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300字(实用7篇)

个人学习 18 2023-11-10 22:51:43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1篇

《茶馆》是老舍先生写的话剧,这个话剧主要以一个茶馆为背景,有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

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常四爷,他是一个很正派、朴实、耿直并且有爱国情怀的满族人,这个人物在整个舞台剧中都是这样一个爱国的形象。读完茶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常四爷为松二爷买棺材一事。“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多么好的人,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这体现出他的侠义豪情,同时也很悲凉,他的那种落寞绝望,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就如这个话剧体现的一样,好人不一定会有好报,最后的常四爷穷困潦倒,他捡来别人撒的纸钱说是给自己将来的祭奠。记得第一幕他这样说:“我爱大清,我怕它完了。”,而现在他说:“我爱我们的国呀,可谁来爱我呢?”如此爱国之人,得到的却是友人的离世,如此爱国之人,得到的却是国家颠沛流离。如此爱国之人结局却是悲凉的。从常四爷的遭遇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苦难以及背后社会的黑暗。

诗人陆游曰:“位卑未敢忘忧国。”常四爷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是社会底层的百姓,他也保持着他的正义。他相信正义,相信善良,他也相信美好。这也再一次应证了《茶馆》的悲剧性。越是善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越是无法生存。

“将,你完了。”是的,常四爷完了,整个国家也是,这是茶馆棋的残局,也是那个时代的残局。合上书,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望今朝,作为中学生我们,背负着国家的使命,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在将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关心国家安危的有心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下好这一盘棋。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2篇

老舍,一个本该被诺贝尔记住的人,可是最后,正如他的话剧《茶馆》所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爱我呢?”,就此陨落。

《茶馆》的角色说起来有七十多个,代表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小人物,老舍先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地体现出角色们的喜怒哀乐,就像茶馆老板王利发的精明灵活,常四爷的耿直磊落,王掌柜的精明油滑,他们在与那个时代巧妙_的过程中背地里却都满满是无奈与辛酸。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茶馆讲述的清末到_胜利后的五十年间的事,那个时代有人夜夜笙歌,也有人为自己的生机而八方应酬,而老舍先生塑造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便是这样的一个经典形象,他只是一心想要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这有什么错呢?可是他却如一个小丑一般,屡屡被世态炎凉所嘲弄。形形色色的人出入着茶馆,王利发看着他们的悲哀,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同样掉进这个令人窒息的漩涡中,越纠缠越绝望,越绝望,越纠缠。

其间有好多细节触动着我,也彰显着那时整个社会不堪一击的华丽外皮下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太监买姑娘做老婆,洋货充斥市场暂且不提,毕竟尝试新事物是人类的本能,就拿“太监买老婆”一事来说,首先太监可说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代表出产物,朝代又首推清朝,恰巧上一节说过这一故事涉及到清末这一时期,因此“太监买老婆”的主语咱们推敲完毕,下面是动词“买”,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男女没有贵贱之分,更何提把人像东西一样买卖呢?最后又一个关键词“老婆”相信这也不必多说,除非是皇帝恩赐一位姑娘与立过大功的太监“同食”,否则太监是不能娶妻的。整个短语一下推敲完毕,我们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有证据A 、证据B 、证据C来证明当时“_”的名存实亡。

再迷醉的外表,撕开不过是虚有其表。无论在什么时候透过表面看实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透过老舍先生笔下的一个个灵魂,窥见那个时代的特征。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郁了当年的社会迹象,并跟着社会的变化演出了一幕幕真真实实的人间活剧。从人们那些朴素的语言中,更加体现出当年不论是农民、社会人士对现在中国的一些不同的观点。

比如,让名厨落得去包办_的伙食,用顺口说出这些念头_里的人多;让说书先生抱怨生意不好,又顺口说出这年真玩意要失传……大家各说各的,各种职业的人抱怨着,虽然杂乱不堪,但是又反应了旧社会的兴隆盛衰,并且更有一番不同的味道,更加觉得十分贴切那时的背景。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比如穷得出卖女儿的乡富、吃洋的小恶霸、卖报纸的报童、老是无所事事的巡警……其实,从身份来看,也觉得当时的社会是在太杂乱,中国那是是多么的腐败。老舍紧紧抓住了那时的场景特写,将半个世纪,缩小成一个茶馆,在缩小成三部分,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明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代、__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历史命运。

《茶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我舞台上总有赢得掌声。《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它的艺术价值不仅仅通过一个茶馆反应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的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永远是那么的清楚,因为,那是中国曾经真实的历史……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4篇

图书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总让人有一种“暖气熏得学子醉”的感觉。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有睡意,我总要在学习到有点乏意的时候随便找一本书来看看。这一天下午,《茶馆》跑到了我的手里。

应该是上大学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到舞台戏剧演出。学校的两大话剧社团——“梵音”和“黑白”的给力演出也让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多的兴趣。细数上大学以来,看过《称心如意》、《太阳城》、《忠孝两全》、《借我一个男高音》、《求是魂》等剧。其中《称》看过两版,觉得最赞的是《忠孝两全》,最近才看的是《求是魂》——还是两家社团的合演,也着实不错。每每看剧,都会让我有一种正能量传递过来,一方面是演员们演出的成功和看剧的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方面我觉得还是演员的热情,这种热情总能打动我。我想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吧,渐渐地让这也发展成为一种兴趣,也挺好的。

还是说回《茶馆》吧。要说最大的感受,那无疑是认识到看剧本和看表演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经历——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导演和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舞台感受天赋(例如我),很难把这样的文字转换为舞台的东西。当然了,更难的是把舞台的要表达的东西凝聚在纸上面,这就是编剧的能力所在啊。老舍的《茶馆》让他成为了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更成为了一名懂得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家——就像他把小说转换成话剧,一种舞台感更强的事物。他自己也说过:自己曾经把舞台剧剧本写得一团糟。当然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团糟不是没有生活性、艺术性、深刻性,而是一种舞台感。在老舍刚开始接触这一艺术形式的时候,正是宣传抗日、宣传思想的重要时期。他深深明白“演”的重要性,虽然一开始“小说味”太浓是最大的舞台败笔,后来老舍也成功写出了像《龙须沟》的成功话剧。也正是有了老舍的努力,才有了与《雷雨》齐名的《茶馆》。

其实说句实在话,我还真看不懂《茶馆》经典在哪里,不知道是少了时代体验还是艺术细胞还有待训练。事实上,我在看完纸质版后,更希望有机会到剧场看舞台表演去。就像老舍说过的那样“演员也是艺术家”。就让这些艺术家来给我解惑吧。在此之前,我还是先写作业去了。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5篇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剧作之一,我读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想。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个时期非常混乱,军阀混战、敌寇入侵,裕泰茶馆里却是热热闹闹,那里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掌柜王利发为了适应当时革命的浪潮,不断改良茶馆的经营,把茶馆开了下去,但最终还是被军阀霸占,成了他的歌舞厅,王利发便上吊自尽了。

茶馆本是给人歇脚、喝茶的地方,在《茶馆》中,它被描写成一个缩小的社会,提鸟笼的有钱人、卖蝈蝈的穷人、算命的先生、专横无理的士兵、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人物描写得非常生动,有正直善良的王利发、常四爷,也有狡猾的刘麻子、吴祥子等,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冲突都体现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就像常四爷的经典对白:“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

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幸福时光、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接受失败、知难而上,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这篇剧作也让我体会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多么困难,谈国事谈多了就会掉脑袋,他们能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我要向他们学习。

文章中的各种小人物的各种性格的描写也是十分的传神,可以反映出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状况。没有充满民族正义感的国民的话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是不能真正的站起来,老舍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只有记住那个时代的痛苦才可以走好现在的发展之路。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6篇

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来写,很新颖也很有吸引力。故事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本书的语言并不是那么的华丽,但是很通俗易懂,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该说的话,很贴切。

书里描写的人物各个方面的都有,从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到身份卑微、可怜的康六,还有那些市井的小人物,唐铁嘴、王麻子,还有那些当时势力的走狗,宋恩子、吴祥子,也有一些爱国人士,秦仲义、常四爷,还有那些老实的小人物松二爷等等。从这些各色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到“乱世里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茶馆》读后感300字 第7篇

茶馆,大家唠家常、谈天说地的地方。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出生命的炫彩。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

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

看出当时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的: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

最使我受益的作品的语言。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登台亮相,构成了一个展览式的“浮世绘”。他避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而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

老舍对北平口语与旧北平人物心理的熟稔,使得他能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制造出内在的冲突。

《茶馆》中的情景必然是以当时社会的背景,而当时社会决定了〈茶馆〉中突出的社会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社会面临的必然是革命。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是在中国强大的国力、稳定发展的新社会中出现,必然是次要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中国的发展成就告诉我们对未来应充满信心!

上一篇:青铜葵花的读后感400字左右(精选6篇)
下一篇:环游地球八十天读后感600字(必备9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