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观后感(热门8篇)

个人学习 17 2023-10-16 14:09:41

铁人观后感 第1篇

茫茫沙漠,石油汉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饥寒交迫,报效祖

国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银幕上的《铁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饥饿和寒霜袭向我瘦弱的身躯。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面,我都牢记在心、历历在目。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铭记至深,感动至深,思索至深。

渺无人烟的沙漠,无边无际,大雪纷纷,狂风萧萧。大伙儿喝进的是冷风,吐出的

是白烟,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仅有一双双粗糙的'手。40多吨的庞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蛮劲。当钻井将要垮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起了“人肉搅拌机”。他瑟瑟发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袭着他,为了钻井的成功,为了祖国的发展,他熬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熬住了!说他是铁人,他没有铁的身躯,却有铁的灵魂,铁的胆魄,铁的坚韧!黑白变成了彩色,昔日换成了现代,时空穿梭了数十年,但不变的,是铁人坚如铁的精神。刘思成,“小知识份子”刘文瑞的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日日夜夜,无论春夏秋冬,干完了自我的,便去干别人的。无数人嘲讽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顾,坚持心中的信念,继续向前、向前……

从牙牙学语起,一切都是鸟语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畅游,无忧无虑。没有一望

无垠的沙漠,没有饥寒相迎的考验,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淡化的心就如惊弓之鸟,只能望而却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败……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失败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继续拼搏。也许,自我的起跑线被拉远了,只能看着别人展翅高飞。可,懒造就虫,勤造就龙。培养出铁的精神,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听狂风怒吼,迎波涛汹涌。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胜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门,走出世界,走出宇宙,当你披荆斩棘,用铁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个铁人,我奋战着,我不退缩,我不言败,直到成功……

铁人观后感 第2篇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

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铁人观后感 第3篇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庆,大庆有种精神,叫铁人精神。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传承的不仅仅是铁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灵魂。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一走进纪念馆广场,这幅王进喜的铁汉写真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拾阶而上47个台阶,代表着穿越了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一瞬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铿锵的誓言,跨过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脚步,走向新生活!

进入展厅内,通过解说员姐姐的讲解,和文史资料、图片视频记录、场景再现等丰富的感官体验,我感受铁人爷爷当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祖国的发展强大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铁人爷爷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劲儿一点点在我胸臆中蔓延开来;一个个复原场景,一句句传世名言,爷爷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拼搏洗涤着我的心灵。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

走过一个个展馆,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铁人观后感 第4篇

追忆峥嵘岁月,感受铁人精神

在伟大祖国亲诞辰xx周年、大庆油田发现xx周年之际,我们一家人再一次来到铁人纪念馆参观。感受祖国xx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艰辛。

10月3日,微微细雨,瑟瑟秋风,我们一家人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那个年代的实物和照片。在真实还原的先烈们生活过的干打垒的民房前,在钻井工人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前,我们驻足观看,感受先烈们生活和工作的艰苦与艰辛。那凛冽的寒风、漫天的'大雪、那挂满房檐的冰溜子……

先烈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爬冰卧雪,人拉肩扛,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和实际行动,用血肉之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为国家的需要,为油田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切。在铁人的手记前,看着铁人工整的字迹,让我想到在那种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铁人还能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了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工作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中,是这些前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带领我们的孩子以铁人为楷模,弘扬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铁人观后感 第5篇

5月14日,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铁人》,说实话,我开始没觉得这种片子会拍的很好,但看完以后,我却被里面的人物深深感动了,铁人 影评观后感。

故事虚构了一个叫刘思齐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不知力气该怎么发泄,只好是拼命的干活,也不爱与人交流,去看心理医生,结论是身体没毛病,只是心理上有些问题,医生的建议是先把床前摆放的铁人纪念品收起来,调养一下。

刘思齐身上有我的影子,也有许多当代人的影子。虽说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工作环境改善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但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来越糊涂,更不要说什么信仰、信念、追求了。参加工作十几年,我心里面总是充满了一种很失败的感觉,别人的工资一天天的长,自己的荷包里面总是瘪瘪的,别人得意洋洋的买房买车,我只能在我的小屋中,偶尔吟唱一下《陋室铭》,或者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一下自己,好歹还有个窝住能,孩子要名牌,我买不起,郁闷,没钱买车,郁闷,工资奖金低,郁闷,当不上领导,还是郁闷。总而言之事事都是郁闷。

铁人那一辈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可看到他们却在那里干得热火朝天时,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与今天的我们相比较,有天上地下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丰富多了,而且斗志昂扬。我们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总是感觉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至于缺少了什么,我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边看电影边无端的联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叫《潜伏》,《潜伏》中的主人翁余则成说过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解释他们的干劲的来源,那就是“信仰”,他们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够这么解释,否则,可能会解释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画面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那是一个干净纯洁、没有那么多干扰和诱惑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单纯的人,生活是纯粹而简单的,人的心灵是纯净的,那个时候条件虽然恶劣,可干活就是干活,拼命干活就出成绩,没有背后告密,没有尔虞我诈,读后感《铁人 影评观后感》。

更多影视影评观后感供您参考,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铁人的经典片段在许多电影电视资料片中我都看见过,但每一次看都是热血沸腾,他那“宁可少活20年,也拿下大油田”,“要将中国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的经典情节,在这部片子中都有重现,没有吊车,人拉肩扛把石油井架竖起来,在发生井喷时,铁人站在第一线,和他的手下并肩作战,当泥浆粘度不够时,他又第一个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来搅拌水泥,我游过冬泳,直到冬天里的水是什么滋味,何况还有泥浆,水泥。现在想一想都觉得冷,他们当时就是这样跳下去了,简直就是理所当然。

影片里面还刻画了一个“小知识分子”文瑞的角色,虽然镜头不多,但我感觉是相当成功的。影片虽然没有用镜头说他从会战逃走后如何如何后悔,可从他儿子诠释中,却无一不展示出作为一个书生的他,一辈子都在承受心理折磨。他虽然不是铁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却是真实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个真实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样的年代,那个曾经真实努力过的小人物,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放在今天的立场来看,我感觉他的出走,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把那个“小知识分子”换成是我,我能够克服那样的困难吗?我能够挺下去吗?我没有答案。铁人跑到车站去找那个“小知识分子”的场景非常感人。那个“小知识分子”面对铁人和同事愤怒的目光,在他肮脏的脸上泪水满面,可以看得出他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尤其是铁人的到来,让他感觉到非常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铁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对铁人说:“我熬不住了……”其他再也没有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而铁人也没有苦苦哀求,苦口婆心的劝他回来,更没有为他讲什么说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里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给我滚。”铁人还把唯一的几个馒头和一些干粮硬塞给了“小知识分子”。当火车开走时,文瑞又把这些东西扔下了火车,我想他的心灵是受不了折磨了吧,

看了电影,我越发感到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现在没有铁人时代那种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和会战,没有了人山人海的沸腾,但共产主义事业还在进行,虽然没有人再去提醒自己,但作为一名_员,一个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人,不应该把它忘掉,时时刻刻鞭策自己,给自己带来生活的动力。

铁人观后感 第6篇

翻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在大庆石油混战的这一页,你会看到一个先锋人物,那就是铁人王进喜。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听到了他的壮举,对他有很高的钦佩之情。听说,但从未真正的了解,在看过《铁人王进喜》电影之后,再通过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对铁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做过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苦的,也许正因为是这些不一般的经历,造就了铁人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钻井工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一名党员,他是1958年带领全队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的领头人,他带领的队伍荣获了“钻井卫星”红旗,这些数不清的荣誉的背后是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不断地艰苦奋战钻井取得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着他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始终会在油田的钻井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他是一个有奉献精神、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在每个队都在争第一的时候,他能帮助其他的队伍解决困难,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的队伍一起钻井,成为钻井队的好带头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我想如果没有王进喜同志这种乐于助人,与他人一同进步的思想,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种乐于奉献,不为私欲,积极为国家的发展,为了更高水准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说不论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是党员,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进步,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努力。

铁人王进喜同志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钻井工作,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坚持工作。他的这种精神不禁让我们大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切,我们现在不知还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里呢!现在的我们可能不用在面临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而且因为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很少会联想到饥荒、恶劣的天气之类的。但是我们要学的是铁人的这种精神,但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呢?

当这样的一个疑问冒出时,我们迟疑了,我们没有铁人那样的精神,没有铁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们总是在困难的面前迟疑,迟迟不肯做出果断的决定,解决困难,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难。沉睡的人们,还在迟疑的人们让我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来证明任何困难我们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难太大,是我们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拿出铁人的精神,用铁人的乐观和坚持,来克服一切困难。

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对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难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难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难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说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铁人一样,绝不轻言退缩,勇敢直视生命的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不再软弱,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心软”。

铁人我们永远的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断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成为可能人物

铁人观后感 第7篇

看完了铁人,不免对里面的一些情节所震撼和感染。总想写点什么,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

应该说,片子真实再现了我国石油工人勘探开发初期的真实情形。老一辈石油工人那种乐观的革命情怀,忘我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舍生忘我,艰苦奋斗。

其实,当时的环境和设施是非常恶劣的。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食人间烟火长大的。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在暴风雪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当国家财产面临威胁时,他们挺身而出。王进喜拖着残疾的腿跳进泥浆池时,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有责任。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保住了井架,保住了设备,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灵魂。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那种战天斗地大无畏精神,才使得我国的石油行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和稳步的发展。应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源泉。

老一辈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我们盲目效仿。其实以现在的目光,我们也应该在学习的同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井喷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资料不全,不准确;二、泥浆比重配置失调;三,水泥固井工艺不到位;四,防喷设施不到位。

其次说说,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说他们是自发的,都具有非常高的革命热情。但是其中存在的散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运输系统没有合理的管制,整体合作过程确实有机统筹的协调管理。

当面临危险时,他们没有顾及个人的生命,显然,带有一定的非常的危险性。至于王进喜失去双腿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探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到今天其实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身上的危机与责任并存。虽然经过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付出,我国一度成为石油出口国。但是现在,在能源需求量已经大增的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纯粹的石油进口国。如何提高科学技术和石油产量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课题。在新的课题面前,我们需要老一辈石油工人那种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那种迎难而上的战斗激情。也许,这就是我们观看铁人的意义所在吧。

铁人观后感 第8篇

一个人,一座城市。很少有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座城市息息相关。与大庆息息相关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惊中华大地的王进喜,大家惯称他为铁人。而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步行去铁人纪念馆。来到铁人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个金黄的大字:“铁人纪念馆”。共有47个台阶,表示铁人47年的艰苦奋斗。进入展厅,讲解员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艰苦生活,因家贫,6岁时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铁人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

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他作为一个干杂活的.穷工人,多少年里连铺盖卷也没混上,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但他说为中国一定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还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一天突然发生井喷,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铁人的英雄事迹太多了。通过参观学习,我要向铁人学习。学习他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将来也像铁人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共7篇)
下一篇: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共8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