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一去电影院观影是近几年我家的新节日仪式感,所看影片选了《无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_时期的谍战题材全家人都喜欢。
本来我是带着点儿“可能这是一部主要观看对象为粉丝”的影片的心态的,但是从一开场,我就彻底改观了这种多少有些戏谑的心情,不得不被电影镜头带入其中情境,认真观看起来。
结论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从昨晚看完影片到现在过去24小时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细节。
所以这将是一篇比较认真的观后感,优点缺点我都会谈到。为了不剧透,我将尽力不谈情节,只说令我非常喜欢的关于电影表达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觉到稍显不足的部分。
首先谈谈我喜欢的部分。最喜欢的就是本片的镜头表达,通过不同风格的画面来替故事诉说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纯净平和的洁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锅胡乱炖着的肉,甚至连能令人产生食欲的好颜色都没有。这种反差画面镜头,在本片里出现很多次,或许希望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或许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现实的残酷。不论是什么,这些不需要台词的画面,就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一种表达。
摄影画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对比,暗色调和明色调的运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较深刻记住的是那碗噼啪乱跳的虾。环境的颜色都不鲜明,唯独那碗活虾的料汁的暗红色令我感觉刺眼,那颜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远洗不干净的血污岂不是一样?而虾这个挣扎跳跃的主角虽然被泡在料汁里,却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导演想说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观众是可以领会到的了。这就是镜头的语言,是摄影的沟通方法,是电影的表达艺术。
镜头里的一些特写细节,也是在讲述线索,仿佛是猜谜,每一点蛛丝马迹都是在帮观众推测出情节的链条关系。至于这些镜头所透射出的种种隐喻和思索,则是另一种让观众回味的地方,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所以产生的后劲也是很大的。
叙述。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也就是说,是非线性叙事模式。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每个观众都适应或者喜欢的,我很喜欢,并且我惊喜地闻到了一点黑泽明的味道。
其实这个故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重排,观众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抗争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先辈们的故事,大体上都是没有惊天动地精彩纷呈的,他们越是平常才越是胜利的保证,甚至很多生死攸关的经历是能用一句话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觉得这个非常规的讲述方式更合适,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本上是交代完了。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各种细节,欣赏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种种的细腻之处的影片。
也借《无名》向那些生前无名,故后仍然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场灯亮起时,我不适应地闭了闭眼,光照在眼睑上,刺刺得微疼,恰如我揪了两个小时乍然放松的,微疼的心。
《无名》——2023年春节档看的第一场电影,三年来再一次走进影院选择的第一部电影,看完立刻订好下一场票打算二刷、三刷的电影。程耳导演,不愧是你。看惯了近在咫尺的手机小屏,再次直面院线大银幕,即使只是最普通的2D音效,赋有程耳导演个人风格的构图美学、每一帧定格下来都堪称顶级大片的画面,也在短短的128分钟里给予我极其强烈的身心冲击,以致落笔时依然无法平静。画面、音效、配乐,人物眼神、表情、台词、动作,都化作程耳导演手中的颜料,借由剪辑之笔,在我眼前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浮世绘。在这篇程耳写就的`故事里,个人与家国、侵略与信仰、诱惑与坚守……都隐藏在微妙的眼神、细微的表情、隐晦的言语、激烈的对决中,等待着观众自行解读。两个小时,冲击最强烈的当然是何先生(梁朝伟饰)与叶先生(王一博饰)的搏命对决。即使已在预告片中看过多次,也绝没有现场身临其境般紧张到几近窒息。据说这场戏足足拍了九天,而脱离剧透之外,程耳导演的《无名》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一言可蔽之:等。故事里的人在等,等一个结局。写故事的人在等,等适合的演员来赋予人物生命。拍故事的人在等,等适宜的天光、等符合的道具、等演员调整好情绪状态……看故事的人在等,等下一场,等下一个故事……
今年第一场电影,一个人观看,在众多的春节档电影内选择了《无名》,选择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很肤浅,因为有梁朝伟出演,我喜欢看他电影,大概是从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开始的,心想有个老戏骨出演的电影应该不会太差。
电影讲述的是日本侵华至日本投降期间,各方力量特务之间的潜伏及_。电影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了大量的低角度拍摄,反复在不同的场景之间开展故事,使用相似的物品作为转场,而转场的物品承担了一定的'暗喻。整部电影看下来我的感受是紧张而又刺激。将看似无关的跳跃片段故事梳理一遍,故事完整清晰。
印象深刻的是,开篇没多久,三个为政府工作的亲日分子(走狗王部长,包含两个潜伏_:何主任、叶秘书),在他们工作的_里走着,_的多个笼子里关着犬只,充斥着狗吠声。我觉得这里是有三种暗喻,首先是,狗作为“走狗”来内涵这三个亲日分子背叛祖国;其次是,狗是警觉的,为后来两人的谨慎潜伏做了铺垫;再次是,狗被关在笼子里是 困兽,也比喻后来两人出现的危机。后来三人抓捕了_江小姐,在_内江小姐说想换个地方,这里的狗叫让她不舒服,我的理解是江小姐在骂他们走狗。何主任最后放走了要被枪决的江小姐,从这里已经初见端倪何先生是_。在草原上行刑放了空枪,镜头又出现了“狗”,相比起刑场耀武扬威的警犬,转场后出现的这只狗就逊色很多: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中,瘸着腿的犬只在寻找食物,雨水无情地拍打着它,在这种情境下人的温饱都成问题,它自然是没有找到食物的。它一拐一跳的走进挤满了人的防空洞内避雨,防空洞内两个士兵,一个士兵拿枪来想砸这只败犬,另一个士兵制止了他,将一块饼扔出防空洞外,犬只跑去叼起来,后被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士兵没有保护残疾的犬只,而是去欺负它,那他们将会如何对待民众呢?
第二个暗喻,是出现在日军找水源,找到一口井并喝了里面的水,发现井水被污染无法饮用勃然大怒,将村民放到坑里用水泥活埋。之后电影出现了透过方框向外看,一只小羊在尖叫的画面。小羊代表了无法反抗的村民,及被活埋时候的绝望。后来画面转到日军围着大锅吃羊肉,平民像羊一样任人宰割。
第三个暗喻是镜子,它多次出现,都在最为复杂的“叶秘书”这个角色的情景中。我开始一直以为叶秘书是一个坚定的走狗,直到电影最后半小时,他的身份才开始反转。人看镜子,是在审视、反思自己。当叶秘书喜爱,乔装成舞女的_方小姐骂他走狗,让他去死;在执行日军的刺杀任务之前;在最后跟日军头目摊牌自己是_,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出现了对镜凝视的镜头。
还有一个场景的转场很妙,是一个透明带盖子的碗里面,鲜红的酱汁泡着一些在跳的虾,这道菜是王部长的父亲做的。电影不久后出现的场景:叶秘书执行日军的刺杀任务,一个手榴弹扔出,一群人倒在血泊中,跟这碗生腌虾多像。电影还有一幕用生腌虾做转场:到了和平年代,叶秘书在一家餐室吃生腌虾,邻座(应该是王部长的父亲)说他儿子前些年在上海,现在还没有回来,生腌虾的血红色也是暗示了王部长被人杀了。
电影也用了色彩去渲染气氛,例如用黑色等深色来烘托紧张的气氛,用橙色的阳光来表达温暖和平的氛围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都是平凡之辈,可是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无名之辈》中,残疾人马嘉祺就是整个电影的点睛之笔,她是这群平凡之辈中最可怜的一个,她的'全身上下只有头能动。电影里她一心求死,她在死之前最后的愿望就是站着拍一张照,一开始她被人抱着拍照,可是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总是能拍到另外一个人,如果改成扶着她,她又没有支撑点,从梯子上滑下来;然后她又被绑在梯子上,可是她还是会摔倒,一次次的摔倒后;她又被吊起来,可是还是不行。最后她被平放在地上拍照,这次她终于拍好了照片,在平地上,地面平托着她,她在别人的帮助下,可以摆出自己想要的动作,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飞……
可是,整个拍照过程中她一直是在笑的,这好像生活一样,你的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手无缚鸡之力,不断地受伤,不断的被打击,可是还是要笑着活下去,最后倒下了才是自己最美的样子。
胡广生费尽一切也要去追求的是什么呢?是名利吗?是金钱吗?是权力吗?——都不是。他要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尊严。他在被电视台嘲讽之后放声大哭说:“你们来抓我呀,枪毙我呀,可是为什么要侮辱我呀。”生活会一遍一遍的把你踩倒在脚下,侮辱你,可是我们仍然要笑着活下去。仔细想想,电影里的每个平凡之辈不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尊严吗?
人生如戏,笑着活下去。
这部电影是非常“程耳”式的,在看《无名》前 ,可以先看一下《罗曼蒂克消亡史》感受一下,不同于其他电影,有属于自己的呈现方式和镜头美学,说实话 ,跟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无名》不同于其他“快餐式”的电影,在你拿到餐食时,里面的内容已一览无余,电影没有采用一般电影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而是用了拼拼图式的倒序、插叙相交织的形式,你需要看到电影最后一秒,才能拿到所有拼图,还原整个故事呈现内容。所有的电影到最后都是给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无名》的特别在于电影中有大块的留白,所以我说就算你看完最后一秒,你当下能做到也只是把故事完整串联,还原呈现内容的逻辑,但电影内容的外延却让人忍不住深思,那些留白,那些横跨的时间,那面墙,那个天坑、那几只狗,那几个人,那碗醉虾,那块拿破仑蛋糕,那盘排骨……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让那样悲壮的时代全景式的呈现在你面前。
电影里的主要角色都没有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看电影有这种设定,尤其是这样的年代剧,是极其少见的,但深想一下,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是无数人的缩影,人存活于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定位,基于亲情的父子、兄弟,基于爱情的夫妻和未婚夫妻、基于友情的朋友…这些电影中存在的寻常人伦关系定位,却因为在那个时代都被另一个角色“无名者”所取代,情不由己,信仰永存,一切只为了黎明的到来,电影中没有那么多宏大悲壮的叙述,但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那个时代是怎样的。
凡是电影,总有主角和配角,但这部电影你看到时候不会去这样定义,凡是出现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一员,他们都有故事。
抛开粉丝滤镜,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叶先生印象深刻,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番描述,我却不禁在那大块的留白中去想,他原本是什么样子,他从黑夜走到黎明经历了哪些,除了电影里呈现的,还有哪些故事,这就是我说的,我忍不住想为他写一部小说。
作为粉丝而言,说实话我向来是人剧分离的,上一次把人和剧放在一起说还是陈情令的.时候,《无名》让我看到了一博想做演员的决心和无限的可能,这两天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首先得真的看了哈姆雷特才能评说,我是带父母一起去看的,看完后,他们说:“这个年轻演员真厉害,几种语言都会,打戏也很好,演的好真呀!”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路注定充满波谲,但我相信他会坚定的走下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希望在未来可以更多从演员的角色来见到他。
我们都走在旅途上,行路匆匆,《无名》却想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去看,去思,去想,如果你赶路不是那么急的话,不妨去看看这个故事。
《无名》延续程导一贯的叙事风格和画质特点,可以参考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没有看过程导作品的可以参考王家卫的电影,王导的作品是爱情文艺片,程导的属于谍战文艺片。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镜头,如果有,那一定是你分神了。梁朝伟衣袖的一滴血渍、王一博连换好几条领带、五人用餐时醉虾的特写、王一博眼皮微微跳动的那一下、还有梁朝伟问黄磊是不是杀了陈小姐的微表情,等等等等,太多细节了,结尾都会一一对应,完美诠释。
步步留悬念处处有交代,到最后一个镜头时忍不住拍手叫好,不愧是大导演大制作,剧本、演员、画质均是上成,看完后劲很大,还想去二刷。
看网上很多吐槽王一博(饰叶秘)演技的,有一说一,和影帝影后对戏的那几场没觉得一博落太多,反而是和张婧怡(未婚妻方小姐)得对手戏有点接不住,这是整部剧为数不多的情感镜头,王一博在感情戏的处理上还是比较稚嫩,不过打戏干净流畅,毕竟是有舞蹈功底在的。
影帝影后的`演技就不做过多评价了,梁朝伟的``皱纹都是戏,周公子每一根睫毛每一条肌肉都是戏。让我意外的是张婧仪和大鹏的表演,很松弛,很有代入感,眼神戏满满。全剧最佳镜头我给叶秘,看了最后囚车上那个镜头,我都想冲上去打他。前面的细节不难断定他是_,但是那个眼神和笑让人产生自了我怀疑了,觉得他是反派,然后盥洗室里又出现反转,牛,真的牛,给编剧和导演一个大大的赞!
全片没有用配音都是演员自己讲台词,整部影片有三种语言:普通话、上海话、日语,单这一点就能看出制作团队的诚意和演员的修养。
说说画质,整不电影得光影感特别强,是那种带有年代的厚重感,像油画,很唯美。影片里不同得人给了不一样的特写镜头:何主任(梁朝伟)的皮鞋、张先生(黄磊)的手、陈小姐(周迅)的睫毛,给到叶秘书(王一博)的特写是脸,我想不光是因为这张脸好看,而是导演是想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记住那些无名英雄!何主任(梁朝伟)有妻子,张先生(黄磊)江西有田地,王队长(王传君)有家人,和叶秘书唯一相关的是一句台词:我们有婚约,未婚妻也死了,他是没有任何退路的人了……
“我会有新的爱人,一个劳工或知识分子”,方小姐和叶秘的最后一次对话,杀人诛心啊!(这是当年民族英雄用生命想要实现的愿望,今天我们物质丰盈温饱解决,却被三座大山压的不敢结婚婚不敢生孩子,一步步迈向低欲望社会,多么痛的领悟啊!)
整部电影像是玩拼图,看似破碎零离的片段,在最后几个镜头出现时,啪,严丝合缝,一副精美的画面呈现了,那种快感在影片结束时久久不能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