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5篇)

个人学习 18 2023-10-16 02:31:53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1篇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时令和气候,有利的地势,得人心和上下团结。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地人的和谐。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说明了天地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以及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自然之间立足,也就必须与自然融合,吸取天之灵气,地之精华,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智慧无限扩大,发挥到极致。只有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会变得十分强大。苍天在上,高于一切,大地在下,厚重于一切。而人,则处于天和地之间,目睹着天地间的风云万变。人在自然的熏陶下不断成长,而“神于天,圣于地”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境界。一个好的人格,应当有理想主义的天空,有一双能飞翔的翅膀,绝不妥协于任何障碍或困难,同时也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在大地上进行其理想的拓展。倘若没有能力去实际行动起来,就是理想主义。而天和地就是我们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样东西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需要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天地人为三才,人的意义与天地的意义是一样的,天地之美在于庄严与敦厚。人之美在于能够与天地融合,凝聚正能量,不断完善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了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自然也会回馈我们更多能量。

作为天地之间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应当学会锻炼和提取与自然、生物和谐快乐共处的力量,那样,我们便可获得比海更宽,比天更广的心胸!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2篇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异常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终一只羊就好了。最终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我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教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忙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仅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终的羊一样,仅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必须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必须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3篇

喜欢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一直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于是他反抗,采取了进攻的态度。他上梁山,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真是英雄所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哀、被压迫的社会飘荡。这样的他应该是真正“逍遥自在”的吧。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上天创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4篇

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古代人看清自己,也让现代人了解自己。其实,人是双面的,你既要看到他坏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人。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5篇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分析了书里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系列里拳打镇关西那段。我最喜欢的是描写鲁智深打镇关西的那段话。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鲍中山教授讲,它把鲁智深打人的情节描写得生动具体。鲁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把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更喜欢看书,喜欢了解历史。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讲坛》。

上一篇:电影观后感怎么写(通用10篇)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读后感1500字(汇总11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