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必备7篇)

个人学习 14 2023-11-07 13:57:17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1篇

3月3日晚,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整个过程,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紧盯着那张被黑色、白色皮肤人种包围着的面孔,紧盯着那双充满坚毅和信心的眼睛!虽然最终决赛没有拿到奖牌,可是,以32岁的运动员之高龄,以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两次进入10秒大关,已让世界万般惊叹,国人无比沸腾。

苏炳添是广东中山人,出生在古镇,是一个地道的广府仔,从他的身上,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这个没有得到任何奖牌的运动员,却没有让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乐,反而是让我们很多人兴奋得一夜难眠。

首先,过程胜于结果,虽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这一次,却真切地被大家认同。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但是苏炳添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攥紧拳头,往前冲刺的镜头,他那胸前的红通通的“CHINA”,他那兴奋得大吼大叫的马步和表情……整个过程,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黄种人身上的坚强与斗志,感受到了他为实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百倍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他圆梦之后的狂喜和欣慰!_也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致敬中国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创造新的纪录,本身这个过程已经十分精彩绝伦,给人惊喜,至于结果,问心无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说:“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结果和成绩不重要。”可是,来到真正接受现实的时候,或许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说,心里还是万分看重那个结果。

是啊,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给孩子们做好榜样,既然这么说了,就要这么做。苏炳添的经历,就是最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认真和艰辛地付出过,享受过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结果不如期许,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哪些东西该大力宣扬,哪些东西该远离唾弃,每个成熟的人心中应该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带着儿子看了苏炳添半决赛跑出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动得上蹿下跳,像个欣喜若狂的猴子,马上催促我赶紧吃完饭,回家去看决赛。在车上的时候,我给他讲了近期发生的事件,有某个明星,刚刚被刑拘了,还没讲完,他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对我笑了起来。我说,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个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必定要凭自己的'实力和问心无愧的付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听完我一席话,儿子点点头。

苏炳添,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健康自律,训练刻苦,坚忍不拔,胸怀国家荣誉……当前,我们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会蹦蹦跳跳,靠脸蛋、靠流量去赢得灯光和打赏的小鲜肉们,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坚实更勇敢的榜样;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时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坚韧意志与人生历练。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正是这个用意与要求!

再次,苏炳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奇迹总会降临,逆袭迟早发生!一直以来,因为体质和肌肉构成等原因,黄种人都被认为无法在田径100米短跑上跑赢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苏炳添做到了!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长年的艰苦付出和不断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袭!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希望,人人皆可通过卓越努力,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此外,从苏炳添成功的人生经历中,除了他个人艰苦的付出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体育人才系统的培养,也可以佐证,基础性、系统性的体育建设十分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与培养,从小抓起,抓出实效,无论硬件还有软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现在的“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和培训之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们,站上自己或者国家的荣誉台,为自己的人生或我们的国家增添绚烂的光彩!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2篇

今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的视频,我很是感动。

胡忠、谢晓君这对夫妻带上年幼的孩子,来到高原教书。每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费,他们竟还有如此信念,一直教了好多年。而且他们的女儿非常懂事,在学校里叫妈妈只叫谢老师,原因是怕那些孤儿自卑。难怪颁奖词这么写道:“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莲。”

刘伟最让我敬佩,他幼年贪玩以致于失去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努力学习游泳,拿到了残运会的金牌。可是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不仅缚住了他的双臂,还缚住了他运动的权力。刘伟只能转练钢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练到常人用手弹7级的水平。怪不得有人这样说他:“他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也令我感动。她的养母瘫痪在床,从幼年起就开始照顾妈妈,每天奔波在学校与家之间,就这样过了四千多个日子。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孝表现得淋漓尽致。

烈火金刚刘金国在大连的石油爆炸时,迅速赶到火灾现场,指挥一线消防官兵灭火。国外通常采用等爆炸完毕后在灭火,而刘金国为了保护大连六百万人民的安全,抱着必死的的心态,下令立即灭火。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很可能连环爆炸,每走一步,都有生命危险。刘金国舍己为人,与一线消防官兵和火神大战了15个小时,终于创造了一个零伤亡的完美成绩。

还有科学之星朱光亚,肝脏之父吴孟超,绿荫开发者杨善洲,用羊肉串救助特困生的阿里木,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的事迹都很让我感动。

如果我有牺牲小我,追寻大我的精神,有坚强不屈的毅力,有孝顺长辈的美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有伸出双手去接坠楼孩子的勇气,有一生做贡献的决心,那该有多好啊!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3篇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4篇

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2008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_文盲村穷山村_,现在成了_文化村_。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18年扎根这里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两大特点,我在平实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很感动,特别是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告诉我要坚持不懈,乐于助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5篇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是孙家栋设计的。

有一次,某栋楼着火了,王锋他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冲进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来自己能活下来,却因为自己冲进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个是支月英,她是一个小学教师,她爱她的学生胜过她的'女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

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6篇

时年25岁的郎平横扫各大赛事,职业生涯正盛,本该蓄力再创巅峰。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被伤病折磨。郎平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1985年,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郎平毅然选择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后与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学。

出国前,郎平是排球赛场的王者,但是,经历了一无所有的生活后,她要历练成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后,郎平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仅仅一年,她就率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锦赛亚军。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前,郎平曾因过度疲劳、血液含氧量过低,跟队员说话时突然晕倒,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上场,稳定军心。

在郎平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两次大赛都闯入决赛,不过最终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屈居第二。后来郎平辞职了。

感动中国观后感2013字 第7篇

30公里漫长的上班路上,总让人看见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陈斌强叔叔用一条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带她上班去,这是一种对母亲不离不弃的孝爱。反观自己,动不动对妈妈、外婆发脾气,大吵大闹的坏习惯感到无地自容,从那一刻起,我要改变自己对长辈对的态度,多点体谅长辈的感受,做爸妈心中的好孩子。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德兼优有爱心的好孩子,正含苞待放的大好年华里,年仅12岁的何玥却患上了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当听说自己还有三个月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自私自利的人我见过不少,像何玥那种小小年纪就心存大义的高贵品质是弥足珍贵的,她的行为让我精神得到神圣的洗礼,洗涤我思想上的污垢,净化我心灵上的残迹,使我前进的路上走得更踏实。

看了这个节目,我的心里深深的受到了鼓舞和震撼,她们感动了我,感动了中国!

上一篇:三国观后感(实用6篇)
下一篇:琦君散文集读后感800字作文(精选6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