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读后感(精选12篇)
13
2023 / 11 / 06
由中央电视台和_社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从去年开始,经层层选拔,共有10人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20人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第28个教师节来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参加颁奖现场的许多观众称赞,这些教师“这天是最美的人”。(9月9日央视报道)
在全国1000万中小学校教师中,乡村教师达846万,正是这超过80%的乡村教师,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天地。这次受表彰的30名教师,是千百万教师的优秀代表。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把鲜花掌声送给他们,既是对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褒奖,也是对广大乡村教师的肯定。说他们是“最美的人”,一点也不过誉。
“最美乡村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概括他们的付出。以这两年评选出来的“最美乡村教师”为例:赵世术,自身残疾由妻子背着他坚持教学12年;邹桂芬,34年背送10万人次学生渡河;陈银玉,30年陪伴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然而,数字的感人却无法缓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与城市教师对比,广大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经济待遇、精神生活不是用一个“差”字可以概括的,不要说寻找伴侣、生病看病这样的大事,有时甚至连吃上一碗热饭、喝上一杯净水、过上一个双休日等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奢求。
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它都在提醒我们,农村教师这个普遍而又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要让这种“最美”称赞,时时可见、处处可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节这一天里。基础不稳、队伍流失、人才断层,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村教育。有人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声:二十一世纪谁来执掌农村教鞭?今天,这个问题依然严峻。在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的当下,乡村教师所承载的一切又是何等的沉重。可以这样说,改善800多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工作状况,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系。
接受采访的“最美乡村教师”们说到他们为什么能够长期默默坚守时,给出的答案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因为爱。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乡村教师留下来,不仅仅是出于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而是仅仅出于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哪怕仅仅是世俗眼里物质方面的吸引力,而让他们留下来呢?这是在表彰“最美乡村教师”基础上,应当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我们期盼,各级政府真正树立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决困扰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气力用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尽快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我们期盼,捐资助教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一点一滴、锲而不舍地改变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我们期盼,在全社会爱心烛光的映照下,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能够舒展身心,迎接心中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的乡村教师美在每一天!
乡村“最美教师”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通过撰写学习心得的形式来表达对“最美教师”的敬意。我要向“最美教师”学习: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这曲感人的赞歌。向她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衢州两个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第四是最美乡村教师是最美的,无论是身体残疾,还是在大山底下坚守了三四十年,还是自己一人扛着整个学校的担子,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的炊事员、管理员、维修工,还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错失了美好的爱情……不管是什么,他们的信念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做好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他们为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
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开拓进取,让他们的精神时时刻刻鞭策激励我自己。面对压力、困难绝不退缩、不逃避,要将其化为工作的动力,勇往直前。在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教学能力的同时,更要时刻想着孩子们。要在务实求真的工作中,力求创新,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我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感动,无时无刻。
宋玉刚和父母相拥而泣,见证了人间最朴质的真情,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的付出无与伦比,不可言说。
印象最深的是邓丽,一身运动衣,总是那么健康,那么快乐,像个天使,将笑声带给每一个孩子。那个温暖的手势“我们和你在一起”,也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是啊,孩子,如果你的脚步慢了些,别怕,我—们—和—你—在—一—起!
徐德光,一匹白马,叙写了一段传奇。老徐的肋骨折断,老马的左眼受伤,这是岁月给他们留下的痕迹,更是他们为孩子送上的一份赤诚。这份赤诚,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一切。最后一个镜头,徐老师掩面而泣,为何而泣,因爱纵横。高山上,一个人,一匹马,永远定格在脑海!
于贵琴,你是老师,是校长,是锅炉工,是心怀大爱,是妈妈!
他说: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就能看得更远。他说:我永远记得妈妈说过的那句话:我这个孩子,将来肯定肯定会有出息的。他用双臂,写下一行行带血的文字,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个虽然身有残疾,但无所不能的老师,他站在领奖台上,含泪对妈妈说了一句:妈妈,你放心吧。
陈万霞,她把温暖的霞光照向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上。她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是老师无法取代也不能取代的。她尽到了一个老师恪守的本分,他温暖了一个个残缺的家。
阿里甫夏,这个老师,更像是一个探险家。他跋山涉水,跨越雪山,只为把孩子送到父母身边,让他们感受到团圆的幸福。回身的一刻,孩子不舍得呼唤就是阿老师守候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然而,这,不就是最美最贴心的幸福吗?帕米尔高原的花朵,会因阿老师的浇灌,更加茁壮,美好!
80,90,同样加入了这样的团队。人的一生不能过得太顺遂,你必须要不断地遇到很辛苦的事情,从困难挫折中得来的成长,才是最美好的。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会得到很多。这是一次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感受,有一份回忆在那里。人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青春这样过,滋味如何?我觉得做这件事,很辛苦,也很幸福,也最最贴近我们的内心。
路很漫长,因爱,得以延续……
20xx年9月,我怀着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师。在这之前我一直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充满了期盼。
学校只有三个班级,一百来个学生,三名老师,需要包班。面对这样的现实,我真的很迷茫。
可是迷茫中我却发现处在这样环境里的同事乐观向上,孩子除了同样的活泼可爱之外,还更加的懂事和善解人意。看到这些,我想:别人能做到,我一定也能做到。
最初的心愿再次燃起,我又一次暗下决心:既来之,则安之,不论在哪里,我都应该好好干,一定要成为一名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在这里待了7年,感触颇多,最深的感触就是农村小学生生活的艰辛。
孩子们上学的路途那么遥远,农村没有城市发达的交通,所有的孩子每天上学靠自己的双脚步行一个多小时,因为家离学校较远,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是早出晚归,中午也只能吃早上装在保温桶里带来的饭菜。农村的家长迫于生计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她们不会有好的方式来帮助教育孩子,也更谈不上知识的辅导,但是她们渴望孩子比他们强,比他们有出息。
她们常把年幼的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照顾,可是老人毕竟年迈了,他们只能管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根本无法照顾,小学生的自觉性本来也稍微差一点点,家里没人过问功课,自然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绩也会逊色一点,这里面多少还有点隔代亲的缘故,长辈们过分的溺爱了孩子,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偶尔回来看看孩子也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一切合理又或是不合理的要求。留守儿童看着真的让人特别难受。
有的孩子家庭条件真的`很差,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也有繁重的农活要干,我经常看到有些女孩子早上头发乱蓬蓬的就到了学校,外套上也满是污渍,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穿着单鞋,有的时候连袜子都没得穿。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就有三分之一。
说到留守儿童,有件事情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那是班里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子,一天早上,一来到学校,我就发现孩子的脑袋上包着纱布,我很奇怪,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这是怎么啦?一问才知道,他的脑袋是被他有病的妈妈用碗敲的,这么大一条口子,真的让我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我问他:你的爸爸呢,没有在家吗?就在我提到爸爸的时候,他的脸唰就红了,眼睛里噙满了眼泪。
我知道他那是想念父亲的眼泪。农村的各方面都不如城里,农村的孩子们没有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有限的教学条件也不能让他们知晓一些同龄孩子早已司空见惯的问题,他们有的不知道公园,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滑板,他们没有见过那些娇艳的鲜花,没有进过电影院,他们的视野很狭小,他们只能从课本上感受一些城里孩子玩腻了,吃腻了,看腻了的东西。
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给这些单纯的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走出这农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曾经我为自己是一个农村教师而自卑,也经历过一些苦恼,农村教师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工作和生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体会着异乎常人的艰辛和困难,承受着异乎常人的苦恼和困惑。
城乡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失衡。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比不上城镇教师,教育资源也显匮乏。
面对同样的学生,农村教师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取得与城镇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极少。
受经费影响,农村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其实,哪一个教师都渴望提高自我,都渴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带头人,谁也不想安于现状,作为一名生活水准、学习和工作环境都远逊于城市同行的农村教师。
在农村做一名教师,人们常会用清贫、寒酸去形容我们。是啊,看到同龄人悠闲自在,我们这些奋斗在八小时之外的教师们又何尝不累呢?但当我们走进那圣洁的课堂,当我们用真情的爱换来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时,我们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那么富有,那么幸福。
也许在农村,我们地位不及村委会的一名委员,经济富不过普通的打工户,工资待遇比不上政府的公务员。可我们却拥有无数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的语言播种,汗水浇灌,心血滋润,在他们身上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教师节那天,那收不完的孩子们亲手做的贺卡。
作文本上面,那稚嫩纯真的话语,写的是幸福。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又何必在乎身在城市还是身在农村呢?我只想说:我愿意做一条小路,让孩子们踏着我走向未来!
27日上午,我校观看了四个《最美乡村教师》视频,看后我深深被触动了,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着,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方面。
在开学之初,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视频向我们讲述了真正的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乐观、坚持、付出、大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教师在新的学年里我将紧紧地追随着他们,力争做一个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团结互助、甘于奉献的老师。
一个曾当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个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这两年我们也经常讨论幸福指数问题,很多同行都认为我们教师这一职业是幸福指数比较低的职业。中学高级职称评定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每当听到老师们议论时我也私下里问过自己:我幸福吗?我又可以为什么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
在视频中我找到了答案,老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正是有了这份爱林子闳放弃高薪接过李南阳自筹数十万资金建造的达祖小学,和同样富有激情的80后90后组成志愿者教师团队,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郭凯锋和胡叶芝夫妇更是守着孤岛、耐着寂寞,长期坚守、默默奉献,用青春坚持为孩子们圆梦,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最美。
这些老师是我们的晚辈,他们入教师队伍比我要迟,但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比我深刻,他们坚守清贫、坚守寂寞令我这颗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老一辈的教师楷模也是我们追随的榜样,刘效忠老师30年的坚守使得穷棒子屯变成了大学屯,初中毕业的他对教育不仅有热情还有相当高的水平:30多年来在西二屯没有不入学的适龄儿童,没有中途辍学的学生,只有二十几户的西二屯先后有16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生。这些数据让我们这些平时经常抱怨学生、抱怨社会风气、抱怨没有优秀生源出不了好成绩的人感到羞愧,刘老师才初中毕业而我们至少也读过三年以上的大学,相比较之下,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更有像蒋国珍这样的老人30年资助2万名学生,自己生活抠门,每天只有一元钱的'生活费,省吃节用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他这种反物质精神至上的境界我辈普通人根本无法达到。
他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正如蒋国珍老人所说“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感到幸福快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上最大的快乐!”有了这些榜样,我们完全可以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他们因坚守而美丽,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追随者吧!
20xx年7月,我参加了本次边远乡村教学点的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通过短短的8天学习培训,使我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培训过程中,我所遇到的每位老师都流露出他们具有着渊的知识和积极态度,他们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的工作与生活的态度。
“好习惯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这句话是周积昀院长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怎样做个让幸福成为习惯,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符贻梁老师的《小学低段汉字书写教学规范及书写指导方法》告诉我们:汉字书写是我们中华的文化传统,我们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意义。刘丽梅老师的音乐教学教育我们音乐是成长的心灵鸡汤,没有这鸡汤我们的身心不够完美。而给我印象更深刻的就是冉茂娟老师了,《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及班级管理基本要求》她教我们在课堂中如何去布置作业,如何批改,让我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的班级管理模式更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班级管理有了更大的帮助。冉茂娟老师给我们看视频中的一段话更值得深思,我很喜欢这几句话,现在也给大家分享:
A、“你知道吗?孩子们可不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
B、“我们得强迫自己工作,我们得听从那些毫无道理的政策,我们还得上课,我们还得上课,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
C、“教师这个职业艰巨不?当然,上帝,毫无疑问,但是这不是不能的,我们可以的,因为我们是教育家。我们天生就是重塑他人的。”
D“发怒是无力的表现。”
总之,这些天这些老师们的精彩讲座为我解开了许多的疑惑同时有更多心灵的震撼,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浅薄。要当个雅士,智者,能人的老师。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别无选择。
人生的价值在于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放在最有意义的事上。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送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说实话,我是一直流着眼泪看完这个节目的,那些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在海拔四千六百米的高原上的一所小学教书的宋玉刚老师,在生活、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苦学藏语,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文具,买衣服,点蜡烛上课,批改作业。把家安在学校,为不能回家的孩子当起了父母……,从湖北武汉师范大学毕业的邓丽到海拔一千八百米的偏远山区当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她给这所山村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她是孩子们心中的“女神”。贵州省一个村寨小学的徐德光老师,用五年的时间在山上开了一条路,使山里的孩子能够走进学校读书。他一个人,一匹马顶风冒雨走在山路上接送学生。37年的坚守,20万公里的跋涉,为孩子们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2006年,肖山从山西到海南五指山琼中中学支教,组建女足,开荒种菜,捡废品给学生解决生活,学习费用,拿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们补营养。使十三名学生全部进入大学校门。于贵勤老师从城里学校到孤山小学任教22年,把家作为临时课堂。多方求援,跑资金,建起了一所新学校。她为了给学校省钱,自己亲自当锅炉工,为学生烧炉取暖,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已经56岁了。她还抚养了三个孤儿十四年,使他们都出息成人。
此外,还有刘效忠,马复兴,陈万侠,吴金成,阿力甫复老师等,他们都是工作在乡村,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的最美教师!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天动地,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教师,尤其是中国乡村教师的大爱无疆和无私无畏的勇气与决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首首闪光的教育诗篇。
人生的价值在于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放在最有意义的事上。《做最美乡村女教师》使我更加坚信教师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它的存在维系着下一代教育,关乎着民族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学校的教师,应该向“最美乡村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品德,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观向上的情操。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愿奉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阳光班的笑脸、动人的事迹。岁月常在,文化长青,但愿最美教师们好人一生平安,但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识的行囊走得更远。
观看了颁奖过程,内心感动不已,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 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大家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老山区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让大山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先进教育。在环境恶劣的西藏高原,宋玉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起居、个别辅导、家访……捍卫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
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朴实、真挚、感人。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最美的老师,他们书写了人间真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梁,不愧为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 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小学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昨晚在网上观看了《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晚会》,深深被宋玉刚、邓丽和马复兴等教师的美丽善良的心灵和朴实无华的行动,更甚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坚持精神所震撼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时时炫耀,更没有唯利是图,而是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和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群伟大的教师形象。所以他们获得这个奖是应得的,也是对他们努力付出的肯定。
我只想说,在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直缺乏的东西,那就是无私和坚持。在决定走上教师这条道路时,说实在话,我没有他们那么高大上的情操境界,我也曾懊悔过当初的抉择幼稚而要天真,曾埋怨过现实的太超乎于理想,曾失望于渐渐冷漠的人际关系,曾懈怠于自己原本异常钟爱的教师行业……渐渐地,我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好像一切都只是机械地前行,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余地。
我不敢说自己会一直沿着这条教育之路勇敢地前行,因为存在于这条路上的,不仅有荆棘,还有很多与我性格格格不入,令我不解、厌烦、心痛的结,我也不敢说自己一定会选择其他的路,毕竟这曾是我的所爱,毕竟我曾经为之努力,为之揪心过,毕竟人做出每一个抉择都要慎之又慎。
我只想说,我会加倍努力,让自己也逐渐具备这种坚持的品格,在人生的每一段经历中都做到无悔,让自己的内心坦荡而充实。
9月10日学校组织我们班全体教师观看2017CCTV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看《最美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我一直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几乎是含着眼泪看完的。“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在我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在我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在不远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比起他们,我觉得自己工作在这样的乡村已经很幸福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而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这种光辉更加闪亮,更弥足珍贵!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被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感动着,最美的背后是无私的付出,最美的背后是时刻为他人着想。那些最美教师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他们心中都有那份对孩子的真挚而深切的爱,有爱的支撑才会有最美的情感,最美的事迹。 最美乡村教师都有美好的理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守护乡村教育的基石。据称,中国农村中小学生有6600多万人,这么多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需要优秀的教育,乡村最美教师从事的是最平凡却又非常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群年轻的特岗教师,乡村的风光虽然美,但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却无法与自然风景相比,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特岗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献给了乡村,献给了一群淳朴天真的孩子,放弃自己繁华都市的生活,放下自己在家仍是宝贝的身份,远离自己的亲人,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一些乡村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特岗教师教师怀着对教育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疼爱,他们已然成了学生的哥哥、姐姐,他们最牵挂的是学生,学生最依恋的是他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师生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师生一起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孤独、寂寞,迎来了灿烂的明天。 因为心中有爱,有信念,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岁月常在,文化长青,但愿特岗教师们好人一生平安,但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识的行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