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5岁的时候,就接触了芭蕾,因此,我和芭蕾有许多故事。
刚开始,是妈着我去的,可是我才上了第一节课就哭着闹着怎么也不肯去了。每上一次课,我就哭一次。上课时,又是压腿,又是下腰,搞得我四肢酸痛,头脑充血。但我看电视上的芭蕾舞可不是这样的,她们穿着洁白的天鹅裙,漂亮的舞鞋,做着美丽优雅的动作;而我们只是穿着普通的体操服,上课就是压腿、劈叉、下腰,加上做一些无聊的动作。所以,我对我们的芭蕾舞课十分厌烦。但我害怕妈妈责骂,因此每次上课都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一直到二年级,但心里都很不爽。
后来,在生活中,经常有人夸我身材挺拔,条干好。妈妈说,这就是练芭蕾基本功的成绩。妈妈还在网上找了些芭蕾舞的视频给我看。她们表演时十分投入,面带微笑,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到位,一个个翩翩起舞,美不胜收……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那时我终于明白,什么是芭蕾,练芭蕾的意义是什么,眼下的努力换来的日后的成功,完美的体姿。后来,我不再那么厌烦了,渐渐爱上了芭蕾,爱它那优美的姿态。慢慢,芭蕾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从那以后,我决心练好芭蕾,做一个成功的芭蕾舞者。
可是现在,我六年级了,眼下的功课更为重要。没办法我只得暂时告别芭蕾,但我对芭蕾的激情仍未改变,平时在家,我时不时把以前的舞蹈服装穿起来在家的镜子前面臭美。
芭蕾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承诺:将来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要继续练芭蕾,完成我的芭蕾之梦,为我的芭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湖州大剧院,看了期待已久的大型儿童歌舞剧《天鹅湖》,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纷呈的舞台表演,深深打动了我,在我心中久久难忘。
《天鹅湖》主要讲述了在魔法森林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奥利亚,她被山妖变成了一只天鹅,只有到晚上才能变回人。森林女王让四小天鹅陪着她,不让她孤单,还把自已的宝石给了奥利亚,并对她说:“这不是一般的宝石,它只要戴在勇敢的人身上,就不用怕山妖的魔法了。”森林女王知道森林公公有办法对付山妖,奥利亚找到了森林公公,森林公公对她说:“有一位王子会路过这里,你只要把宝石戴在王子身上,这位勇敢的王子就会打败山妖,那么你在白天不会变成天鹅了。”没过多久,王子果然来了,他邀请奥利亚晚上去皇宫参加化妆舞会。山妖知道了这件事后,他让自已的女儿假扮奥利亚,最终阴谋被识破了。王子利用宝石的力量和自已的勇敢智慧,把山妖打败了。于是王子娶了奥利亚做他的新娘,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善良,有爱心,正义和勇敢最终战胜阴谋和邪恶。我们应该不怕困难,不怕磨难,满怀自信,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帮助他人,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充满阳光,充满爱。
有闲的日子里,我最爱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为自己泡上一杯龙井茶。难得浮生半日闲,至于尘世的纷嚣尽可暂抛脑后,只管去享受那份难得的闲情:于静心处听一曲怀旧的老歌,在悠然中看一幕杯中的芭蕾。
在剔透的玻璃杯中放入少许茶叶,以热水初贯之,尖尖细细的茶叶上下翻腾,一如芭蕾舞演员在旋转飞舞中高高踮起的足尖。音乐悠扬,茶香弥漫,袅袅的水气渺如轻烟。茶之舞,先是热烈而奔放的,卷曲的叶子打着转儿,随水凌空漂浮,仿如月,游若鱼,幻似影。慢慢地,芽叶渐次舒展开来了,天女散花般挥舞着长袖,孔雀开屏样扇动着羽翼……乐声渐止,茶叶浮沉逐渐轻缓了,闲行若定,宛若天上云卷云舒,又似庭前花开花落。
闻着淡淡的茶香,欣赏着茶的舞姿,我早已陶醉在了这杯中的芭蕾,任思绪慢慢飘散开来。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的茶,在生命最为灿烂的时候,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茶叶始终蜷缩的身体宛如正在紧抓着昔日的光阴,而这一切只为能够留住自身的芳香。直到某日与一杯沸水邂逅相遇,经过一番凤凰涅盘般的洗礼,它才得以再次散发出淡雅的气息,用力一吐最后的芬芳。
用自己一生的等待企盼着灵魂瞬间的蜕变,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境地。茶经历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华,也许为的就是这一瞬间的美。那是怎样的一种美?那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那是为了瞬间的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那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茶,几经冲沏,浮浮沉沉,才释放出了她春雨的清幽,夏阳的浓烈,秋霜的冷肃,冬雪的冰洁。这不由得又让我觉得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似草木当中的一个人,平凡地生活在天地间,历经风雨,历尽沧桑。人生如茶,人亦如茶。茶只有经历过沸水的考验才能散发出最美的芬芳,同样,只有那些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人,一如被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才能溢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
看着一个个小精灵在水中舞蹈,幻化着山水的宁静和淡泊,诉说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当一切都已成为记忆,无论曾经是欢喜是愤怒还是悲伤,回想起来,那些用真心真情走过的岁月都是嘴角淡淡的微笑、眼中幸福的光芒。其实,只要你细细品音、用心欣赏,杯中的芭蕾何尝不就是生命之芭蕾,寂寞而坚强。
经典梦幻的《天鹅湖》音乐响起了,入场表演的却不是传统舞剧中出现的芭蕾舞,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古典舞的谪仙场面。
演绎天鹅湖唯美爱情的也不是西方传统芭蕾,而是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杂技。杂技演员们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与传神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这场演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各种“融合”:内容上,将东西方故事相互融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舞蹈上,将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融合,演出形式更加多样;设计上,将技艺性的杂技表演与故事性的舞剧形式融合,使杂技表演具备了更丰富的内容。
更不用提服、化、道上中西方传统元素的杂糅了,真的是美轮美奂。我感觉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也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加入更多的内容,追求形式上的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编创。
源于对芭蕾的向住,对足尖艺术神秘的渴求,我走进了由俄罗斯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团上演的大型舞剧《天鹅湖》的演出现场,那精湛的舞技几乎征服了全场的观众。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芭蕾舞剧的现场,第一次目睹足尖艺术的美丽,第一次感受来自欧洲原汁原味的芭蕾艺术。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到19世纪初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天鹅湖》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杰出代表作,全剧四幕扣人心弦。和所有在场的观众一样,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被剧中男女主角配合默契的优美舞姿所折服,被《天鹅湖》中奥杰塔公主和卡格菲尔德王子战胜魔鬼、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打动。尤其是第二幕将全剧推向了高潮,几千名观众不时地为俄罗斯演员的精湛表演送去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剧情在舞者的手足间穿过,缓缓地步入人们的心底,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舒展。那举手投足间渗透着的动人情感,展示着芭蕾无穷的魅力。剧中没有语言的对白,而任何华丽的语言在此刻都会显得黯淡苍白。昏暗的大厅沉浸着静寂之中,舞台的灯光随着剧情而变化,如潮的交响乐萦绕耳旁、充盈整个演出大厅,高雅而迷人。
那一幕幕剧情从我的眼前闪过,仿佛将我带到了天鹅湖畔,和四只小天鹅一起欢快地游弋,和王子公主一起幸福、美好而悠然地生活!这也许正是艺术的魅力,芭蕾的魅力。那一次次轻盈的弹跳旋转,那一次次柔美的趾尖点地,都给人以芭蕾艺术的美韵。这是一杯何等香醇的艺术美酒,醉了!我完全迷醉了!全场的观众也迷醉了!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楚,忘记了世间种种,完全被眼前精美的艺术神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倾倒,此刻人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只有身临其境、其韵、其美,你才能有这种超凡脱俗的享受,才能感受芭蕾艺术那独特的魅力!
感受芭蕾,感受艺术,感受美!
对于一个常年来被繁华都市喧嚣与商业资讯所“围困”的普通市民,或者一个已过天命之年而极少走进剧院的人来说,被朋友邀至那近郊清新的大学校园剧场内,去观赏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舞剧《孔子》,似乎感觉到十分的庆幸与“精神奢华”,似乎有一种逃离都市“文化雾霾”,感受重返大学校园“清纯”的冲动。
国家剧院、舞剧、《孔子》、校园——遂将这一系列完美的词语一一连接起来,脑海中顿然闪现出舞台上华美的光焰,未曾想匆匆进入剧场后即是应了主持人精简的开场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但当大幕徐徐拉启之时,整个舞台上闪耀出华丽、飘逸、灵动的浩大场面,富有古典宫廷乐舞的辉煌场景在梦幻般舞台灯光的映衬下,一个个舞者在高调色彩、统一服饰变幻的曼舞中,好似羽化登仙。舞剧序部的执羽情景之后,《孔子》四幕大戏分别以《乱世天问》、《绝粮》、《大同》、《仁殇》依次而展现,在场所有的观众似乎顷刻凝神屏息关注于舞剧演绎的每一刻,全然沉浸在舞剧叙事接连的情节中,伴随着深刻的主题哲理延伸,伴随着妃、公、臣三者与孔子人物关系、故事场景的演化,伴随着舞蹈人体动态描摹状物方式的激情深化,及道具、音乐、灯光、布景一系列有逻辑的深层次推进,孔子这一“圣人化境”的形象聚合成真善美的“实体神像”,似乎千年后活着的孔子跃然而出,且栩栩如生……
此刻,我好似已陷入悲欣交集、香色浓艳的故事场景剧情氛围中,被置身于古代人文与现代时尚虚实交替的情景里。诚然,我是被中国歌剧舞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义举而感动了。
《孔子》舞剧以“乐也者,圣人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的传承宗旨,溯源逐本。孔子剧组或许融入“古代乐治就是由乐舞的道德感化力量促成社会安定”这一大义,同时把握孔子对非礼之乐“八佾舞于庭”的斥责,遂将“圣人”活的人物搬上舞台,以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达到雅俗共赏、内外行同赞这一种难能为美的艺术极境。
试想在社会伦理悖化、价值理念资本化、文化商业化、艺术泛娱乐化的全商时代困境中,要用何等超常的意志力、创新力来精心缔造孔子仁者爱人、天地人物一体同构、参赞化育、曲成万物、大德敦化的境界,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圣贤般的执着与使命,秉承“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凛然正气。
首先《孔子》舞剧叙事性结构,融汇了古典舞、现代舞与民间舞等多种舞台戏剧表演特色与精髓,编剧选取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乱世、诸侯纷争、天灾人祸不绝的时期中孔子列国周游、历尽坎坷的片断。其次,突出其治国之策的推行,书院教育理念的传播,为民请命的苦旅3个核心史实,采用缀联、梳理到穿越、整合及至参差、提升艺术创作方法,展现宫廷帷幕菜谱严下的肃杀冷酷、残暴无道,一如进谏中的危境,君臣间的杀戮,传道中的悲欣,祭祀时的决然,令人震撼的是舞剧叙事结构中细节的亮色始终贯穿其间,无论是舞美设计中竹简书法背景的推移,或是进谏书简道具舞蹈的托物言志;无论是舞台古俑道具缘物寄情千年的寓意,还是万民跳傩、祭祀典礼,或是圣人舞剑祈天的心愿,都契合了一代圣贤内心“仁者”无穷的张力。尽管校园舞台所限、群舞人物庞杂,但艺术表演却俨然有序、色彩清新、主题意蕴深刻,而每一时段的舞台灯光音乐富有节奏的演进变化,将每一位舞者的表情赋予传神与出彩(而整部舞剧并未灯光分区切割或炫光特技)。
以笔者之见,观赏《孔子》舞剧最是以空杯心态、以唯美的情感、以回味的方式为上,正所谓见仁见智,仁者第一。所以真的想再一次观赏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舞剧《孔子》,默默无语地观舞者圣境,分享美美与共,“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今天的演出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通过杂技和芭蕾的形式来表演故事情节,从小到大还没有看到过如此精彩的杂技。
动作中涵盖了肩上芭蕾,软工,吊环等难度比较大的动作,通过音乐和舞蹈形式把杂技和舞蹈的美融合一体,真的非常精彩!这场演出为了突出东方审美在多媒体、服装、造型、舞美等方面都下了功夫,让人眼前一亮,能够用杂技形式把世界经典作品演绎得如此完美,真的让人非常感动。为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