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9篇)

个人学习 16 2023-10-13 15:54:2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1篇

大概在一年前吧,我就看过这部感人的影片,真的可以说催人泪下,让我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这部影片主人公马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学校又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依然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主人公马修就是凭借着那种对教育的热爱,才会有对孩子的一次次宽容,一次次的耐心,一次次的尊重和理解!

雨果说过: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主人公马修正是凭借着她的善良,感化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少年”,这些学生也许在别的平凡的老师眼里都是冥古不化的,是教育不好的,实际上那些学生也真是问题多多的,如果缺乏一颗包容和善良的心还真的是解决不了的!但是我们的马修老师就是一个极其善良的老师,极其具有耐心的老师,极其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马修老师使用一个敢爱敢恨的老师,面对着我们的“问题学生”,我们的马修老师用了自己的全部的爱,哪怕是第一节上课遇到的下马威,哪怕是自己的乐谱被学生损毁,哪怕是被自己的最喜欢的学生泼了一身的墨水,哪怕是在一天的疲惫后去帮学生去盖被子,哪怕是背着校长让学生去洗一个热水澡,这些已经足够!但我们的马修老师也是一个敢恨的人,面对着恃强凌弱的欺负最弱小的学生的“问题少年”义正言辞的警告,面对着暴力校长的威胁也彻底的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我们的马修老师用自己的爱、理解、尊重、耐心和善良,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一群孩子的人生!

在教育的世界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2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感人并且发人深省的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民间音乐家马修去一所问题儿童学校担任老师,这所学校的名字叫“塘底”,意为“池塘之底”,在那儿的学生和老师似乎都处在人生的底谷。校长残暴凶狠,一心只想往上爬;孩子们顽劣异常,恶作剧频发;学校以暴制暴,动不动就进行体罚、关禁闭,从来不与学生沟通。

其貌不扬、一头“光明顶”的马修到了这所学校,一进教室,班上的孩子们就抢他的皮包、让他踩香蕉皮、让人体模型抽烟用种种恶作剧来给他下马威,马修没有发火,而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在校长面前隐瞒他们的错误,用自己特有的温情的方法来惩罚。一名学生恶作剧击伤了老师的头部,马修没有关他禁闭,而是罚他照顾老师,直到痊愈。让他深深体会受伤的痛苦,以后不再伤害别人。

马修发现班上的孩子都很爱唱歌,偷偷翻他的乐谱。马修因势利导,组建了一支班级合唱团。孩子们爱上了唱歌,而大大减少了调皮捣蛋。文中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有着天籁之音、天使面孔、魔鬼内心的皮埃尔。他叛逆,对单身母亲的不理解,行为乖张。皮埃尔犯了错误,马修故意冷落他,不让他参加独唱,就在少年心灰意冷,黯然神伤之际,伯爵夫人来参观学校,马修给了他灿烂的阳光,热情地挥手让他来参与其中表演独唱。少年一扫阴霾,他的天籁之音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人。马修还暗暗地写信给里昂音乐学院,推荐皮埃尔上学。谁能想到,一个问题儿童后来竟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实在是一个老师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影片的结局虽然伤感,但却有着小小的温情。马修因带孩子出去玩,学校无人看守着了大火,破灭了校长的升官之路,遭到解雇,而不准向孩子们告别。马修无奈而悲凉地离开校园,无一孩子前来送别,就在一刻,就在马修郁闷之际,高高的窗口飞出了好多张留念的纸飞机,以及一双双热情挥动的小手。是啊,孩子们虽然小,但也懂得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真正用心来热爱他们的人,怎么会忘记呢?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回味终生!

马修要坐上公交车离去了,一名孤儿跑了出来,每到周六他总是盼着父母来看他,他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犹豫不决,这天正好是周六,就做孤儿的爸爸吧。这名孤儿后来也成了音乐家。

放牛班的意思,是无人管吧。但是有了好老师,即使是一群放牛的孩子,也会迎来春天。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一群孩子的肯定能够给老师满满的幸福。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动学生,都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做一个幸福、富有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3篇

那一定是世界上最令人烦心的地方,却也不至于邪恶至底———有“池塘之底”之称的管教寄宿学校,住着一群桀骜不驯的小男孩,永远享受着“犯规——处罚”的游戏规则,不断给外人加深原本已不堪的坏印象。谁又能料到呢?那位多次被孩子戏谑为“光头”的克莱蒙马修老师,竟让这一潭死水碧波荡漾春色明媚······

教育,让爱回归

“犯规———处罚”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老师的冷漠严厉成为孩子心中冰冷的隔阂。幽暗冰冷的房间,囚禁的,不只是自由,还是性格与心灵;不留情面的体罚,鞭打的,受辱的,是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缺乏了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孩子们日益成为教育的对立面,愈加使尽花招与老师对抗。而他,马修老师,用宽容,仁爱,理解之手,使心灵之坚冰融化,使心灵之不善得以驱逐,,那一次次的循循善诱,一次次的庇护,是最有力的催化剂。“师生之战”在今日已屡见不鲜,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也被频频曝光。教育,难道只是掰开那一个个脑壳,硬生生地把知识灌入吗?如果是,那这种教育等于毁灭,毁了学生,使他们对真善美感知淡薄;毁了老师,使他们无法嗅到桃李芬芳。少了爱的教育,必是残缺的。好比一池清水,少了游动的鱼,也就少了生命的活力。融入爱的教育,它的果实一定沉甸甸。

功与名,莫强求

马修老师的合唱团开始小有名气之时,便是哈善院长开始打加官进爵的如意算盘之时。一边是对孩子的盛气凌人,一边是对公爵夫人的谄媚逢迎,小人的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谁知在即将成功地夺走马修老师的果实之时,学校的一场大火断了这场美梦;而后老师与学生对其不人道的体罚的检举,更将她踢下院长的职位。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生命中往往有着这种看似巧合的东西,有的人为功名拼得头破血流,最终却一无所获;有的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光环却不期而至。马修老师,本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却甘为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并倾尽心血;他离开学校后,关于他的去向,电影里也只是说“从事音乐,但不慕功名”。这留给我更多怀想,更多感动。没有世俗的心态,就是如此纯粹,只朝着一个方向———音乐,就如片尾时他踏上那辆穿梭在林中的公车一样,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的才华几何,踏上他未知的远方。

音乐,心灵的召唤

那必定是世间最美的旋律,能拨动心底的琴弦,能对人有强有力地召唤,使六十多个孩子完整地组成了一个合唱团———有男高音,男低音,团长助理,甚至还有乐谱架。从此,那幽暗的学校从此熠熠生辉,那难以管教的学生从此温顺乖巧,那板着面孔的老师从此笑逐颜开。天籁般的童声回荡,在狭小的空间里形成的回声震撼人心,一双双认真又满怀期待的双眼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忱。音乐,来得比处罚更委婉,力量却更强大;它是如此的不经意,却也深入人心。那是最动人的一幕:所有的孩子围在马修面前,歌唱着,欢喜着,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得以体现,每一个人都成了天使。那一刻,我看见放牛班的春天来临了。

就连“池塘之底”也能焕发生机,那生命中还会存在永恒的秋吗?关于爱,关于执着,关于梦想,都将摆渡生命的无常,使其回归正常的轨道。我用无限的真善美,方得一个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4篇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时,内心有些莫名的难受和期待的喜悦。片名放牛班的春天,为什么是放牛班呐?既然放纵何来阳关沐浴,峰回路转,即使自暴自弃无人问津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光也会温天暖地的!

影片是倒叙形式讲述的,是含泪看完的,真心的痛触点很深,回想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不禁窃喜万分。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我的吕老师和唐老师,也是我们的马修老师,让我们集体飞越!回头看看走过的这一路,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贵人,让我滋润成长!

影片中小男孩: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失去了集体唱歌的机会,孤独失落的一个人站在合唱队的一边。当马修老师在合唱时在原本属于他独唱的地方停下来并重新给予机会给予赞同欣赏的目光,他交感复杂接受并以饱满的状态完成演唱时,那一刻我泪流满面,阳关那样明媚,人物那样真实,画面也是那样和谐,我被这天籁之音给深深震撼洗礼!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样需要一份安全、赏识和温暖;又几何时,我的孩子也是被我们一次次延迟需求,被贴标签和缺乏接纳的;当这一切都涌出脑海的我内心的小我又一次召见了我的不完美,真心对自己说:对不起,我错了;谢谢你,我爱你!在影片中,马修老师要走时孩子们在高楼内从窗户飞出许多飞机上面载着对马修老师的祝福和爱,心中暖意洋洋为之感慨,感恩曾有一位这样无条件的引路人,接纳不被看好的顽童们善于发现孩童们美的眼睛,并建立起一条条深深的链接时时的互动。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一次我发现了自己的任何一个角色也没有尽职尽责缺少智慧和坚持,无论女儿、妻子、妈妈、护士,这些角色我都努力在行动却缺少无条件的接纳对方接纳自己,没有不计回报的付出,更没有感恩曾一路上遇到渡你的贵人!也曾几何时机遇就在眼前但离我的坚持仅离一步之遥,也曾几何时仅凭三分钟热度而选择的事情由欢喜演变为厌恶,更曾为一己之私达到目标不罢手结果伤己伤人!

看这部电影又给予我新的勇气和鼓励,新的信念和方法,让我受益于倾听观察、理解和领悟能力需要提高,让我和孩子面对面目光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感受同一水平的目光交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每个人都独特之外都是值得研究,需要探索,并要针对这些特性做出回应。每个人都像一粒没有任何标记的种子,播种之后需要等待,等待花开的季节长成的果实。作为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真心诚意的培育这粒独特的种子。这样我们就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侦查者,而不是评判家或塑造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者一个面部表情都是信息,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判断。我小公主也是独特的,妈妈欣赏你的特别。同样,作为自我,在工作生活中认识到是一个与别人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的独一无二的人时,也就是不要再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更不会再自我批评和自我惩罚!!在这个看起来像一群情绪化的骗子,隐藏我们的感情,彼此玩危险的游戏在这个社会的大油缸中,孤立、无助和缺乏被爱的感觉、缺乏自尊和能力,都成为我们最真实的不幸!我们都希望看到每一人都能肯定自己的价值,懂得欣赏自己,并且能够感知到完整、创造性、健康温顺和美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5篇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因为很多事情没有静下心去看。直至老师说要写观后感,我还是断断续续地看了。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电影,充满天籁童声,充满温情。剧情大概如下: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_池塘之底_,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在影片中,有些情节很感人。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我记得以前我们笑的时候老师耶让我们写过,但是都是吵吵闹闹中很开心地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这部片子写下这个理想的时候那么安静。他们为什么那么安静?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应试教育下,不敢去放纵,或者已经放纵了,但是没有那么好的老师或者那么一个人让自己正视自己的灵魂!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没有自己的目标了?我是不是也应该静下来正视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欢着音乐,我也曾经不开心的时候就叼着烟哼着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感觉没有人理解,也很安静,有时候也很闹。但是真的为片中的孩子感到开心,遇到这么好的一个老师,会努力去寻找被放弃了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喜欢音乐,刚开始马修老师说组合唱团的时候,令外一个老师过来瞧,并且也说自己偶尔也会哼上几句。音乐的魅力没有拒绝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因为喜爱,坚持着。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经常被说是杀猪的之类的话。但是就是因为喜爱,不管怎样都会唱下去。还有因为音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音乐就是一座桥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6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皮埃尔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派皮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派皮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派皮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派皮诺带走了。派皮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我十分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7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里,马修老师来到了风卷残云的学校。

为什么说这个学校风卷残云呢?由于很多孩子都因为搞恶作剧而被关禁闭,并且要打扫卫生一个月。当然,也就有很多人被而作剧所伤害。

自从马修老师来到学校里以后,马修老师教的那一个班从此充满了生机,虽然那是欢声笑语,但一切都是嘲笑的生机,当然是学生们在嘲笑马修老师笨手笨脚的。

马修老师做的歌曲让同学们学,逐渐地,同学们一天一天的表现好起来,对马修老师有了很好的印象。但没那么简单,过了几天,学校旁边的托儿所里来了一个人,他教坏了班里的很多同学,也有很多同学反抗他,因为他要对马修老师动手,还对一个同学说:“你的妈妈是叫花子”。那个同学叫埃克尔,埃克尔和那个托儿所的人打起来了,最后埃克尔逃跑了。

马修老师的乐谱被人偷了,但马修并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说:好了,孩子们,这不关你们的事,下次不要乱动我的东西。

马修老师最后让同学们懂得了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学习的更快乐。

马修老师是个很好的老师,马修老师是多么善良,一次一次的原谅同学们,最后又教好了同学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8篇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好老师和一位“坏老师”的故事,通过鲜明的对比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并懂得了一些道理。

先讲这位“坏老师”吧。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不懂学生、可恶至极。他平时只会一味地体罚教育学生,而不懂用规范的言行举止去引导,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让我十分痛心又揪心的是,长期用这种惩罚式管理会带来恶劣的结果。影片中有位同学在一次恶作剧时,没想到却把老师的眼睛给弄瞎了;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这位学生竟然跟报名老师随便报了一个学生。真是好笑至极,让人觉得一味地体罚教育必将适得其反。

那这位“好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他的教育方式和“坏老师”截然不同。面对皮埃尔的种种小把戏,他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包容对待,并真情沟通。比如,有次皮埃尔往他头上扔墨水,他使用了包容引导,通过沟通鼓励这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皮埃尔终于被感动了,改掉了一些坏习惯。

可见,管理学生选对方式是多么重要。尊重学生,都与学生沟通,加以言行引导,远远胜过那种“叫破嗓子”、“手口并用”体罚教育。当然,作为学生也要理解老师的“苦心”加“用心”,一起行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第9篇

我一直相信凡事都有两面性,而且好的一面,绝对比坏的一面大得多。

在这所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补助院,有着一群叛逆的少年,他们有的失去父母成为孤儿被遗弃在这里,有的品行恶劣遭公立学校屡屡开除,无处可去来到这里,总之,他们是大人眼中的坏小孩,是无可救药的。

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可以说是没有人爱他们。既无能又坏心肠的校长根本无视孩子的的感受,“出错,惩罚”在他看来是那么简单。可是这样残酷的规矩并没有让孩子们乖乖听话,而是培养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越发叛逆。

马修的温柔和肯定让孩子们逐渐有所改变,并在他们干枯的心灵原野上播下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观影前,我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会是一个淳朴的牧童找到了幸福。结果与我想象的大有偏差。放牛班,其实与放牛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群问题少年改过自新的心路历程。春天意为一切从新的蜕变。

第一,取消集体处罚;第二,让我自己处罚犯错的人;第三,请让我保留他的姓名。这是麦神父受伤事件后马修向院长提出的新规矩。这五一不体现了马修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是院长从来不放在心上的——对幼小心灵的人性关怀。

孩子看似叛逆无理令人头痛,但这是他们对严厉管制的反抗和对自己的保护。但马修对事情的处理与其他老师大不相同,没有不由分说的将犯事的学生单独关进禁闭室,而是给他们辩解和改过的机会。

在无意中他发现,这群捣蛋鬼在唱歌嘲讽他,但他注意的并不是歌词的内容,而是这群孩子歌唱的不好却又非常爱唱,还有几个嗓音不错了。他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真的无药可救。他决定组建合唱团,他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灵。

这是一则温暖的故事。直击人们心中最为柔软的一处。

马修对孩子来说,既是良师也是益友。领回迷失的羔羊,引孩子们走向正途。

上一篇:上下五千年读后感200字以内(优选8篇)
下一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必备9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