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观后感(优选5篇)

个人学习 16 2023-11-07 18:17:21

欢乐颂观后感 第1篇

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就是这样。

她今年大四,在BAT实习,她负责内容运营,这正是她最喜欢的工作。

她特别努力,表现得特别好,三个月后,她拿到了offer。

主管表示,很想重点培养她。

但是她犹豫了。

因为她男朋友不喜欢,从她实习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喜欢。

男朋友不喜欢女强人,也不喜欢她不陪自己。

有一次,她加班了两天做的方案被采纳了,主管不仅夸了她,还给她发了一个大红包。

她超级开心,打电话给男朋友,想第一时间跟他分享。

男朋友听了以后,只说了一个字:哦。

她听出来男朋友不开心,马上安抚他说,你别急,我一下班就过来,给你带你最喜欢吃的砂锅粥。

男朋友说,你来干嘛。你有工作就好啦,你还需要我吗。

就这样,她实习了三个月,男朋友就甩了三个月脸色,只要她一加班,男朋友就发脾气。

在她拿到offer之后,男朋友更是直接让她选择,选工作还是选他?

她很纠结。

我劝她,不要因为男朋友,放弃自己的事业。

她说,算了,我还是找一份月薪5000块的工作,朝九晚五,按时下班好了。至少可以多陪陪男朋友,省得他不开心。我已经设想过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到40岁的时候,还是月薪5000块,但是身边有他,就好。

我说,傻孩子,那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你40岁的时候,月薪5000块,身边不仅没有他,还有一个需要你养的孩子。

欢乐颂观后感 第2篇

睡了一觉,起来清点一下脑海里的《欢乐颂》印象。

首先,片头和预想的风格有点差别,预想里的风格应该是类似预告片里的快节奏画面配交响乐的风格,现在的有点……家庭剧直视感?

其次,前两集,尤其是第一集的前半部分,把筹码整个压在两个小姑娘身上,感觉有点冒险……如果不是看过原作了解这剧卡司的分量,我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个二流都市青春剧而弃剧。幸好经过整整两集的铺垫,角色总算是基本立起来了……花的时间好像有点长,整个叙事节奏和方式让我想起琅琊榜前两集……

比较出乎预料的是,目前五个女生角色里,立的最稳的反而是原作里不太讨喜的小邱,而且我还满喜欢这角色的,大概演员的脸是我的菜的缘故?然后她的服装也是五个女生里我比较能接受的,青春活泼,喜欢奶牛衫和背带裤的组合。

小曲,有些特写特好看特有灵气,但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腔调甚至服装的风格等,都跟我看原作留下的印象差别有点大……还在适应中。

小美,是原作里最喜欢的角色,从演技的角度看,娘娘的表现是信手拈来,一步到位。不过就目前的印象来说,可能是戏份所限,感觉有点平面了……此外,严重怀疑服装师跟娘娘有仇,衣服的质感一言难尽,好好的拜金圣女高级白领,被服装师陷害成了隔夜残花,尤其是那两件睡裙……我考……说好的品位呢?

关关……是那副有毁容效果的眼镜挡住了演员的灵气么?原作印象应该是更灵秀一些的小家碧玉,奈何两集了,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到有点无感的学生妹……。唯一眼前一亮的,是清早睡不醒在餐桌边上打瞌睡的样子,怎一个呆萌了得~

安迪,堂堂女一号,两集下来台词不到二十句,她的数字天份和超强的记忆力也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就电梯里那点初中级别的应用计算简直跌份好么!幸好刘涛本身演技还是过硬的,安迪那略有点神经质的高冷,算是出来了。服装方面,看到安迪穿了裙子我就已经无话可说了……

再说说这两集出场的男生们。首先必须要赞下虾酱大大和穆小王爷,简直惊喜!小浴巾恰如其分,不功不过。至于谭总……你丫的转身啊!你咋还不转身!该转身了吧!总算转过来了……两集,就一眼,活在台词里的谭宗明果然名不虚传……泪奔一个……

欢乐颂观后感 第3篇

这两天,被《欢乐颂2》刷屏了,因为“直男癌”和“处女情结”的话题。

剧中,邱莹莹带了男友应勤,和几个好闺蜜一起吃饭。

结果,一向大嘴巴的曲筱绡无意中透露了邱莹莹不是处女的事,应勤听到后,一拍桌子,站起来转身就走。

邱莹莹崩溃了,她哭诉——

“这都是我的错。”

“我想等我们的关系稳定点,再把我的这个污点告诉他。”

“他肯定不会原谅我了。”

她认为,不是处女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人生污点。

应勤喜欢处女,而自己不是,这就是一种错误。

也许,很多女生都跟邱莹莹一样,觉得自己一旦不是处女,人生就完蛋了——因为不讨男人喜欢了呀,因为会被男人嫌弃啊。

男人的爱憎,成了她们评价自己的标准。

她们不那么在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快乐,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怎么取悦男人。

她们以为爱情就是要牺牲和妥协,只要让对方高兴,就能换来幸福。

欢乐颂观后感 第4篇

真是只要是能出想商品或者品牌的地方都会找来商家,参与广告植入,实在是很有头脑,这样能够节省拍戏的很多钱吧。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无耻的剧,有数不胜数的广告植入。不过还算可以可能每个商品的处境频率都比较低,观众有时候会忘记这是在打广告。比起其他赞助商少的剧,就一个产品一直强行出镜带来的厌恶感,不得不说《欢乐颂》是成功的。每个商品广告都减少出镜率,减少费用,却加大商品品种,数量决胜法,也算是一次创新了吧。

广告牌、直接上商品、行为展示、口语植入,能够植入广告的方式数不胜数呀。

植入广告的密集程度都可以用十秒一个来计算了。我也只有上网查才能查出所有的广告植入吧。

十一、欢乐颂剧组有毒 上微博热搜 我也不能装作没看见呀。

戏除了演员没什么精彩,剧除了广告和营销都是垃圾。

该剧的营销团队真是业界良心了。翻开看看Facebook上安迪的账号与奇点之间的关注互动、娱乐八卦里面的造谣、微博账号等。我真是被团队的行为温暖到了,能感受到团队对于观众的那种呵护与喜爱。于是消费者们被走心的团队打动,打开电视看《欢乐颂》。

欢乐颂观后感 第5篇

几个年轻女人在魔都上海的辛酸苦辣,剧中是泪少笑多,结局圆满。而真实的现实生活,彼地彼时,对多数人来说,除了累,可能就是无奈的苟活。

好日子,安逸的生活只属于极少数人。无数金领、白领和其他有领或没领的人们,其实都过得太辛苦。但,去到大城市的人们,过得再苦再难,好象也不愿意离开,不知道是被什么魔力牵制住了,理不清,斩不断。可能其心、其意真被魔征了,迷了双眼。

俺们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呆过几年,现在连身边的重庆城都不想去了,嫌它太拥堵,嫌它太吵,嫌它空气太污浊。大城市就是一个让无数人集中浪费时间与生命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的时间与生命丢在了来来回回的路途上,重复着单调无比的枯燥生活,承受着人潮汹涌当中的那份深度孤独。

在那些表面繁华的城市里,出门人挨着人,却并代表着有温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很多的邻居,却没有两个人是相互熟识,甚至从未说过话。因此,《欢乐颂》里5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儿成了朋友,那只不过是对冷漠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向往。

我喜欢这种小城市里的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节奏的快慢、舒适度的好坏、亲近自然的心境,还有最重要的——与志同道合的一群人经常相处的机会。进退自如的生活状态,让我这种性情比较‘古怪’的家伙会好过一点儿。为此,面对很多次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我都不再动心,就想这样在小地方老去。如果,能在城乡结合部有二亩薄田、一处院落、一帮老友一起过活,那就是福气了!

上一篇:赵一曼观后感(通用9篇)
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后感500字初中(优选6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