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观后感300字(优选5篇)

个人学习 16 2023-11-07 18:58:07

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1篇

我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一定会坚持的,比如写博,比如读书,比如看《朗读者》。

由董卿担任制作人并主持的大型人文类节目《朗读者》开播已有四期,观众好评如潮,这档节目唤醒了不少人对文字的喜爱,对朗读的喜爱。《朗读者》每期的主题都充满暖意,朗读者分享的故事都令人感动。

《朗读者》第四期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读了都唇齿生香。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爱的养育,历经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是那么温馨而有诗意——“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在这期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我想:已故的赵家和教授,你在天国一定也备受尊重,你的善良与大爱也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节目现场为您虚着的座位就是最好的例证。

李亚鹏说女儿李嫣是上帝给他的最好礼物,他朗诵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他送给已故父亲的礼物。

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2篇

最近,在中央一台上,有一档很火的节目,《朗读者》,这个节目触动了我的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记得我看的那期节目,主题是眼泪,感动的眼泪、幸福的眼泪、成功的眼泪……这期的朗读者共有四位,第一位是导演陆川。他在拍摄电影《可可西里》时,参透了生命的本质,理解了眼泪的含义,他让读的是王守仁的文章——《藏羚羊的跪拜》。谨此献给可可西里里还在奔跑着的生灵。第二位是演员斯琴高娃。她在生活里很坚强,但对于母亲,就会流泪。她朗读的是《献给母亲》。谨此献给挚爱的母亲。第三位是张家敏,一个癌症患者。她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赶走了病魔,还用热线电话,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阴影。她朗读的是泰戈尔的不朽诗篇——《生如夏花》。献给还在为病痛折磨的患者们,早日康复。最后一位,是一个民族英雄,冻土科学家,张鲁新。他和无数科学家一起,打通了西藏铁路上的山洞。他朗读的是美国诗人塞缪尔的《青春》。献给为祖国事业尔牺牲的同事们。

在节目的开头,陆川曾说过,“这个世界上的假眼泪的太多了,根本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这是在经历了这起车祸后,我才明白的。以前,我经常哭,现在看来,太可笑了。”我也感同身受,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班里的小娜,经常一言不合就哭起来。某同学多说了几句,哭,本身小娜自己做错了事,非但不改正,还是哭,因自己的缺点朋友疏远了,还是哭,真是受够了她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还会劝她几句,安慰一下,但到现在,大家也都麻木了,不再理她。可见,掩盖的力量多大。有一些同学受了伤,是真的哭,可大家以为是虚假的,不去关怀,那个同学的思想就会被改变。我们现在该尽力去做的,就是打击虚假,不能让世风继续败坏下去。这个节目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做社会的小主人,要为社会做贡献。并且,朗读者们的朗读,非常有感情,我们在读书时要向他们学习,读出感情。

这个节目教会了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我觉得,我应该多看看这样的节目,让脑袋里多装些处世之道,让我们开始学习并体会节目中的道理吧!

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3篇

如果说遇见是生命中最奇妙的缘分,那么陪伴就是生命中最温情的挚爱。如约而至,我又走进了今晚的《朗读者》,倾听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所拥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读者》的主题是陪伴,看完了心里却久久难以平静。

陪伴,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很多类。今晚的陪伴,丰富、饱满、深情、纯粹、温馨,每一段都闪闪发光打动人心。父亲郑洪升陪伴郑渊洁一路写作,母亲陶艳波陪伴儿子杨乃斌求学十六年,蒋雯丽作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铭五年时间独自陪伴受伤野生动物,妻子唐国妹陪伴丈夫乔榛共抗恶魔。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故事,每一种陪伴,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都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而我想说的是这位母亲的陪伴。

杨乃斌八个月大的是失去了听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灾难。母亲陶艳波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绝孩子上聋哑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带着小凳子成为儿子的同桌,陪着儿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毕业,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练,终于让儿子成为有用人才,让儿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细腻、深沉、无私、坚韧。

这一段陪伴,看得我无法抑制地泪流不止,内心的感动和震撼无以言表。杨乃斌的朗读《不为什么》诠释了母亲十六年陪读的唯一理由,这个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听了,无声的世界里他该是多么的寂寞。可是,这个孩子又是幸运的,他有那么一位伟大坚强智慧的妈妈,作为他的耳朵让他听到了声音,让他学会了正常的表达,过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成长,充满了坎坎坷坷艰辛磨难;成长,又有多少惊喜和欣慰。十六年来的种种滋味,也只有这对母子心里知道。

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就是同时拥有了菩萨心肠金刚之身,陶艳波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她会让多少人肃然起敬惭愧不已呢?当妈妈的要不断学习,真的要不断地学习、反思,陪着孩子成长需要耐心和细心,也需要智慧和修养。我想,今后的我还得提高自身修养,因为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总想当妈不容易,但要努力当好。现在,我认识到了,仅仅是尽我所能还不够,而是要竭尽全力。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绽放了,自己的那一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欲阳光风雨。如果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也不要着急,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朗读者》这档节目真的很值得看,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也是《朗读者》最有大的魅力。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但愿我们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温暖的记忆。倾听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成长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让我为女儿写下这段话: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温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纯粹的关爱。陪着你,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妈妈愿意陪着你,陪着你。

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4篇

这次品综课,教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节目《朗读者》。这是董卿阿姨自我花多年时间制作的节目。

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次我遇见了朗读的魅力。

不管是创业人、无国界医生、世界小姐还是话剧演员、相恋二十多年的夫妻,他们都爱朗读,都是朗读者。他们从不一样角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濮存昕朗读是因为他心怀感恩,感恩改变他命运的荣大夫。他读文章的时候,双手捧着书,来回有韵律地走着。当读到高潮部分时,他一只手挥起来,好像表达自我对荣大夫说不尽地感恩。《宗月大师》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感恩宗月大师给他学费,而我感恩的人是小婵教师,是她教会我朗读,并与我一齐坚持已有30多天。

柳传志朗读是因为他庆幸自我儿子最终成家,四十多岁最终找到配偶。

蒋励朗读是因为她很同情刚出生的婴儿,期望阿富汗不再被攻击,期望孩子都好好地活着。

周小林朗读是因为他深爱他的妻子,期望给妻子最好的一切,种出最美丽的花。

这几周我也坚持朗读课文,不知不觉也渐渐成为了朗读者。我会沉浸在朗读的喜怒哀乐中,享受朗读带给我的体验。看了《朗读者》后,我才明白这就是朗读的魅力,遇见朗读,遇见魅力。

朗读者观后感300字 第5篇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小姐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上一篇:鸡毛信的观后感(热门8篇)
下一篇: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热门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