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眺望,只看见一只骆驼队在金黄色的沙漠中缓缓行走着。向东侧耳倾听,只听见一阵阵悠悠的驼铃声传入我的耳际。这是张骞所带领的正走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的队伍,这支队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并且更是汉朝走向了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张骞前后共出使了西域两次,在出使西域的路上,张骞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依然不放弃?,不忘记自己的初衷,一直咬牙坚持着,坚持着……
当完成了两次出使西域的任务后,张骞终于回到了这几十年来自己思念已久的故土――长安!过了一年后,张骞就去世了。他为自己的祖国,洒尽了热血,他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了一生,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将西域各国的食品、动物以及外来的文化长处带进了我国。因此,丝绸之路不但成为了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成为了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并且,汉朝也是利用这条路才将自己的威名远播的。
后来,汉朝内乱,丝绸之路已经有六七十年内有再走了。这时,正需要一位像当年的张骞一样的英雄。于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便现身了,班超带领人马重新踏上了丝绸之路。这次出使顺利成功,武明帝大喜过望,并让班超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就这样,班超成为了历史中的第二个“张骞”。
丝绸之路这件值得载入历史的事迹,将被世人所流传,并将它的精神发扬光大。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是一名理科生,初中时的历史课都被数语外占用了,高中时就学了一年的历史,so我对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了解的甚少。
工作后才买了一些关于历史的书(如讲历史系列、中国通史、全球通史、大国崛起。当然了,我都还没有过多少页哈哈),这些书基本构成了我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毕竟我还是个不爱看电视的girl~)。
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之名,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在英文世界中,名为SilkRoad,为单数,但彼得·弗兰科潘书中的“丝绸之路”为复数,书名亦如此。
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顶尖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他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借由彼得·弗兰科潘的视角,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丝绸之路”。他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它们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仅仅是丝绸。
它的重要性也并不仅仅体现在古代。事实上,即便是16世纪以后西方主宰的时代,丝绸之路依然主导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大英帝国通过掠取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俄罗斯通过吞并丝绸之路沿路地区,一跃成为幅员最辽阔的强国;美国的独立得益于英国外务政策对丝绸之路的偏重;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不惜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走上了战败的不归路。这些看似与丝绸之路无关的历史,其实都是各方在丝绸之路上博弈的结果。时至21世纪的今天,几乎所有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大新闻,9·11事件、伊拉克战争、ISIS恐怖主义、克里米亚危机、导致英国脱欧的欧洲难民问题、土耳其军变。都发生在丝绸之路这座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界中心舞台上。
而另一方面,自上世纪末以来,长期被视为落后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诸国,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已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强大力量。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而它的复兴标志着西方时代的终结,谁能掌控丝绸之路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谁就能在21世纪中占得先机。
这本畅销的全球的世界史,终于把我们放在了世界的中心,捧起它的时候内心激动万分。
书还在继续读,它太深、太长、太美。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许多与这条路相关的知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代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事------中国使者(张骞)与安息国将军交往的故事。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为主,这就是_丝绸之路_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而且还有许多名人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我真敬佩(感到)这条路(真是条)伟大的路呀!-----妈妈批注:敬佩应该用于对人,对路说敬佩,感到用词不当,所以略作修改。
我感到这条路传承了无数的`骆驼商旅,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亚欧,将那里的食品带回中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由于吸收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美轮美奂……正是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这条路传承了亚欧的文化与友谊-----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亚欧各国的人们能这样友好相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为他们知道友好相处;因为大家懂得互帮互利!
丝绸之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的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_丝绸之路_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_丝绸之路_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_丝绸之路_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_丝绸之路_上商旅不觉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