上面还刻了一句话:“我象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如果让生命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拥有愿望,我们的人生将会绚丽!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奇迹。
“真爱”这个方面我喜欢《价值连城的10美元》,它告诉我: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心,不过,永远不要期望意外的回报,如果有了这样的欲望,我们献出的就不是爱心,而是贪婪―――上帝不会奖励贪婪。
“成功”这个方面,我喜欢《终生成就奖》,这篇文章告诉我:快乐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需求,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它,并且有义务在生活的每时每科每处创造它、传播它。有什么比一个全心全意为了获得快乐和传播快乐而工作的人更伟大、更应该受到尊敬?你觉得快乐,你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思维”这方面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只狗被称作猫》,“心理”这部分偶最喜欢的文章是《当你微笑的时候》,“智慧”部分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一匹马的命运》,“创意”部分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今天只有一名顾客》,“勇气”部分里我最喜欢文章是《天堂的位置》。
这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告诉大家一个深刻道理,我向大家诚恳的推荐这本书。
第一次打工的少平,被亲戚羞辱,驱赶出门之后,他的内心很受感触,:“少平想起他做活的那家人,对他的情义。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成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四娃子对这段话,深有体会,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清楚地知道一句话:穷人没有个富亲戚。但是达官贵人们朋友却是多于牛毛。是啊,贵人门前,络绎不绝,踩塌门槛,穷人门前,门可罗雀,死气沉沉。那些在小时候,说起哪个富豪亲戚时,那种无知的自豪,到逐渐长大,才明白,亲戚,往往是现实而陌生的。亲戚,这个只因为有点亲属血缘关系绑定出来的衍生物,如若你是贫穷人家,去走动富豪亲戚,人家会觉得你是否有求人家,外人看来,你是否攀附人家。富豪亲戚,又不想落得富得出油,吝啬不愿帮扶的话语,况且,所交之友都是达官贵人,一个农民贫困潦倒,经常上门,也难免出洋相,坏了家风,索性也走的疏远些。穷人这边却自以为是地,以为亲戚念及情义,会互相帮扶,可以沾光,直到碰到一鼻子灰,恼羞成怒,反而破口大骂,亲戚的种种不仁不义,似乎亲戚不帮忙就该天打雷劈。
那些无知的孩子啊,长大之后,有事需要帮忙的,也是找那些玩的交心的朋友,亲戚,此刻,显得非常的陌生。四娃子,小时候每年元宵上演的黄梅戏:“没钱叫三斤狗,有钱叫三伯公,”那个时候,不懂的什么意思,慢慢长大,才明白,这叫世态炎凉,叫现实,也叫弱肉强食的.社会。可是这些东西,从远古时代到至今,这些微妙的“规定”在每个人心里自觉地遵守起来。怀有大志的人们,立志一定要出人头地,风风光光地让贵族亲戚看得起,殊不知,这些也是自己和自己斗气的做法罢了,只要活的舒服自在,过好自己的光景,无须去和别人对比,四娃子一个朋友对她说过一句话,“我立志出人头地,并不是因为我虚荣,而是我不想被虚荣者心态的人说。
娃子,这个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的农村乡娃,都说农村家的娃早当家,是的,她的心智,比那些城市中的同学,要成熟高一个leve,她清楚地知道,很多生意在应酬里红灯酒绿,很多交情要在聚会里觥筹交错,很多关系要在黑暗中大礼相送。她都明白,却学不会这些功夫,更或者说,还没有那个能力。平凡,不代表平庸,简单不代表随便,在她的世界,不想随泼逐流,只有你需求的东西越简单,你的世界才越平和。而平静来自内心,无须向外而求。
《童年》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怕的小市民王国。卡希林王国“不喜欢好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弥漫着剧烈的故意”,这里司空见惯的是暴力、欺诈、损人利己、幸灾乐祸和骨肉相残,这里榨干了工人格里戈里和小茨冈人的血汗,这里容不得一丁点儿科知识的火花。在这黑暗王国里,只有外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她爱憎万分,在危难来临时刻非常果敢,对生活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
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他敢于反抗毒打他的外公,斥骂丧心病狂的舅舅,拿起小刀保护母亲免受继父的虐待;另一方面,他又能奋不顾身抢救落井的邻家小少爷,和穷孩子结伙捡破烂帮助家庭生计;他还爱在雪 地上观察小鸟的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阿廖沙的童年虽然有许多不幸,从另一意义上说,却也是一段充满了身心感受的丰富人生。
从书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逆境中我们要战胜黑暗,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要牢记黑暗是永远不能战胜光明的,我们永远归属正义的一方,同时在逆境中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 。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