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必备8篇)

个人学习 24 2023-11-13 19:53:04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1篇

刁蛮自私的凯瑟琳,为了报复不择手段的希刺克利特,凶暴残忍的辛德雷,正直善良的保姆耐莉,和主人沆瀣一气的牧师......艾米莉很成功地塑造了各个人物形象,或许人们会不愿意接受人性的丑恶就那么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而无可否认的是她对于社会现实的尖锐的真实的勾勒不但没遭到众人的抵制,反倒很受欢迎。它很真,这也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

书里的人物不完美,但我们却更容易从中找到一些真实的情感,或许书中人物的某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我们讨厌别人坏的脾性,却又希望别人能够容忍自己的任何不好的性格,希望自己的好的不好的要求都能被满足。曾经以为能永远在一起,做人们认为疯狂的事情,自己却自得其乐。当变故突如其来,被爱人抛弃的孤独萦绕身旁,幼时被抛弃的画面再一次袭入大脑。恨是有的,不过这恨要看是恨谁,对于自己的爱人是怎么也不想恨的。就如希刺克里夫对凯蒂所说的:“我并不要对你报复。你为了你自己开心,而把我折磨到死,我心甘情愿;只是允许我以同样方式让我自己也开开心心,而且也跟你同样地尽力避开羞辱。”我以为埃德加是善良的,我以为小凯蒂是可怜的。我以为谁都没有错,只是到了此时,爱已畸形,恨已深入骨髓。

一代人的恩怨却牵连到两辈人,缘何如此?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2篇

看了两次这本书了,(都是简略版的)两次看的感觉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些不可理喻。凯西明明爱着西斯克利夫但是却嫁给了林顿,而且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现在看的时候我发现凯西似乎更注重林顿给他的爱,虽然她嘴里念叨着自己是喜欢西斯克利夫但是行为上一直和林顿来往,并且到后来频繁的去画眉山庄拜访林顿一家。可能西斯克利夫复仇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样吧,所以他离开了呼啸山庄,为了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然后复仇,他尝尽了各种苦头,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西,不仅去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的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凯西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和凯西的哥哥打赌赢了他的全部财产然后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西哥哥怎么对待他的,他都双倍的让她返回,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没有得到凯西的爱,奋斗了这么多年,因为仇恨所得到的却终究是一场空。还好故事结尾是美好的,西斯克利夫很诡异的暴毙了(死后的遗嘱居然是把凯西和自己的坟墓打通然后葬在一起),而凯西的女儿和他的堂哥也有了很好的结局。

两次看这本书,发现欧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和我们真的差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无法理解他们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的动机,在我看来,《呼啸山庄》没有像别人一样,那么的吸引人,或者不适合我看吧。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周围风景的描写,好有画面感的说。

顺便提一句,这本书是从一个叫洛克乌先生的角度写的,而这些故事是通过呼啸山庄的女仆希拉知道的。提到《呼啸山庄》,就不能不说说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的动荡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样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 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3篇

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因此,人们说环境塑造性格。进一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关于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一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4篇

《呼啸山庄》我读了有三遍,觉得一次比一次悲凉。

我时常想,倘若希刺克里夫不是这样一直在自我的黑暗中挣扎,以热烈到疯狂的态度迷恋着凯瑟琳;倘若凯瑟琳没有草率地嫁给林惇,婚后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倘若辛德雷不是那么粗暴、满心仇恨……也许就不会生出后来那些极端与悲凉。可希刺克里夫确实是凯瑟琳与辛得雷这对兄妹家的养子,凯瑟琳确实任性而又有点精神混乱,辛得雷确实追随着妻子去了天堂,林惇更是郁郁寡欢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他们的恩怨,甚至扭曲了他们亲人的命运,波及两代人。

总之,我觉得他们都把命运变成了极端的武器,互相用爱、用恨伤害着对方。这个故事就如同呼啸山庄的布置陈设一般,阴冷晦暗,仿佛还带着年代久远的湿气,以及伏在角落里的仇恨与死亡。这个故事包含太多,然而追根究底,源于希刺克里夫外出致富前他与凯瑟琳没有好好珍惜对方、改变自己。也许是出身的不同,他们深受却没有走到一起。如果离开前希刺克里夫能给凯瑟琳一个承诺,凯瑟琳也许还会等他,可不知什么牵绊了他们。

我想,挥去山庄上的乌云,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就像希刺克里夫与凯瑟琳没做到的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是徒劳无功,失去了才力挽狂澜有时会演变为故事中的极端。生活中亦是如此,有些东西如流星般一闪而过,你不光要欣赏它的美丽更应懂得珍惜时机许愿。你不光要许愿更要珍惜时间去完成心愿。忽然想到那个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我想,今天最可贵,我们要珍惜转瞬即逝的“今天”,因为“昨天”是今天的铺垫,“明天”嗷嗷待哺等待着今天。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珍惜眼前,珍惜一切。珍视之物才会珍惜,你所珍惜的东西定是你所重视的。倘若不重视,可以不珍惜。但倘若不珍惜,却不一定不重视。就好比青春年华。你的青春你没有珍惜,你能说你不重视它吗?你只会在它逝去后追悔、追忆——你这才知道你那么重视它。而且,你珍惜的东西,哪怕是硬度极高的金刚石,对你来说也是脆弱无比。因为你“惜”它,生怕失去。珍惜的东西那样脆弱,珍惜便是金钟罩、铁布衫。你唯有珍惜了,你才能接住它、抓住它、握紧它。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睁大眼睛看看,看清有哪些东西我们没有抓住,看清有哪些东西值得、需要我们珍惜。有了珍惜,我们才有了保护的动力与能力,有了珍惜的东西,生活才有了意义。珍惜生命、时光、亲人、好友、金钱、物品。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有时,你的珍惜也是对珍惜你的人的一种重视。你珍惜生命,父母就不会因失去你而昏天黑地——反过来讲,这也是你对父母的珍惜。

没有学会珍惜的人,也许最后只能学会哭泣与彷徨。现在,我把《呼啸山庄》珍藏在黑色书架上,它让我学会珍惜,那阴郁色彩衬托得珍惜淋漓生辉。学会珍惜,学会把命运的线牢牢绑在自己坚韧的腕上。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5篇

这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相互交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原呼啸山庄的主人恩箫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捡回。但是这却引来了恩箫先生的儿子辛德雷的仇恨,同时也与凯瑟琳·恩箫(恩箫先生的女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可是有一天,希斯克利夫在得知凯瑟琳因为他的贫困和出生而不能嫁给他时,他就离家出走了,而凯瑟琳则嫁给了富有,温文尔雅的埃德加·林敦(画眉山庄的主人的儿子)。几年后,希斯克利夫竟然重新回来了,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埃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喜欢上了希斯克利夫并且擅自和希斯克利夫结婚了,这让她的`哥哥十分生气。几个月后希斯克利夫夫人,也就是伊莎贝拉,来信了。她的信中有一句话:“我要问你两个问题:我不知道当初你住在呼啸山庄时是怎样保持人性的?希斯克利夫是疯子还是魔鬼?同时我求你告诉我,我嫁了一个什么东西?耐莉(凯瑟琳的管家)吧!”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希斯克利夫对伊莎贝拉非常不好,所以伊莎贝拉十分痛苦。前面我们也说到希斯克利夫准备了复仇的行动,也许这就是他复仇计划的第一步吧!

当伊莎贝拉写信后没多久,希斯克利夫瑟琳了,当然是偷偷地来看望的,可是就在当晚凯瑟琳生下了一个婴儿,过了两个钟头,凯瑟琳就死了。他的女儿也叫凯瑟琳,不过为了区分,我们就叫她茜吧!

后来伊莎贝拉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林敦·希斯克利夫,但是伊莎贝拉却离家出走了,并且把小林顿也带走了,过了不久,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也死了,就这样,西斯克里夫变成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但是辛德雷也有一个儿子,叫哈里顿·恩箫。

一晃12年过去了,小林顿长大了,凯茜也出落得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而埃德加想把小林顿接到自己家,可是没过多久就被希斯克利夫接走了,并且还想让小林敦与凯茜结婚,这也是希斯克利夫的一个阴谋!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6篇

简短地说,10年前读的了,当时就觉得十分晦涩,仿佛故事的每一步走向,都跟自己对一个经典故事的认知不同。

最无法认同的一点是,我当时的感受,是卡瑟琳死后,我觉得希克厉实在是不应该再对她的鬼魂产生情感。这一点上,我觉得希克厉这个角色是有极度性格缺失的。

正常的情感,我觉得到打击报复,可以说最后致死,故事就可以结局了。他可以面对着大山,仰望夕阳什么的,全剧终。

可以说是故事的一个缺点就是,卡瑟琳后来魂魄出现,我可以说,是希克厉意料之外的。也就是说,不是他布置安排的。这就非常荒谬了。

一个如此决绝,致背叛自己的心爱的人致死的男人,突然意外中发现她还没死。便又开始缠绵地续上前缘,还如此痴情。

真正的经典,决绝就是决绝。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恰恰是它经典的地方。它大概写出了,也许生活中,一个真正的男士的内心世界。

也或者说,这是一个女性的角度,她(强调)愿意辅助男主角内心得到慰藉的一种故事编排和渠道。也就是说,这就类似于卡瑟琳死后有知,能感知希克厉真正的内心需求,自己安排的一种结局。

非常女性化。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7篇

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充满了悲观的色彩。

凯瑟琳爱他,说“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并没有和希思克利夫在一起。

希思克利夫也爱她,同时他被世俗的阶级磨成了一个神经质,让他变成了一个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的人;以至于他们没有在一起后,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像魔鬼一样的报复身边所有的人。

后几章对于希思克利夫的报仇叙述,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他的复仇计划让年轻人也不得到幸福,对上一辈人的怒火,连累到无辜的年轻人身上,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孩子的生命……

可是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他却变得疯颠,越来越忘不掉已经死去的凯瑟琳,这个时常以鬼魂的姿态游荡在希思克利夫幻想中的角色,希思克利夫最终在沉浸在幻想中的世界,不吃不喝,慢慢走向死亡。

她的姐姐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200字 第8篇

暑假有暇读了《呼啸山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书中人物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们经受的痛苦使我有很多感慨。

在生活中,人们大概都领教过痛苦的滋味。书中,深爱着对方的男女主角被迫分开了,尽管他们那么希望能生活在一起,但事与愿违,希斯克利夫不得不远走他乡,凯瑟琳却挽着别人的胳膊走进了教堂……这一切固然使读者心痛,而沉浸于痛苦的恋人们更是难以自拔!

对于他们的悲剧,我想说,应该把痛苦视作一种精神财富来珍惜!孟子曾经说过:“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心死”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是无法体验到痛苦的;而没有痛苦,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就像书中的希斯克利夫,他在卡瑟琳死后变得精神麻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了兴趣,唯一想到的就是报复,最后,一个人在疾病中死去——心死,多么可怕的悲哀!

痛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深沉的感情体验。它随着对幸福的追求在于生,为幸福的获得铺设道路。饱尝挫折的痛苦,成功才会使我们倍觉欢欣,尼采有一句话:“一切痛苦中都孕育着快乐。”没有痛苦这个台阶,快乐,激动人心的快乐也许就永远不会降临。奥运会上,每当_国歌响起的时候,所有的中华儿女无不心潮澎湃,要是没有运动场上的痛苦的`磨炼,哪里会有领奖台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痛苦中不仅孕育着快乐,而且孕育着创造。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不朽诗句,饱含了他亡国之痛的血泪;岳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抒发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痛苦是昨天的遗产,同时也是今天的起点,关键看我们是否珍惜这份痛苦,能否在痛苦中奋起。

每一个人的脱胎问世,都曾伴随着母亲的痛苦,我们的成熟也离不开自己的痛苦经历。曲折,加速着人意志的成熟;挫折,培育着我们人性格的完善;坎坷,锤炼着人品质的升华。人生的痛苦不只是起负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请先认清它,摆对它的位置,不要认输,不要低头,在痛苦中拼搏。这必将奋斗的是幸福和人生境界的飞跃!

上一篇:红楼梦读后感400字以上作文(热门10篇)
下一篇:小王子读后感1000字英文版(通用10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