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的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

个人学习 19 2023-11-11 20:53:31

河中石兽的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文章通过一个寻石兽的故事深刻的揭露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想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与文中的和尚,还有讲学家一样做事情都据理臆断呢?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思熟虑啊!在许多时候,比如我们做题目时遇到了困难,不能够果断行事,要多加思考。这个道理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适用。

再说整本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可见它的确是一本旷世之作啊。

河中石兽的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我今天读了河中石兽这篇古文,当我读完后把书合起来的瞬间,满脑子都想着河中石兽的片段“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和最后的总结“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这篇文章讲述了石兽掉河,和尚寻找,学者嘲笑,学者总结及河兵出主意找到石兽的几个部分。使我懂得了凡事不可以只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去主观判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时候会遇见这种事情的,我们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去判断事情,一定要检验加实践去判断。

河中石兽的读后感300字 第3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讲的是一个寺庙的山门的两个石兽被洪水冲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寻找石兽.怎么也找不到.方丈说,可能被冲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书先生说,石兽那么重,应该在原地沉到泥沙里了.有一个老船工却说,石兽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为河水不断冲刷石兽下的泥沙,泥沙冲走了,石兽就往上游走点.这样不断冲刷,就不断地往上游走.所以石兽就跑到上游去了.后来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有点离奇,

但却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

河中石兽的读后感300字 第4篇

“三思而后行”,做事不能横冲直撞。鲁莽地草草了事,而应冷静周全,考虑全面。

学习了《河中石兽》这篇文言文,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纪盷的《河中石兽》通过寺僧们寻找遗失的二石兽这一事,以及文章末尾两句点明主题的话,向我们娓娓道来许多令人深思的却又浅显易见的知识。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只有像老河兵一样全面考虑,透彻分析的人,才能找到事情原委。而并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理臆断,纸上谈兵。

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做题不能只看冰山一角就蒙,必须全方面考虑,有理有据,才能做出一道题来。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只是贪图一时的安逸而失去了更远大、更广阔的`人生,那是再可悲不过了。笃行,要有把握,也要有智慧,全力以赴,终将会收获一个更好的人生。

上一篇:方与圆读后感2000字(优选5篇)
下一篇:小英雄雨来读后感四年级150字(推荐5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