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优选5篇)

个人学习 12 2023-11-07 20:15:04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第1篇

《长征》这本书是由王树增先生所写,他写的书都是关于红色经典的,除了《长征》,还有《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征》这本书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等等。

这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红军战士们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王树增为了完成这本书,收集了许多资料,采访了许多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数度行走长征路线,终于完成了这本60多万字的《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面对的是什么?是高山悬崖,冰山雪地;是湍急的河流,渺茫的沙漠……在这期间,他们吃野菜,吃草根,甚至吃树皮,吃石头。这令人感到绝望的险境,却被这队令人热血沸腾的战士战胜了。这就是红军,在寒冷的雪地中,身着薄衣,饥寒交迫,是什么让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呢?是坚强的意志。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么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说的就是红军,在经历了沙漠雪地,渡过了雪山激流,经历了酷暑严寒。

长征的胜利是革命战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铺出来的,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虽然长征已经成为历史,可我们不能忘记红军精神,我们应把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好好学习,用科技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第2篇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红军凭借了什么力量,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_军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珍贵的火种?

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_布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面对红军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_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认为,红军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更不要说军队的发展壮大,以致最后消灭_反动政府、建立新中国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如果部队乱成一团,没有凝聚力,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同样也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使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发扬红军的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众志成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将无往而不胜。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第3篇

今天我看了《长征》这部电影心中感慨万千。

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远足活动。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我们走了好几个小时才到目的地,在路上有许多同学坚持不住,坐上随行家长的车辆。我对他们感到难过,在这路途中,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搀扶着跨过坎坷。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内心的信念走到了目的地——湿地公园。

在《长征》里,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险桥,在路途中还要遭到敌军的轰炸,可谓是历经艰辛与磨难。但是红军战士靠着内心的坚定,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些坚持不住的同学们,他们所走的路程远远不及红军战士们所走的长征的路程。他们因为自身的不适和内心的懒惰,却逃避困难与挫折。

他们连一点小小的困难都支持不住,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又能坚持走多远呢?所以我们要向红军战士们学习,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坚强的意志,那种为了人民的.未来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我们要直视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去面对在人生路途中的难题。我们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更要去努力面对。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第4篇

纪录片《长征》主要讲了红军被_堵截,红军勇敢地面对_,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到达了终点的.伟大壮举。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红军真了不起。他们雨天也连夜赶路,而且渴了只能喝水洼里的水。

我也觉得他们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他们也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们知道,要往胜利的地方走才会胜利,因此他们才会赢得胜利。看到这儿,我都想哭了,红军真伟大啊!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第5篇

放学了,我背着书包又像往常一样向2路车站走去。路上,我突发奇想:今天阳光灿烂,放学又早,何不走路回家呢?在这2022年的最后一天,这样做,多么有意思呀!

就这样,我背着书包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我一边哼着歌,一边迈着轻快的步伐,想:从学校到科技园区的我家,不就是8千米多一点吗?爸爸、妈妈老说他们小时侯走路去上学很辛苦,路很远,有几十公里路。我看也不过如此啊……

走了将近4千米路,我觉得自个儿的脚像被铁压着似的,抬起来不轻巧了,书包似乎也比原来重了。

前面是座桥,过了桥就是“桑家”了。

于是我抬起沉重的脚步,准备过桥。哎,是哪个建筑师呀?把桥建得这么陡!这时的我,双肩疼得厉害,腰板也直不起来。比当年那个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还累哟。经过一番“较量”,终于走到了桥中央,我再也忍不住了,扔下书包,一屁股坐在了边上,休息起来。

眼看2路车一辆辆从我眼前驶过,我不禁有几丝悔意,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我现在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再说,如果半途而废了,有损我的“壮举”啊!就在犹豫不决之际,我感觉,几个过路人的目光里流露出对我的同情。

莫非把我当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吧?哼!我赶紧起来,掸掉灰尘,又起程了。边走边想着雪莱的诗: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咕噜――咕噜”,肚子叫了,走这么长的一段路能不饿吗?我拿出手头仅有的1元钱,花5角钱买了一只大饼,留下5角钱作电话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终于到家了,我瘫痪似地倒在床上,气喘吁吁,感慨万千:虽然这么走没有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那样伟大,但是锻炼了自己,也感受到了父母儿时的艰苦,也算是一次小小的“长征”!

上一篇:《草房子》读后感400字以上作文(9篇)
下一篇:林则徐观后感(通用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