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关于林冲的故事读后感400字(汇总9篇)
30
2023 / 11 / 24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小豆豆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一年级就辍学了。找学校的时候真的很担心小兜头。因为听说被开除的孩子很难找到学校,甚至有的学校不收被开除的孩子。
让我安心的.是,一个学校最终还是要她。这个学校叫巴学园。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学校大门是大树做的,电车也是当教室用的,专门给已经退学,找不到小兜头这种学校的学生用的。住在这里的学生可以上自己想上的课,听自己喜欢的老师讲课,想学什么就做什么。这所学校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关爱。学校里到处都是开心的笑声。
在校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小豆豆在巴学园每天都很开心,找到自己的爱好,努力学习,发展自己的特长,最终成为一名著名作家。看完这本书,我很喜欢巴学园。我很想去那里,看看可爱的树门,在电车教室里学习。一定很奇怪,很有趣。我也想看到校园里不知疲倦的老师,我想看到创办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小林先生。
可惜最后,巴学园因为一场大火而消失了。如果有这样的小学,那就太好了!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总是以父母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耐性地去训斥,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们希望我们能“蹲下”耐心地鼓励一下他们!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位女同事借给我看的,她以一个妈妈的身份来向我推荐“看完了你会对教育孩子的看法上有些想法的”!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的确是“有些想法了”,而这些关于教育孩子的“想法”既来自于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想法”正是我的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所缺乏的。我想,是绝大多数的“中国式家长”所缺乏的!
书里的小豆豆是一般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怪孩子”,特立独行而不循规蹈矩。在被退学后进入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与五十多位同样“不能被大家接受的”小朋友学习和成长。
捧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触良多,深感我们中国的孩子就是缺乏“巴学园”,缺乏“小林校长”!我自己身处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时代,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个如同机器般的流水线生产工人,而我们就是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成长起来的。我们大多数都遵循着一样成长路径,向往同样的生活模式,我们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我们“从不造次”!
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也在工业化的裹挟下“富有效率”地教育我们,树立高高在上的权威,自上而下的“灌输”,用“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模具来打磨我们的棱角。最后,我们都一样!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进,工业化所衍生出的种种弊端越来越被频繁提起,工业化一词似乎已成贬义,我们更多地提起了现代化。而现代化的中国式家长(就是当下的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呢?其实只要我们环顾四周,社会正产生着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读后感市场经济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我们不仅心怀“集体主义”,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我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因此,“现代化”的教育不再是追求“共性”,而应注重培养“个性”了!不过,我们所缺乏的,很难给予到下一代,我想这还需要几代中国式家长的不断积累才能创造出一个尊重“个性”的社会。
一个人一生要读很多书,《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比读更好的书。小豆豆系列有《小时候在想什么》、《小豆豆和我》、《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频道》、《小豆豆动物剧场》、《阿朝来了》、《阿朝快100岁了》、《小豆豆对小豆豆》。
这本书讲的是小豆豆因淘气一年级被开除的故事。小豆豆原名黑柳彻子,大家都叫她小淘淘,但他自己却听说了小豆豆。当他第一次去巴基斯坦学院时,小豆豆的心非常紧张。当他看到六两辆电车时,小豆豆的心平静了下来。后来,小豆豆看到了校长先生。校长让小豆豆谈谈他的家人。然而,小豆豆把家里的事情说了四个小时。后来,小豆豆成了巴基斯坦学院的一员。暑假期间,巴基斯坦学院组织了露营和温泉之旅,这让我非常羡慕。我真的很想去巴基斯坦学院学习,但仔细想想,去巴基斯坦学院会去日本,去日本会花很多钱,离开好朋友。
巴学园的第一节课只有一个小时。如果第一节课完成了所有的课,我可以在下午和老师和同学一起散步,这也是我喜欢巴学园的原因之一。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非常漂亮的自传,代表着小豆豆思念巴学园的思想感情。这本书不同于其他书。它以一种悲伤的情绪结束,如泰明死了、洛基消失了和再见,再见。如果你感兴趣,去看看。
独倚窗前,院中那颗梧桐树尽情的享受春光的沐浴,那又嫩又亮的叶子,向人们诠释了生机和活力。余光不经意的一瞥,窗前书桌上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再次让内心荡起涟漪......
细细思量,巴学园崇尚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挖掘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就像小林宗作在编韵律操的时候感慨:“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由此可见,孩子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真的很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应该是对换位思考最形象的解释。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喜欢用成人惯有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就像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对一个小朋友的采访所描述的那样,当观众听到孩子说“我会先告诉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注视着这个孩子,没想到孩子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这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遇到不同意见时,只听,不着急下结论,也许你会等来一个暖心的答案。
课堂上也经常会和孩子们出现思维的碰撞,作为老师如何巧妙的呈现正确思维又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耐心聆听,这样才能通过言语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小林宗作和小豆豆第一次见面时,竟然耐心的听她讲了四个小时。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孩子具有自由、活泼的天性,他们的`内心永远装着你可能理解不了的奇妙想法,所以,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蹲下来看学生”,你会看到一个很真实的世界。
一次语文课上,我提问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一个经常不举手的同学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他怯生生地回答了问题,竟然完全正确。我很惊讶于他的表现,微笑着说:“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想和你握握手。”说完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小手,那腼腆的笑容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不少,读书群里他读得古诗最有感情,抑扬顿挫,经常受到表扬。也许老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一个柔和的眼神,亦或是一次亲切的交谈,都会在学生内心埋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也许会成长为我们内心期许的模样。
小林宗作先生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巴学园的孩子们的心灵都充溢着愉悦感,这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活力。作为教育者,理应热爱孩子、信赖孩子,相信在师生共同构建的“尊重在心、和谐你我”的教育共同体下,我们的课堂会充满趣味性和人文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也会更充盈。
“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多么触动人心的话语呀!童年应该是一首诗,一首歌,一幅画......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中写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为乐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充满期待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慰藉。教育追求的应该是挖掘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并让它生根、发芽,最终等到它具有恒久意义的绽放。
黑柳彻子——小豆豆,一个在大家眼里的“怪女孩”,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记录了她来到新学校后的一段真实时光,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我很荣幸成为这本书的读者之一。
的确,小豆豆有时会做出特别奇怪的.事情来,常常搞得自己“受伤”。但小豆豆又是一个心底非常善良的孩子,她一直都在帮助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尽自己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我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提一袋菜,走起路来非常吃力。而我只是看了一眼,就转过头去,没有当做一回事。如果这时候小豆豆是我,她一定会跑过去扶着老婆婆吧。所以,就像校长先生对小豆豆说的那句话一样,小豆豆真的是一个好孩子。
校长先生对小豆豆的爱护和引导,让我明白一位教育家的真正意义,我十分荣幸读了这本书。
一个无话可话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话,而且一次比一次声音大。
暑假里,我一边看老师介绍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边摘录书中的好词语、好句子。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很受感动。
《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到了一所全新学校——“巴学园”后发生的故事。“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它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它的校长在第一次见小豆豆时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而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巴学园”的教育方法是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是能够让学生自己选定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的稀奇古怪的项目。在“巴学园”,如果上午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还要组织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因此,“巴学园”里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新鲜动人的,也是令人羡慕的。
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也是因为校长能坚持不懈地对小豆豆真挚的`关爱,使小豆豆最终决定选择做一个好学生……
总之,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后,很希望我们的学校也能像“巴学园”一样,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环境是轻松的,学校里的老师像校长一样能懂得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
在我阅读的“旅途”中,有很多“风景”,但我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它讲述的是像小豆豆那样不被普通学校所接受的一群特殊的孩子,在巴学园幸福、快乐的学习时光。这段童年的学习时光虽然非常短暂,却对这群孩子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长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灿烂童年。特别是有一次他带领孩子们上的一次突然决定的'游泳课。大家都光着身子一起玩耍,像泰明那样曾经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也不知不觉地消除了。这虽然是一次普通的游泳课,但在校长先生“无论怎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的引导下,每个孩子都无拘无束地玩耍,快乐占了上风。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不再自卑,自信自己的身体是美丽的,谁都不会怀有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
自信让这些孩子健康地成长,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像高桥君那样身体上有残疾,但心灵是健康的,并且在长大以后都很有成就,包括小豆豆。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段学习经历,他们可能不那么自信,更不用说以后的成就。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信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记得我以前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合唱比赛。我担任班级合唱团的指挥。我从来没有做过小指挥,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虽然外婆给我紧急培训了一下,但毕竟是业余的,我对自己的指挥水平还是缺乏信心。比赛开始了,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指挥得有模有样。我不禁更加担心起来。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台了,当音乐响起时,我机械地挥动我的手臂,身体僵硬得很。这样下去,我们班的名次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画面,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小朋友都能那样自信地对待自己的身体,我为什么不能克服这样一点点的紧张呢?于是,我将头略微向上抬高,努力保持微笑,随着音乐的节拍,自如地挥舞手臂,手臂渐渐地感觉轻松了,自己感觉动作也渐渐优雅起来,我仿佛觉得自己走进了音乐的情境之中。当我们班表演结束时,教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获得了年级段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也获得了“最佳小指挥”的称号。这些荣耀都归功于自信的力量。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在我一次次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是那样一群小豆豆们的自信一直激励着我,并一次次让我看到自信的力量。身边的人时时为我身上所散发着自信的气息而赞赏,它将伴着我走向成功!
人长大了,总该要开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小豆豆也不例外,在小豆豆长大的期间,她练过:芭蕾、绘画、单杠、英文打字、训犬、服装设计、变魔术、骑马、跳水、打网球等等。虽然每样都被小豆豆“搞砸”了,但她还是以自身乐观的天性一件件的尝试了下去。
仔细地读“小豆豆”的每一个搞笑回忆,我都感觉很有趣,但有点难为情的是,我似乎也在她身上找到了我的影子,例如上次:我正在家里看书,看得最入迷时,妈妈突然大叫:“郑昱婷,过来!”一开始我还懒洋洋得说:“什么事啊!等会再说,我在看书!”“过来嘛!”经过了妈妈的软磨硬泡下,我终于迈起了不情愿的脚步,虽说我走向了厨房,但我的.心思却还在那本书上,似乎是为了惩罚我,随着我的尖叫声,我的脑袋不偏不倚得撞在了墙上,妈妈闻声而来,心疼地说:“诶呦,早知如此,就不让你帮我拿剪刀了!”我心里不禁想:都是我看的太痴迷惹的祸啊!
心态要靠自己调节,所以,我也要像小豆豆一样,用笑脸来面对每一天、每一件事!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他是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她在日本一所私立小学——巴园中的学习和生活。
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小豆豆的好奇心她把整个班都弄得鸡犬不宁,让老师也无法专心上课,最终学校开除了她。以至于,妈妈不得不把她带到了新的学校——巴学园。巴学园的教室是废旧的电车车厢,全校只有五十几个人;第一次见面时,校长面对滔滔不绝的小豆豆十分耐心的倾听;为了让巴园;为了让巴学园的孩子不偏食,校长每天午饭时都要问孩子有没有带来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巴学园不像其他学校一样按课表上课,而是按照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用这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巴学园里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特长的活动。这让小豆豆觉得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终于,在校长的指引与关心下,那个在学校由于十分淘气被退学的小豆豆,也变成了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
文中的小豆豆虽然淘气,却充满了孩子的童真、善良。身为教师的我们身边不乏遇到这样的孩子,这让我们不得不问一问自己: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们可曾像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一样给予我们身边的这些“小豆豆”一样耐心的倾听,帮助这些“小豆豆”建立自己的自信呢?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这样“淘气、天真”的小豆豆时更多的是大喊大叫,给予一顿臭骂吧!可当你大声臭骂这样一个“小豆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正是我们自己也曾经历过的昨天。
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我们总会为孩子的调皮而气恼,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天下没有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老师给予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爱、理解、尊重为基础进行教学。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凭兴趣做事情,总会在无意识中漠视或违背老师的教学意图。有时甚至以调皮、捣乱的方式来引起同学及老师的注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些“小豆豆”。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他们对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会换位思考,耐心交谈,最终找到症结所在。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意义不正是要把这些拥有善良本性的“小豆豆”们培养成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有用之人吗?
身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林先生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用心,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基础。我们从事的事业,无处不需要爱。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小豆豆在巴学园发生的各种趣事,其中《放回原处》的事最令我感动。
小豆豆上厕所时,最喜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里,于是她找到了掏口用长舀子把厕所里的.东西挖出来寻找钱包。校长看到了,对小豆豆说:“挖完了,再把东西全部放进去!”小豆豆把厕所掏空了都没找到钱包。只好照校长说的,把所有东西都放回原处。
掏空厕所里的东西找钱包,这在大人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校长看到了并没有责备小豆豆,而是通过这件事情教育小豆豆,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星期六,弟弟在捣鼓玩具。他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组装模型,一会儿玩小汽车,很快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弟弟玩了一会儿觉得很没意思,就回房间去了,留下一地的各种玩具。我正生气着呢?这弟弟怎么这么有始无终。
这时,姨妈走出房间,看见地上散乱的玩具,脸色马上就变得绯红,心中似乎有一团怒火在燃烧,随时要爆发出来似的。我突然想到小豆豆《放回原处》的故事,调皮的弟弟就像调皮的小豆豆,小豆豆为什么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啊,不就是因为有一个提醒她的校长吗?想到这里,我把弟弟叫了出来,给他讲了小豆豆《放回原处》的故事。
听了小豆豆的故事,弟弟非常惭愧,他的脸色瞬时变得通红。他开始俯下身子把各种玩具归位。
看着弟弟自觉地把各种玩具收拾归位,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兴奋,我想: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给别人听,别人也会改掉坏毛病。
在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是书中的小林校长。他对任何孩子都那么有耐心。在小豆豆来新学校的第一天,他竟然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耐心的.背后昭示的是何等的理解与真沉的爱呀!他为孩子们精心创作了校歌,孩子们不理解不喜欢他也不愠;他为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用心设计校运动会,使高桥君每个项目都拿了冠军;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而笑。他启发那个饭前无话可说的孩子,就更充满童心童趣:那孩子在他的鼓励下说了这样的话:“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