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500字(必备7篇)
28
2023 / 11 / 2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颇多。
乌塔利用了三年时间准备游历欧洲,旅费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她在家中就设计好旅行路线,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再给家人打个电话,寄张明信片。乌塔设计的是多么细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们中国家长别说让孩子游历欧洲,恐怕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小区里玩,都提心吊胆。
乌塔之所以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是因为她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和时间观念。而我,每天早上妈妈喊着叫着,我还舒舒服服地赖上几分钟,才伸个懒腰,睡眼朦胧的起了床,比起乌塔,我真是对自己太宽容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乌塔,家务活我一样也没干过,我也从没自己叠过被子,洗过自己的衣服,更别说为家人做一顿饭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自惭形愧!
我要向乌塔学习。学习她时间观念强;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她关于安全问题安排的有条不紊;更学习她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写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州,她才十四岁,竟然敢一人去陌生的八个国家游玩。文中的乌塔力气坚定地说:“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为什么?这句话让我沉思,是因为父母怕我们迷路吗?是因为父母担心我们受苦吗?是因为……我掩卷沉思:我们不能依赖父母和他人,如果人人把自已的'命运之线系在别人手中,那等于被绳牵绑着的小狗。只有那些努力和生活抗争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自立是生活的第一步!记得有一次,妈妈把我送到十字路口,说:“自己回家吧!”其实我本想答应,却不知为什么,恳求妈妈带我回家。就那样,一次锻炼独立的机会这样错过了……今天,我读了《乌塔》,她的自力更生,让我不得不佩服——自已就是自已的救世主!抬起头,挺起胸,对自己说一声:“别人能行,我也行!没有风雨,不见彩虹;没有黑夜,不见白天。”
如果人人独自出去闯一闯,体会经验是多么宝贵啊!尽管现在不能,以后一定能。我只想大声叫一声:“我不做云雀,我要做博击长空的雄鹰!”
在《青年文摘》中看到这篇文章,便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当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心仿佛被一块沉重的铁块压了一下,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篇文章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乌塔是一个来自德国的12岁小学生,本来,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挑出什么特别的人了,但是,她竟然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在遥远的东方,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中西方教育孩子制度的不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外国人的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很强,也很懂事。他们的爸爸妈妈等孩子十岁后,便让他们自己去挣钱,去养活自己。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
我虽然去过欧洲,但是我却不像德国汉堡的一个女孩乌塔一样游历了整个欧洲,而且还游玩的非常好,但是我却不行,这让我感慨万千,震撼不已。
我读完,《乌塔》这篇课文,我自己也开始联想翩翩。十岁的我,做什么可以呢?
这些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十岁的我,一心只读书,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饭,吃完饭一扔筷子就走人了,衣服脏了,随手就扔了,让爸爸妈妈洗。上学放学,爸爸妈妈车接车送,我在想我和乌塔同样是十几岁,但是乌塔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而我却还要爸爸妈妈陪同。
我心想,这是社么原因让我和胆大心细不怕生的乌塔有这么大的差距你?这时候,我一想,哦!原来如此,我原来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之中,这就是我和乌塔的差距所在。
这时我想想乌塔再想想自己,感觉自己真的很惭愧,我觉得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孩子有很多,又何止我一个人?爸妈不可能伴随我们一生。当我至亲至爱的爸爸妈妈逐渐衰老了以后,而我还缺乏独立性,还不能自立,又如何为他们撑起一片海呢。
我心想;我要学习乌塔的自立勇气和胆识,需要独自去面对生活的艰辛,这样才能让我们独立!
乌塔,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欧洲!这对一个没有单独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乌塔为了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而且,这次的旅费没有从家里面拿一分钱,而是靠自己去餐厅和超市、还有发报纸和广告单自己辛苦挣来的!
我读完之后,心里掀起了无数个波澜。因为我是个十岁的孩子了,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更不要说自己外出和旅游了。这还让我想到了那一次:因为我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去上英语课。吴老师有次让我们去青岛日照三日游,谁想参加谁报名。我兴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结果爸爸一口否定,“你还小,以后会有机会的”。我伤心的回到了英语班,看着同学们高兴离开时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后来同学们回来了,向我讲起外面的风景和拾贝壳的感受,我心里即替她们高兴,又感觉她们像是在讽刺我。
有的家长就是太“爱”孩子了,为什么在爱字上加上引号呢?因为这是错误的爱。为什么乌塔的爸妈敢于让乌塔独自一人去旅游欧洲呢?难道她的爸妈不爱她吗?不是的,乌塔的爸妈只是想锻炼孩子的独自能力。中国的爸妈真们是把孩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爸爸妈妈们,请让我们独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乌塔一样过早的学会独立,我们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笼中之鸟,我们要做雄鹰、暴风雨里的雄鹰!
这几天,我在家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觉得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外国孩子要差很多。
看完这篇课文,我感触很深:一个人,14岁,游欧洲,这对我们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是。去哪里大人都不放心,都怕有危险。如果哪天晚回去了,哪天去什么地方不小心摔着了,碰着了,大人就会不停的问“怎么了?”“怎么这么晚回家?”就像审问犯人一样。大人总是对我们不放心,总是觉得我们太小,什么都不懂,老是乱跑。觉得我们没有生活经验,不会保护自己,不敢于人接触,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出门总是让我们跟着父母,不要乱跑。一个人?游欧洲?连出门都不敢。这些不都是父母造成的吗?不是说父母关心我们不好,但是太过于关心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什么事都觉得“有父母呢,我不用管。”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如果不提前有独立的精神,那你离开父母你怎么办?不活了?我觉得乌塔她不仅能够独立自主,还可以自己打工挣钱。她的旅费有一半都是自己挣的。她为了这次旅游提前做了好多准备。读了有关欧洲国家的书籍,就能够知道这些国家的风俗和文化,更方便了旅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路线图,就不会因为时间紧张而手忙脚乱
从一到四自然段可以看出乌塔是一个利索而有计划的女孩儿,她知道罗马的天气很热,街道小摊上的冰激凌和水很贵,要到超级市场去买,可见她对那些书籍都看的很仔细,很认真,不是囫囵吞枣的大概看一下,这也可见乌塔是个多么细心的女孩子。
如果把我和乌塔比起来,那我真的是非常自愧不如啊。我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更别提有欧洲了,连游新疆都做不到。所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不能这么大了还依赖爸爸妈妈,因为也只有这样,我将来才容易在社会上立足,才可以照顾好我自己。
我要谢谢乌塔,谢谢你告诉了我们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看了Uta这篇文章,觉得Uta是个细心又大胆的德国女孩。每当她去一个地方,都会先查一下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免得让父母担心,或者给父母打电话寄明信片。她很细心,愿意学习。她花了三年时间准备去欧洲旅行。乌塔独立自主,所有的路费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没有花爸爸妈妈一分钱。她的父母让乌塔亲自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佩服Uta14岁就能一个人去欧洲旅行。
Uta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准备去希腊。
我的暑假,时间一般都是父母安排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老师留下的无聊作业上,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或者说,时间是花在舞蹈课上练习舞蹈。真的很希望一个人去玩,但是父母能支持吗?当然不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休假时缺乏自由。
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Uta花了三年时间做准备,阅读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努力赚钱支付差旅费。
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当然是和父母一起旅行,旅行路线是父母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父母口袋里拿出来的。我在反思自己,也和父母一样在反思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