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以上初中(优选8篇)
24
2023 / 11 / 24
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最欣赏路遥了。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路遥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就因为路遥的这一句话,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一读《创业史》了。
其实,在涉及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句话就出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的第15章,背景是,喜欢梁生宝(小说的主角)的改霞,准备离开蛤蟆滩,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厂里,这样的一个选择,使得这两个情投意合的恋人最终没能结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语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宝卖稻种》的文章,那时候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文章中对梁生宝去郭县卖稻种,在火车站过夜,省吃俭用的描写,让人过目难忘。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的第5章,可以说,这一情节,应该是《创业史》这部小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个多月的零散时间,才断续读完这部35万5千字的长篇小说的。
作家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6年发表处女作《待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小时候,我看过这部小说的连环画),代表作就是我刚读过的《创业史》第一部。
《创业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1953年的春天,止于这一年的冬天,写合作化的互助组时期,蛤蟆滩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会情况,小说塑造了梁三老汉、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欢喜、任老四、姚士杰、孙水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读完这部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地讴歌赞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景的同时,不忘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作家写道:“这时候,母马继续曳着磨子,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走着。榆树、椿树和楸树枝头的小鸟们,继续在歌唱着。在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岁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来第二次打击。她的堂姑父,无论在神气上还是动作上,一下子变成另外一种人,他怎么还不如在场的禽兽呢?”
这一场景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读后深受感染和教育。
总之,读完柳青的《创业史》,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也终于了却读这部伟大作品的愿望了。
再有欣赏文学的时候我们总会期望看到一些故事情节,其中大部分就是关于感情的向往,这部小说中也有感情,但是那里表现出的感情又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梁生宝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农村人,他们已不具有旧农村的落后想法,两个人真心互相喜爱着对方,也懂得反抗旧社会给他们的婚姻安排,既然如此我们想他们本就应在一起的,但是梁生宝在这时又表现出了_的英雄主义,为了建设祖国,我能够牺牲感情,特别是改霞在决定了要问问他的时候,因一时不知说啥先把想进工厂的事情说出来了。“西安新修起国棉三厂,我想进厂去,你看怎样?”她说着,仍然低着头,对着她的辫梢笑着。她等待着生宝激烈地反对。她本想着只要生宝一反对,任谁鼓动,她也不去工厂了。“但是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她惊呆了。生宝的态度完全变了——面部发灰、带有讽刺意味的笑容。”当有万劝生宝另找对象时,生宝对有万说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怕分心,耽搁了互助组的事,闹不成丰产,咱丢脸事小,党的影响弄坏了,旁人以后也难闹。”梁生宝在那里又成了一个事事为党思考,毫无缺陷的完美人物。
文中另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是梁三老汉了,梁三老汉从祖父辈两代人身上看到农民的杯具,因此在他心中拥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创业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标一向奋斗发奋着,他有着勤劳、朴素善良的品质,但也有着小农的自私保守性,他应对着生宝建立的互助组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的心理,理解一样新的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会对党不信任,对党有怀疑,毕竟要一个人脱离他以前几十年习惯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会让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却在暗地里默默地关心着继子的活动,生怕他会出问题,他对梁生宝以及童养媳的态度上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是没有血缘的儿子,一个是视为女儿的媳妇,这更体现农民的质朴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后他去打油的时候“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此刻最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
这一幕不难让我们想到经历了农业改造的农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们能够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是主人了。我觉得这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更贴近人的真正生活,这是体现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我们并不都是梁生宝这种人物,更多地是梁三老汉这种受尽苦难却不敢尝鲜的农民,因此党更多地是该从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是靠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改造了这些农民,但我们是否该反思现实生活中农民真是这样一种情形吗?那里不做过多评价。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人物虽不及梁生宝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们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熠熠发光,令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创业史》所讲述的故事,发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开篇便讲述了梁老三父子为“创业”付出的种种努力。梁老三跑了一辈子的终南山,直到把高大的身躯跑成了罗锅背,家业也没创起来。他的儿子梁生宝似乎比他更有魄力,也更有胆量。但终究被世俗所压未能成功。这时,人们心中的创业是为了不低人一等,不受地主压迫,向食其力。
再后来,因_抓壮丁,生宝躲进了终南山,再回来时已是民兵队长,此时梁生宝心中,亦有一个创业梦,创的什么业?_的事业!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奋斗,于是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带领大家成立互助组,再成立灯塔社;从进步青年到团员再到一名_员,梁生宝就是当时满怀热血,一心为国的_员们的一个缩影。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物了——郭振山,郭振山是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原本是村中最有威望的人。但是他总是不支持党的政策,阳奉阴违,因此上,卢书记批评他:“思想不够进步”,他却屡教不改,反而多次埋怨卢书记。当梁生宝创业互助组助他不仅不帮忙,反而轻蔑地认为肯定会失败,还多次借机批评梁生宝,说他多次未参加团会,严重违反团纪律。他总是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热心的一面,再暗暗贬低梁生宝,当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又建立灯塔社时,他又拉起了帮反对梁生宝的中农们。部振山这种人就是党内的蛀虫。
还有一个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是一个充满书卷气,一心为党的知识分子。陶书记兢兢业业地想解决如今的困境,但他却与当时农民的生活格格不入,“一个县的总领导人,革命斗争既不下去走走,甚至于自己院子里开会,也不来听听,只靠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叫汇报掌握全面,他脑子里有个什么成见,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啊!”杨国华副书记在心里这样惋惜。陶书记坐在城里,苦心研究党的方针和政策,钻来钻去,却还不如一个在实际斗争中的农村党员主动灵活哩!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他们也各自对应着许多人,如高增福,就是一种努力却能力不足的人;改霞,就是面对新事物犹豫不前,三番两次改变主意的人;白占魁就是一心要做官却没有能力的人;刘淑良则是新时代新女性的代表人物了;而富农姚士杰,富裕中农郭富世等人就是破坏党的政策,变着法使坏的人了……
故事以郭振山等人传出谣言结束,不禁引人深思。遥望历史,有正义凛然的好人,也有阴险狡诈的坏人,更有明一套、暗一套笑的笑面人。时代就是如此,世上并无好坏之分,都在为利益做斗争,关健只是为谁的利益做斗争,世事仅此而已。
在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但很少有人战胜它。——题记
创业史的主人公梁生宝,幼年丧父,在一个灾荒十分严重的年代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分使下堡村的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随后他们父子二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梁生宝十几岁去给吕财主熬长工,用五块大洋买回来一只羸弱的小黄牛犊。梁三老汉和生宝妈都不觉得这份决定是对的,认为有五块大洋可以买很多东西,没必要买一只小黄牛犊。过了几年,生宝被拉了壮丁,梁三老汉卖了黄牛,赎他回来。为了防止再一次被拉壮丁,梁三老汉打发生宝钻了终南山,这一钻就是二十年。尽管如此,生宝在从父辈创业失败的事实和自己贫苦的生活经历中执着的走着自己的路。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面对挫折还能坚持自我。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在狱中发奋写下史记,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林尼亚,少年时家中破产,昔日朋友都离他而去,有的甚至还当面羞辱他,从此他开始发奋读书,九年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爱迪生发明灯泡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助理劝他放弃,可他却依然坚持,终于在试验了六千多次后成功找到合适的材料。
在生活中我也曾遇到让我想放弃的挫折。那是我在考长笛三级的时候,距离考级还有将近一个月,我的长笛出了点问题,一个音吹不了,于是趁着还有时间,我立马换了一个长笛。但这个新长笛吹起来有些难度,那些我曾经吹起来很简单的曲子都变的难起来。老师说这要适应,但离考级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开始心急,有些想放弃,但又有些不甘。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想了一下,说:“我不替你决定,你自己决定,但做什么事情要有始有终。”我想了想,觉得自己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也不甘心被一个长笛难住。于是我把每天练习的时间加长,把一首曲子练的次数加多。终于,我成功通过了长笛三级。如今,我开始准备九级的考试。如果我当时放弃考试,放弃长笛,就可能会放弃更多的东西,有了第一次放弃,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挫折或是沉重的打击,但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挫折,挫折终会被勇气战胜。而战胜挫折的这段经历,就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在解放初期有一群辛勤的人民正在为党作着贡献,当然也面临着顽固派的阻拦。
蛤蟆摊就是一个典型,在这里不仅有农民的创业和劳动还有着爱恨情仇。
解放出去,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勇敢无畏,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才使得国家进步。也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思维固化,自私才使得国家进步速度降低。
生宝,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算不贫穷,有时候不上富有。是他的母亲逃荒时被一个好心人所救。之后生活在一起,接着也就开心了下面的故事。
生宝每天辛勤工作,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国家的前途。每天累死累活的工作。也不图回报。
像生宝这样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人。那个时代不,就算连现世也是少的可怜。但是为了事业抛弃了爱情,这是不是事业心太重了点?
生宝在创业的`路上充满了危机和不可控因素,你说那他人坚持的走下去,为了他。
还有彩霞他的妹妹虽然不是亲的。但是比亲的还亲,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勤学拾金不昧的人。虽说他的丈夫因为战争的原因而毁容,但是她不介意,反而去他的身边照顾,她是个好儿媳。
还有村里寡妇家的女儿,晓倩,虽说说她是寡妇家的,但是他向往自由主义,所以跟别人。退婚,去直接自己的爱情然而生。不肯接受他。而去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高等分子。
还有生宝他爹虽然顽固,对党不是怎么看好但是就算是在怎么铁石心肠的人对儿子也是难下狠手。
还有像永旺那样的人,虽说普通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默默无闻的为了生产队做出了很多贡献世上也有很多像他那样的人。
还有他们那群富农。想要跟_一样成为地方的我们都对他深恶痛绝。
读完了《创业史》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和困苦,也感受到的他们那个时期农民的困难和贫穷和穷富差距。但是,我看到了什么那样的精神。所以我相信肯努力就肯定有结果,不努力就肯应不会成功。
近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创业史》,使我深受启发。
他十三岁就给吕二财主家打长工,两年后便用五块大洋买了吕老二家半死的牛犊,回家后他母亲和梁三老汉都责备他太冲动,可他却反对了父亲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后来,小牛犊果然长成了壮牛,生宝也种出了好庄稼。
梁生宝一路走来,自然的也好,社会的也罢,他都能从容应对。姚士杰可谓是蛤蟆滩最刁钻的一个人了,在那个灾荒的年头,他却把缺粮人的`愁苦当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梁生宝依然没有向姚士杰低头,仍然把他的创业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坚持跟党走。
梁生宝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创业,一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不服输、善于思考、坚韧不拔的品质;二则是因为_对他的支持,给了他前进的希望。两者促使他坚持下了自己的创业。
近期,我读了《创业史》,我深受感动。
中国百万农民们整天耕耘、劳作,在田地里挥汗如雨。他们一辈子只能勉强照顾自己,很难发家致富!
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老一辈的农民。他想仅靠自己的努力去发财致富,让家里的生活变的好起来。但经过各种磨难之后还是失败了。他也因此灰了心,失去了奋斗的信心!他的养子梁生宝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从而开始建立了互助组和灯塔社,让平穷的农民们一起互帮互助、一起奋斗!
但一开始富农和一些党员们都不相信一个老平民捡来的孤儿会办成这样的大事。但梁生宝却没有被困难所打倒,组织平民们一起割竹子,还赚了一大笔钱,最终办好了互助组,取得了创业成功!
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像梁生宝一样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呢?当我们去做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时,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先尝试去做。虽然会有人在我们身边说三道四、冷嘲热讽。但是我们其实又何必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呢?我们学一学梁生宝遇到困难时,不放弃,选择迎难而上,并且很小心谨慎,刻苦自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实现梦想时也要学会合作,不要一心自己去奋斗。在生活中有你,有我,更有他,大家一起互帮互助,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本书中的农民梁三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创立家业,可被生活所打败,而到了新社会,梁三的儿子梁生宝带领互助组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告诉了我们团结的力量,成功离不开一个团队的相互合作与帮助。也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建设情况,可以让我们了解在新中国初期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的确,生活中不仅只有自己,更有大家,大家一起互助,携手共创辉煌!
故事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世代贫农的儿子,他年幼丧父,后来在一个灾荒严重的年头随母亲流浪到渭河南侧的下堡村。缘份使该村村民梁三老汉成了他的继父,之后,他们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开始了他们艰苦的创业。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又过了两年,动荡的社会使生宝不能安心种地,不幸被拉去当了壮丁。梁三老汉用卖了牛犊的钱把他赎回来后,生宝又一头钻进了终南山——这一干就是二十年,伐薪、烧炭,还要忍受着不能与家人家团聚的痛苦,苦苦地熬着。尽管如此,可他没有被穷苦的命运压倒,而是从父辈创业失败的事实和自己穷苦的生活经历中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
读完此书,我不由感叹道:如果是我,我会像梁生宝一样坚持下来吗?我反复地问自己,我可能会因为碰到对于他而言那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甚至放弃创业,而他却能坚持下来。如果是我,我会像梁生宝一样在被抓去当壮丁后,死里逃生回来就立刻去继续创业吗?不,我做不到,我会放弃事业,也许会自暴自弃,并不会像他一样越。战越勇,坚持创业。如果是我,我会像梁生宝那样在穷苦的时候不向姚世杰低头吗?不,我不会,如果是我,我早就向他低头了,为了自己的生存。
梁生宝那种坚韧不拔、顽强斗争、不服输、善于思考、淳朴等诸多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从不会以自己为领导而去随意的压迫别人,更不会去夸夸其谈,而是一心一意地跟党走,一心向党,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当作我们自身的榜样。
阅读柳青的《创业史》,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我终生享受不尽的精神盛宴。因为它凝重浑厚,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及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展页细读,我可以了解到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可以体会到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和发奋精神,可以感受到中国农民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在这部皇皇巨著里,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也早已跃然纸上。
梁三老汉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他继承父辈遗愿,创造家业,租种田地,拼命苦干十年,结果一身重病,创业失败;后与渐渐长大的养子梁生宝共同创业,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马乱,他创业的幻想再次宣告破灭;解放后,梁家分得土地和农具,梁三老汉猛地挺直弯曲多年的腰杆,与梁生宝重新点燃了创业之火。对于梁三老汉来说,所谓创业的成功标准,或者说他创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仅此而已。这就将一个背负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的个人意识和局限性暴露无疑;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但土地的获得、创业失败的痛苦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梁三老汉精神上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的本质性格特征。
与梁三老汉不同的是,梁生宝是一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业者。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子弟,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与苦难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父辈们惨败的事实和个人贫穷的生活经历,使他意识到接受党的教育的紧迫性。
书中梁生宝的角色近乎圣徒,天生具有一种新农民的品质:对党忠诚,对私有制本能的仇视。柳青将梁三老汉设置为他的“继父”,也许,就是为了切断梁生宝与传统农民的血缘关系,摆脱伦理关系的缠绕,使他成为一个“中国_忠实的儿子”,服从党的领导。所以,在他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创业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不管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管是公开的较量,还是隐蔽的破坏干扰,他始终毫不动摇,一往无前,反映了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创业者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梁生宝是个_员,他信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剥削更是十恶不赦”。所以,忠厚、质朴的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支配梁生宝抛弃个人的一切,把肉体与灵魂毫无保留地献给集体事业。从这一点看,他无疑是一个在党领导下,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和郭振山。他们都反对互助合作,自觉地或者说本能地维护私有制,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与梁生宝代表的社会主义方向相对立,但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农郭世富,已从土改时惊惶状态中恢复过来,他凭借优厚的经济实力,与互助组公开较量,为新瓦房上梁大摆庆祝宴席,八面威风,善于进行“合法斗争”,顽固维护私有制,幻想再度雇工剥削。
富农姚士杰,土改时弯下了腰,现在又想重振威势,对新社会不满,他表面老实,暗施阴谋,诡计多端,心狠手辣,惯于背地较量,妄图扼杀互助组,实行阶段报复。
_员、村干部郭振山,则热衷于个人发家,幕后支持互助组的反对势力,曲线干扰、抵制互助合作运动,既善于隐蔽,又锋芒毕露。
时过境迁,半个世纪后的我重读《创业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动不已。我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当人们剖析中国农民,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时还需要借助《创业史》来再现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全过程。依靠集体、依靠科学创业的方法会给现代社会的创业人士带来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