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纪念馆观后感(优选6篇)
33
2023 / 10 / 31
70年前,一位革命烈士——袁国平在战争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但他的英雄壮举深刻地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故事是这样的: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身负重伤。后来被战士们发现了,但他说:“你们走你们的,不要管了!”可战士们不听,坚决要将他抬走。后来,因为袁国平害怕战士们会因为自己频频伤亡。就悄悄地扣动了扳机,对准自己开了致命的一枪。
接着,战士们把他安葬在一个老木匠祖父的坟地里。以后战士们被敌人包围了,耳边就会想起:“如果我们有100颗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子弹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绝不当俘虏。”这是袁国平在大家面前教育战士们的。读了这篇故事,我十分感动,因为他为了不拖累战士们,向自己开了一枪,这种行为和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而且他还说,绝不当俘虏,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他的绝心,看出他是个有骨气、勇敢的中国人!
我们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条件样样不如我们,但他们有一颗报国的心,那颗心是多么滚烫,正是这颗心照亮了中国的未来。而我们了?浪费粮食,每天悠闲地很,还不好好的学习,实在不应该。别说走山路,吃干粮,喝泉水。就是让我们在草屋里、草丛里休息一会儿,也一会抱怨这个,一会抱怨那个。袁国平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死是光荣的,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读了这篇故事,我有许多感受。但是我觉得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不让革命先烈们的鲜血白流!
今天,我们班同学跟随着老师去参观_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踏进景点大门,只见这里盛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一排排松树挺立着,白墙黑瓦的房子,显得雄伟庄严。
穿过挂满革命领导人书法作品的碑廊,我们来到了_总司令的房间。我们进去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太简陋了。木头桌子上立着一根蜡烛,旁边只有一支毛笔,上面的毛掉了不少,用的是砚台,想要写字还要自己去磨墨。书桌旁摆着一把步枪和几颗手榴弹,脸盆里的毛巾和被子还没有折叠好,我想这肯定展现的是陈司令刚睡下就被惊醒,去参加战斗时的情景。
士兵们的房间更别提了。床单薄得像一张纸,上面还有大大小小的补丁。床单下塞着一层稻草充当床垫子,连枕头也没有。而床呢?用的是几块木板拼成的。夏天来虫子怎么办?床的上方挂张布。夜里有情报怎么办?煤油灯一点,拿起毛笔快点写。鬼子夜里进村怎么办?步枪放在床边,醒来就能杀敌。就是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可那些士兵一声抱怨也没喊,他们穿着破烂的草鞋,扛着简陋的武器,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战。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厅,也就是整个指挥部的中心。这边的柱子上刻着“保家卫国”四个大字,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人们要奋勇杀敌,早日将可恶的日本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一名士兵正在专注地听着电话里的内容,话筒里响着这样的内容:“塘马村的一个小队打掉了鬼子的一支小分队。”粟裕将军的脸上乐开了花。
最后我们到了炊事班。两名老乡挑来了四筐米,父子俩推来了一车红薯,小女孩拎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许多蔬菜,一位大伯正感激地与陈司令握着手。两位士兵看门外,不自觉地笑了,好像在说:“老乡们又来送菜了,下次我们多打几个日本鬼子来回报他们!”
参观完后,我决心要学习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祖国,让中国更美好!
茅山抗日根据地在龙门村,有姓赵的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长。一个晚上,咚咚的敲门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父亲打开了门,一个将死的士兵拼着最后的力气,递上了一封信,留下了唯一的句话“信信……一定要交到_军的手上。”父亲颤抖着打开了信,信上赫然写着鬼子进山抢粮的时间和地点,这个侦察兵冒死送来了消息,为的是让部队能抓住这个良机,一举歼灭茅山地区活动的鬼子,父亲顿时明白了事情的紧迫性。茅山地区的和平也许就决定于这封小小的鸡毛信了。而这么重要的信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_军军部,老赵看上了人小鬼大的海娃,海娃早就十分憎恨鬼子了,他们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让茅山一带了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他毅然绝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的深夜,苇塘里只有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鬼子们是紧紧藏到窗里躲避到炮楼里去了,苇子还是那很狠狠地往处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路上,海娃小心翼翼,可是鬼子就好像提前知道一样,海娃遭遇了鬼子。他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羊的尾巴下,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他带他们去龙门村,海娃心中自是不愿意,他想到“好汉不吃眼前亏”,就假装投降,跟着他们走了。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逃走了。
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发现并被抓住了,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海娃把他们带到龙门村,这时敌人才发现自已中计了,打伤了海娃的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侯,_军赶来搭救,全歼灭了敌人。海娃完成送信的任务牺牲了,_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司令。
才12岁的海娃,为了家里的亲人,为了乡里的平静。为了部队的计划。为了早日把鬼子从茅山地区赶回他们的老家,毅然选择了暴露自己,给部队指引方向,他们幼小的生命,换来了鬼子的全歼,换来了久违的和平。
多少年后,在他倒下的地方,一片旺盛的芦苇生长了出来。
迎着阳光,吹着和风,后人看到这儿美里的风景,又是否会记忆起今天的一切,原来是那些像海娃这样的为了祖国甘愿牺牲一切的人儿换来的。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这是多少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成绩来回报他们,用实力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行动吧!我们肯定会赢得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今天,我们与谈老师一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位于水西村的_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在中心广场上,有一块正方形浮雕像,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鱼水情深”这几个字。这本是鱼和水不能分开,怎么浮雕上刻的是_军和百姓们?我有些疑惑。继续往下看,我才明白当时战雨连绵,但在战争的空隙,_军还帮百姓干农活。
水西村村民口中到现在也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_军。”村民林钻英就说:“当时_军就住在我家,和我们同吃同住,不分你我。”_军住在百姓家中,帮百姓挑水,劈柴,农忙时去田里耕地、收割……部队里有好吃的,都给百姓吃;百姓家里有人生病了,部队会给百姓看;百姓家的房屋被战火烧坏了,_军又跑去百姓家里,帮助盖房子。
军爱民,民拥军。
指挥部纪念馆大门进去左手边,是李氏祠堂。祠堂外,有祖孙三代六口一起给_军送粮,好一幅军民鱼水情!
这次参观让我们知道了_军为我们苏南的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一边打仗一边还心系百姓,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难怪老百姓都说“当兵要当_军了”。
前不久,我参加了 “重走铁军之路,传承铁军精神”的南京晨报小记者活动。
刚进场,就看到一位白发苍苍、面目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看着我们。一位拿着采访本的叔叔告诉我们,这就是曾参加过“九三大阅兵”的原28军副政委李剑峰爷爷,他今年已有92岁高龄了。看见许多小记者站在爷爷的身旁,听爷爷讲着当年_的故事,我也不禁走上前去。
等前面两位小记者问完爷爷问题后,我鼓起勇气,说:“爷爷,您也算身经百战的老兵了,那么,在这么多场战役中,哪些战斗使你印象尤为深刻呢?”没想到,爷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我们天天在死亡线上奔走,每天都面对着生死关头,所以每一场战斗都像是用刀刻了似的,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我们打仗时,经常你打着打着,旁边的战友就会倒下,最后,打仗的战士们都架着尸体开枪,尸体被打中了,鲜血和脑浆四处飞溅,整个战场上更是被鲜血染得通红。”
听了爷爷的这番话,我的心里变得十分难过。以前我们看的抗日神剧,一个人打死8个鬼子,好似_是多么容易。可听了爷爷的这段回忆,我觉得也许8个人才能仅仅打死一个鬼子。真正的战场是那般残酷!
李爷爷拉着我的手,又讲了许多关于他和_军的故事,说着说着,李爷爷的眼神也有了光彩,好像沉浸在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中。我听得十分认真,感受也尤为深刻:当年苦苦_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换来了_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
现在有句话说“舍小家,为大家”,这些战士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同时,我们还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次采访李剑峰爷爷,我不仅了解了很多_军的历史,更对_军多了一份敬意。
“看电影啰!看电影啰!”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我们来到了梦想剧场,一起观看《小小_军》这部电影。
《小小_军》主要讲了雪映为了保护药品,经历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_军,把药品送到了目的地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有不少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雪映父母被杀害的情景,有雪映往河里跳的情景,还有雪映和敌人机智斗争的情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雪映为了寻找_军,路上又冷又饿,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看到这里,我想:“雪映和_军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要把药品送到_军的手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继续往下看。雪映找啊找,终于有一天深夜,他昏倒在别人家的门前,但是谁也没有发现。我看着他小小的身体,又瘦又黑,身上的衣服有很多补丁,我很感动,心里真想去帮助他。直到第二天天亮了,这家的小女孩玉兰发现了他,她连忙把爸爸叫出来, 爸爸把雪映背到屋里,让雪映躺下,还烧了鱼汤给他喝。雪映在他们的照顾下,气色一天天好起来了。看到这儿,我觉得玉兰一家很有爱心,因为雪映和玉兰一家并不认识,但是他们无私地帮助了雪映,令我感动!电影继续放映着,我的心也跟着情节在跳动。
看完电影,但是我的心还随着故事情节激动。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雪映有不到最后不放弃的精神,还有小小_军们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