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500字(必备7篇)
28
2023 / 11 / 24
古典名著千千万。有唯美的《红楼梦》,有智慧的《三国》,有义气凛然的《水浒》……何必喜欢那假假真真,不切实际的《西游》?若是以前的我怕是早已嗤之以鼻了。我想,这应与我的切身体会有关。进入高中的我首次住进了四个人的寝室,感触颇多。所以,今天我们且不谈什么《西游记》中的讽刺社会,批判佛教等一类高深的话题,只想谈谈《西游》中的四人团队。
首先,得谈谈西经之路老师的主角悟空了。一路老师上,全靠他降妖除魔。用现代人的话说,他是白领,是骨干,是精英。对于事业有股子闯劲,是先驱者。虽说团队大多是短板效应,但这个团队创下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长版效应团队。居然靠着悟空一人打妖除怪带动了这个团体的升级。
不过,悟空再怎么厉害,也拗不过唐僧。紧箍咒一念,就成了经典。唐僧以华贵穿戴,面容长相,上天注定,外在年龄,等四大要素当之无愧地做上了领导。虽然常常发错了命令,但那只是剧情的需要。否则,一次也不给妖怪机会,只有让老龟在通天河打翻数十回,才能凑足那九九八十一难了。那么,《西游记》也就没有了精彩之处?所以,我们不可否认唐僧的领导地位。
至于八戒,常常对于困难发些小牢骚。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宣泄一下,实属正常。不过,悟能常说“散伙”之类的话,在四人团队中表现出了一种离心力。悟净则常常调解冲突矛盾,表现出一种向心力,使这个集体有了一个向西前行的合力,圆满完成了使命。
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是现实生活中四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随机地出现在我们的四人团体中。因为现实社会,毕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悟空那样样样都出色的人,也没有八戒那样整日牢骚的人,至少我们同寝室的的四人团体里没有。
上次,各寝室在搞寝室文化,我们也不例外。寝室长雪一回来就开始计划分工,大有一番领导气概。兰高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务。荟无精打采地说:“我这周不回家,搞什么!”我眨巴眨巴着眼睛:“没事,我和寝室长也不回去。我们可以帮寝室长设计设计”。当然。只是说说,并没有帮寝室长分担多少。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周一,兰带来了各种手工品回来了。亮闪闪的紫色纸星星,被她的巧手贴作了一环爱心,十分水灵。高雅厚实的壁纸剪作了心形贴在我们寝室门的正上方,加上兰亲手描制的花边,甚是可爱。荟在一旁打打下手,兰又用便利贴在门口贴了成了一片巨大的绿色寝室号“1506”。多有创意!我与雪在一旁不由得点头叫好。嗯,至少从门口看,是我们的寝室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否则,生活老师怎么会在批评别的寝室时,拿我们作对比呢?
晚上,熄灯后,我们常常一边防着生活老师的突袭,一边坐在床上,开着应急灯。或是作业,或是看书。朦胧的灯光中,抬头看看他们,我常常会联想到,在时间和空间的那一头,同一片星空下,唐僧师徒四人坐在旷野——不知何方妖怪的领地上,伴着篝火,静坐念经……
我想,我们的四人团队是个团结的集体,也是一个强大的集体。面对困难,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并进,顺利渡过了一关又一关。而我们高中的生活磨练又何止九九八十一难呢?正像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中唱到的那样,“……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敢问路老师在何方,路老师在脚下”。在求学的路老师上,经历拼搏和奋斗,我们将越走越远,最终取得真经,实现自己的梦想,修成正果,各安其位。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一打开它,就爱不释手,被其中的情节常常地吸引住了。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这本书叙述的是唐僧师徒历经千难万险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有不同。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爱恨分明,本领高超;猪八戒——好吃懒惰,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对师傅唐僧忠心耿耿,在取经的路上虽然历经磨难,也多次被好坏不分的师傅赶走,可他还是一心向着师傅,最后终于帮助唐僧成功的取到真经,完成他的使命。
读了这本书,我很佩服他们师徒取经的精神。一路上遇到那么多妖怪,碰上那么多难事,可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一件件都解决了。换了是我,早就打退堂鼓了。现在我不觉得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事故了,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平时在学习上,生活中我们也一定会遇到困难,那是半途而废,还是勇敢地去面对?我当然选择后者。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我去做了,只要我尽力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即使没有成功,我也不后悔,在这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快乐,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在前几天,我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说到《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四大名著其中的一本,是明朝吴承恩写的。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想有很多。
从神猴出世到灵山取得真经,再一路上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唐山有四个追随者,一只猴子,一只猪,一个和尚还有一匹马,他们陪伴着唐僧,一路上为唐僧保驾护航。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了,他从刚开始的性格顽劣,到最后的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不会再意气用事,最终成了斗战胜佛。
我其实很不喜欢唐僧的,因为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多次救唐僧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唐僧却因为他人妖不分,而多次误会孙悟空,还要用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并且这猪八戒还时不时来说说两句,这让唐僧更加痛恨孙悟空,并将他逐出师门,孙悟空在临走前还向唐僧磕了几个响头,直到最后见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真正理解孙悟空。一说到猪八戒,大家一定会想到这几个词语,爱贪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打退堂鼓。心里总想着他那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还爱说谎,可是他的嘴笨总是圆不回来,
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这种性格和习惯我们都不能学习,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由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很有仔细品读、反复阅读的必要。
从儿时到如今,已翻阅此书三次有余,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的感触。
第一次看时,是在幼时,那时的我被里面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取经的主线,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历重重磨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第二次看时,稍大时,我将目光有意识地关注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重重磨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重重磨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善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难分敌我。他对师父忠心耿耿,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这一次是第三次翻阅,我发现读着读着,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之类的,但掩卷沉思,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书中唐僧十分感恩,他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孙悟空也十分感恩,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后来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人物深深牵引着我,其中的感恩之情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培育祖国的花朵为什么就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心存感恩之心,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电视版的《西游记》吧?那么你们对西游取经团的印象如何呢?是不是觉得孙悟空忠心耿耿,猪悟能好吃懒做?还是觉得沙悟净没什么用,唐三藏是非不分?哈哈,其实并不是这样,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往下看吧。
取经团的实力
不知你是不是觉得取经团里就一个孙悟空厉害,其余的都是渣?可真正的事实是:猪八戒和沙悟净可能比孙悟空还厉害。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原著版的《西游记》的第十九回中,孙悟空为了教训猪八戒,与它从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就是未拿下。据说最后还是猪八戒肚子饿了才败下阵来。更何况猪八戒还是天上的二十万水军教头,实力又会差吗?
再说沙悟净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界来。然而大家知道“卷帘大将”是什么意思吗?“卷帘大将”是负责保护黄帝的人,也就是贴身侍卫。而“卷帘”二字,就是负责在黄帝上下马车的时候将车门的帘子卷起来的。一个带刀侍卫天天在黄帝身边保护他,这代表了什么,相信不用我说了吧。
所以呢,真正的西游记取经团实力可不容小觑哦。
猪八戒的身份
猪八戒在大家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好吃懒做、色胆包天、还是痴呆低俗?哈哈,在知道他的身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不知大家可否记得,当年孙悟空是什么罪名?没错,大闹天宫。然后就被压在五行山下,还压了五百年之久。而沙悟净呢,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就被贬下界了,还受七日一次的飞剑穿心之苦。最后他们随唐僧而去,看似没什么,其实是受到利益的:孙悟空不必再被压在山下,沙僧不必再忍受飞剑穿心之苦。而猪八戒呢?醉酒狂言,冒犯了嫦娥,就被贬下界了。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吗?你可能会说它不是变成了猪吗?那只是猪八戒在投错了胎,与惩罚无关。它跟唐僧西行有得到什么吗?成了菩萨,受人尊敬?当年它当水军教头时一样受人尊敬,那时它还能吃香的喝辣的呢。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猪八戒是玉帝安插在取经团中的“内奸”。更何况在西行中,猪八戒经常让唐僧念《紧箍咒》,甚至让唐僧把悟空给赶走了!再加上前面说的猪八戒与孙悟空实力差不多,更加让猪八戒坐实了“内奸”甚至是“暗杀”孙悟空的位子。
所以说,猪八戒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是为了给“暗杀”做准备。
沙和尚的心机
大家看到题目肯定很奇怪,沙僧明明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淳朴”的,怎么会说他心机呢?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请你先想想,自打加入取经团来,沙僧打死过几次妖怪?几乎每次沙僧打怪,看到孙悟空和猪八戒一来就把主战场让给他们。这不是大方,相反,沙僧在自己的心中打着“如意算盘”呢:“反正我也打过了,到头来的好处也有我的一部份,现在这么努力干嘛?”正是这份心态,西行的成果中,沙僧得到的最少——“金身罗汉”。按佛家的排行来算,佛第一,菩萨第二,罗汉第三。这还是因为牵马有功。注意,这不是挑担有功,而是牵马有功,大家不要被电视剧所迷惑了。
《西游记》其实还有更多的奥秘我还没有探索出来,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话就赶紧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