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和朋友家14岁的小姑娘一起提前观影《乘风破浪》,备受争议的巨婴歌一响起,小姑娘就哈哈哈笑个不停:果然是个直男癌哎;随着剧情深入,这首歌再次响起时,小姑娘眼眶已红。待到电影结束,小姑娘兴奋地拉着我和她妈,表示已经确认了理想,以后就要当导演,拍电影实在是件太好玩的事了。
忽然想起自己的14岁,语文老师一脸痛心疾首地说着叛逆无知的韩寒一定会像方仲永般昙花一现,得意门生却盯着10块钱一本的盗版《三重门》看得津津有味,想象着在遥远的大上海,这个意气风发桀骜不驯的少年,执意要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质疑和声音,红遍全国,却又争议缠身。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又该如何去承受。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因为他,一直是父母家长眼中乖孩子的我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坚持,哪怕跌跌撞撞,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现在,韩寒现在变成让人讨厌的那种大人吗?
还好还好,匆匆见到韩寒数次,他的眼神依然干净纯粹,成熟温和不再青涩稚嫩,但与年少时想象中的那个少年仍能重合,满是真诚和热情,没有丝毫成年人的浑浊疲倦。
如同这部电影,主角仍是一如既往的小镇青年,如同韩寒书中所有的主人公。是的,我们都是小人物,尽管曾幻想过酷炫地身着黑色披风双手执剑,飞檐走壁行侠仗义,却在残酷生活面前一再碰的头破血流,被磨去棱角,直至别人眼中的成熟老练而世故,以及孩子眼中“庸俗无聊的大人”。
是的,我们眼中庸俗无聊只会絮絮叨叨逼婚催生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曾有过青春年少,斗志昂扬地与全世界宣战。妈妈曾说过,她18岁时为了获得去镇上工厂的机会,以绝食数天终于换得外公外婆的妥协,拒绝家中给她安排的相亲对象。可现在的老妈,却只会因为我不肯安定下来而整日里愁眉苦脸,让我感慨年关难过。
曾经让父母辈努力逃避的束缚,现在握在他们手中想努力束缚我们;
曾经我们为韩寒鼓掌,因他大声喊出心中隐隐约约暗藏却无法表达或不知如何表达的对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向往;
曾经厌恶的_式对各种“政治不正确”的攻击,如今在网络上无比兴盛,取得一场又一场恢宏胜利。几个月_络上因为一张照片,对赵薇轰轰烈烈的攻击和揭秘,导致电影未能上线。十多年的全民宝贝,公认的德艺双馨,在这场闹剧中成为了潜伏的公敌,_贼,野心政治家,控制舆论的资本大鳄。至今,我依然无法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这些天,网上大声疾呼对韩寒封杀,因为他又说错了话,一首源自日本的“男子汉宣言”,自认自卑懦弱的男人在喝醉酒后鼓起勇气跟老婆的表白,正好碰上了中国家庭目前普遍存在的“找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现状,具有独立经济自立能力的都市女性们本就愤愤“婚姻何用”,韩寒瞬间化身为直男癌的代表,被女权主义者群起而攻击欲处之而后快。各种碰瓷说营销说甚嚣尘上,欲辩而无力。
其实,这部电影有非常有趣的的弗洛伊德式式隐喻。这首歌曲,确实是“找妈式择偶”,徐大浪本就是唱给他心目中最美的女人-他妈听的。歌词描述的,与其说是这个男人心中的理想女人,不如说是这个男人心中的完美老妈。在徐大浪潜意识驱动下差点害死父亲之后,才重新遇到了渴望多年的母亲;在他差点铸成大错悬崖勒马的那一刻,却与父亲成为肝胆相照的兄弟,对父亲从不理解乃至鄙视终于有了尊重和认同。他也终于知道,自己的所有成功,原来还是遗传自父亲的基因。所有的桀骜不驯,天赋,野性,还有固执和傻气,原来与父亲是一脉相承。
理解了父亲,也就是理解了自己。
我想,
最理想的父子关系,如兄弟般携手并肩乘风破浪;
最舒适的母女关系,如闺蜜般尊重理解体贴包容。
看了二十八号的最后一场。一个人,没有带谁。本来想带父母,但是还是没勇气。
看完之后,开夜车回家的路上,闪回了很多过往的时光。有快乐的也有难受的不想再想起的。
我第一次看电影哭是几年前看《阿郎的故事》,阿郎最后为了证明自己,头盔里流满了血也要扶起赛车,往终点开。他在证明他自己也在向过去赎罪。想到自己高中毕业,没去上大学,离开老家,成为北漂,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乘风破浪》有《阿郎的故事》的影子。据说韩寒也喜欢这部电影。看到邓超找了一夜他妈妈,最后站在门口跟她聊天的时候,那种明知道她最后会离开她也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难受无法言语。
说说这部电影吧。我不是专业影评人,但也阅片无数,豆瓣最早申请账号的那一批。
关于电影画面和镜头
延续了一贯韩寒最喜欢的那种质感,冷色调,加上江南水乡的街道,作为一个离韩寒老家在谷歌地图上显示只有公里的嘉兴某小镇青年,看着熟悉又情切。韩寒对空镜头的把握是国内导演里靠前的。虽然空镜头很容易被大众观众忽视,但是作为像我这种老手。就喜欢看细节。不管是白天的烟火镜头,黑雨伞在河里飘过,飞机从天空划过,小镇街道和一些老厂房的影像,都非常好看。等电影高清出来之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截5秒钟的空镜头做gif,一定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镜头非常喜欢,就是一开始邓超被撞之后的走马灯,导演选择一个主观镜头,恰当的闪现了徐太浪前半生的回忆。
关于配乐和歌曲
韩寒的配乐一直是一个亮点。我一直觉得电影做的好不好,配乐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电影有时候并非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影像审美,很多时候也在考验音乐上的趣味。最简单的例子的是昆汀的电影,大家可以去看《杀死比尔》,配乐,绝了,据说昆汀家里有三千张黑胶唱片。
《500 miles》,出现在小马离开在火车上的时候放的一首背景音乐。这首歌让我想起08年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家乡去北京的时候在火车上放的歌,那时我的摩托罗拉里最喜欢的三首歌是陈升的《二十岁的眼泪》,左小祖咒的《苦鬼》,还有就是这首《500 miles》,每次听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大致明白是离别之歌,会非常伤感。后来我去了北京住在了左小祖咒和艾婶的村子里——草场地。那时喜欢左小,喜欢艾老。当然也是因为那边房租便宜。一个月三百。
后来看韩寒的博客说他在望京买过房子。小区名字柏林爱乐。我谷歌地图一查,只有16公里。
《关白宣言》中文版,这首原唱说实话,没有听过,当时宣传歌曲出来之后,去找视频听。很喜欢,是那种第一次听到就喜欢上的那种歌。一个笨拙的.男人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贬低自己,抬高自己的女人有多么优秀和能干,我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女权主义者口中的直男癌。非常不能理解。你要知道中国男人的嘴都是很笨的。不愿意直接夸奖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有多好,总是会选择迂回的笨拙的去夸,这是中国男性的典型特征啊。再说了一个不管你看上去多么不优秀的男人如果有一个女人爱着,那这个男的身上一定有你看不到的优点。徐正太,表面上是个混混。有点愣头青。但是小花爱他一定是有原因的。那种单纯孩子气,一定是被她所看到。我们所有的挥霍,都必将在最高处汇合。
《在雨中》一首经典的台湾歌曲。我很早就不听流行歌了,后来迷恋民谣和台湾民歌。喜欢南方二重唱,周治平,马兆骏,邓妙华,林忆莲,优客李林。喜欢那时候歌曲里真挚的情感表达,并非现在流行歌里的那些如快消品般的情感表达,一点情怀都没有。《在雨中》刚出来预告片的时候就立马就觉得这就是韩寒。
关于角色
知道韩寒的肯定都知道徐浪。又是08年,感觉那年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汶川地震,反-法-游-行,我割包皮。还有就是徐浪的去世。那时我还在老家,做我老家的最后一份工作,一个酒店的服务员。那天听到徐浪的噩耗,感觉很难受,因为韩寒写博客经常会提到徐浪,说他特别喜欢逗别人开心。每次朋友带一个女生过来找他,他都会开玩笑说怎么不是上次那一位来逗朋友。在韩寒的字里行里,徐浪是一个特别开朗,顽皮,仗义的人。当知道主角名字是徐太浪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为了纪念徐浪大哥。
徐正太,感觉小时候身边总有这样一个不爱学习,但是总有一点英雄情怀的人,电影里也提到徐正太老看港台电影,的确那时的港台电影,特别是吴宇森的电影影响了很多那时候的小青年。打打杀杀都是那里学来的。他们单纯,身体发育早,内心还是小孩模样。但是他们女人缘就是好。也就不难推测小花为什么会说出你做生意倒闭,我养你这样的话。因为这样的男人值得去爱。
最心疼的是六一。高华阳生活中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电影中最想交朋友的是他。他是那种真的有点傻傻的但是真的是那种称兄道弟的人。但是悲剧永远发生在他们身上。有点《无间道》里杜汶泽饰演的傻强。真心希望六一不会死。
罗力,其实也不算坏。即便坏也是很有原则的坏。你看那些手下一个一个提出馊主意的时候,他都否决了,因为不管他是坏人还是好人,他都有自己的原则,不绑女人等等。你看那些混黑社会的都那么讲原则。比起现在某些行业的人,真的太讽刺了。
小花。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不光是我之前说的在影像审美和音乐审美上要有功力,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功底是是否能把电影里的女人拍的好看。韩寒的处女作《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这次是赵丽颖。王珞丹和赵丽颖我都是以前觉得一般般,我关注的永远都是周迅,章子怡之类的演员。但是自从看了后会无期,就觉得王珞丹一下子变了人似得。可见要看一个女演员的塑造要看死在哪个导演手里很重要。我上一次深有体会是看《一代宗师》,王家卫把宫二章子怡拍的又美又让人怜爱。
关于一些我体会到的细节
1.中间有一段他们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六一说“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这句话出自台湾已逝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今年又是杨德昌逝世十周年,应该有致敬杨德昌的意思。很多时候我觉得韩寒受到港台电影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你要是把这部电影配一版台湾腔的版本绝对不会有违和感。上一次觉得台湾味很浓的电影是毕赣的《路边野餐》。
2.电影里出现了正太太浪他们是看电影,录像厅里放的是英雄本色。六一挡住她女朋友的头的时候说,别挡住我看哥哥。应该是纪念一下韩寒喜欢的张国荣。
3.我想静静。这句台词应该是韩寒之前在微博里征集最俗的一句话是什么。
4.韩寒常用的一种制造笑点的方式是,有人说了一句台词,下一个镜头一定是和那句台词矛盾的。还有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在那边开始要吹牛逼什么的,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立马快速的打断他。然后制造尴尬来制造笑点。
5.剧情剪辑频次很快,有时候还在回味上一个镜头的时候里,立马就跳到下一个镜头。
6.赛车被火车撞那个镜头太牛逼了。细节很到位。
歌曲很快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瞬间温情满满——随着音调渐起,转至高昂,歌词大意陡转:“明天起床后/我努力工作/没有尊严也没什么/就算风和浪/总是迎面过/也要与你迎/岁月蹉跎/你不要迷茫/你不要迷茫/因为我/比你更迷茫……”随后曲调又转至温柔,与妻子相约“在我临终时/请你握着我的手……”执子之手,共度人生迷茫,为爱奔走迎接风浪洗礼,晚年仍然紧握双手,最真挚的心声让人忍不住想哭。前后对比如此“魔性”,从不能忍的“大男人宣言”,到打动人心的“真感情”,歌曲演绎出的那份不同俗流的感情,让人动容。
作为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乘风破浪》的预告片、海报、片场日记等都自带“韩式喜剧”气质,却又不止是喜剧,有笑有泪、热血燃情、合家欢乐。这首由邓超搭档韩寒、董子健、高华阳演绎的《乘风破浪歌》十分贴合电影气质,开头的'“结婚宣言”,“浪”到没边,乍听之下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但仔细倾听后,歌词中蕴藏的真挚感情,打动人心。几位主唱从开头的搞笑不羁无缝转折到后段的深情,诚意演唱别样“大男人”心声,果真有笑有泪不简单。
《乘风破浪歌》不仅仅是两个人爱人之间的感人絮语,更是传达了一种关乎亲情的普世情感。这种对珍惜之人的守护和不舍,放置到父母身上也是成立的。趁着春节档的返乡热潮,这首歌传递出的情感更加应时应景。《乘风破浪》也是一部合家欢式的电影,大年初一不妨带父母一起走进电影院,体会欢笑和感动。
我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所以很久都没有真正的独自一人坐哪儿发呆,享受一段休闲的时光。《乘风破浪》这部电影给了我这么个机会。关于这部电影,除了主演、导演、部分预告片外(预告片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些许口碑,其他我对这部电影是一无所知的。
有了高新鲜感,剩下的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体验冲动:独自看一部电影是什么感觉?真是机缘巧合,最终我获得了这么一次独自进影院的机会。
当影片🔚的大家都怀有余味的走向出口的时候,荧幕上赫然写着编剧/导演:韩寒。
我心想,这大概上意味着,从此后,韩寒知道如何去拍一部让大部分人都接受的商业片,是不同于郭敬明那种靠小鲜肉靠视觉堆积的商业片。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是一种妥协。就好比锤子手机T1 T2的坚持的情怀与M1 M1L的向市场妥协追求配置一样。
电影与《夏洛特烦恼》类似,都是通过一个机缘巧合,有过一段穿越的经历。当一个未来的人来到一个自己特别熟悉的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的时候,能产生很多笑料这是肯定的。夏洛特用了一些,徐太浪用了一些,关于穿越,还有很多梗可以挖掘的。
类似于帮爸爸找妈妈,不然自己会消失,这种桥段不仅存在于各种港片中《难兄难弟》,连外国文化下的《回到过去》《回到未来》中都会出现。
唯独不同的是,那种感情的表达,这种感情是一种假设下的表达。影片描述的不仅有本能的表现,还留有了想象的.空间。我不知道他人看的时候咋想的,反正我看的时候,心理还是蛮感动的。
其实关于穿越,谁没想过?例如我,我也曾幻想自己能回到过去,自己帮自己度过很多已知的难关。可我从来也没考虑过,回到过去可以和自己的爸爸一起并肩战斗。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怎么和我爸处?一起上班?给我爸当学徒?然后呢?毕竟我身上没有徐太浪所保留的那么多遗憾……真的,普通的生活中,好好过,不留遗憾,穿越对于没有遗憾的人是没有用的。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娱乐,看了90分钟,笑了60分钟,我觉得就足够了,对得起我这5块的票价了。关于笑点、电影中的穿帮,剧本的不合理就不累赘了。真这么较真,又对不起我这票价了。
但是电影本身又讲回了一个特别特别俗的话。
你,是什么人,就会做什么事儿。
主角徐正太,徐太浪倒还好,反而是俩配角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了。
一个是到现在也还如日中天的马化腾,正太帮的小马。
一个是为电影起了个小高潮而献身的六一。
同样可以看到,越是坚持一种不确定性,就越有未来。前者小马就坚持一种模糊未来通信概念,就越有发展。反观,六一,则是确定了BP机会赚钱,并叫嚣着,未来在座的一定是他最有钱一样。
那个时代是公平的,小马与六一有着绝对平等的条件,之所以结果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不同,坚持不同。
当我写下这篇观后感的时候,多半的笑料我已经忘记,我唯独忘不了的反而是徐太浪知道小马的身份后的表情,那是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是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
这种感觉六一不曾有,也不会有……
很多人,活着活着,就成为了别人的影子。然后呢,过着谁想过的生活?
韩寒本身就是一个不招人稀罕的人,说好听点叫做特立独行,难听的说就叫做不合群。电影的推广曲一发,网上是一水的批判,直男癌,作风有问题……但是电影上映了之后呢,凭着良心说,这场电影看的值得!
不得不钦佩韩式幽默,很深刻,很绵长,有浓厚的底蕴存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很有心,顺着水流走的黑伞、出此刻停尸房门口的'木木、徐正太囚服号码……很多会戳中泪点的情节出现的很自然容易被发现,却还不会让人觉得大喜大悲,感情细腻恰到好处。这个叫做笑中带泪。
然而为什么会谈到告别呢?其实我觉得影片中存在了太多的告别。小马的不辞而别、刻画了深情且可爱的罗力,最后一个人从看守所出来时发现自己被告别,被自己最爱的女人,也是挺可笑的了、六一用死亡来告别、而阿浪用大梦初醒的一声爸,跟过去充满矛盾与复杂的父子情告别、而我呢,跟过去的我告别吧!
告别就随意点,留下遗憾的才叫人生。过于圆满的,都属于教科书。喜欢到放下,水到渠成的告别。
韩寒个性喜欢雕琢词语,我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都是小人物,别说什么大话,活着就好。活着,就还能告别,那就随意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