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优选5篇)

个人学习 12 2024-06-17 16:42:31

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暑假在家,又看了一遍明朝那些事,每次品读都有新的感悟,也对书中的人物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历史上的未解之谜有一些认识。

一切的开始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说起,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一个男婴,根据当时的传统,名字都是要带数字的,为好记名字,于是叫做朱重八。

朱重八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他的房间是一件冬凉夏暖的破茅草屋中度过的。他曾经也想过好好读书,但残酷的现实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为了生活,他只好给地主刘德家放牛。当时朱重八的梦想是有一个属与自己的家,有一位贤淑的老婆,好好生活在乡下。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征服者似乎不认为自己统治下的是人。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能想出的都要给钱,过节有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就连什么都不干也要收钱。

1344年,灾难终于降临了,首先是黄河泛滥了,之后山东冒出几十万难民,国家情况十分危险。元政府让沿着黄河的居民去修理黄河,浑不知元朝的统治就要结束了。

在当时农民的口号中,最出名的当属“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在修河堤时,从泥沙中捞出的石像中得来的。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无所依靠,自己的家人们已经全部死于饥荒,在绝望中,他选择了一份危险的职业,参军。朱元璋当时的梦想是加油打仗,并获得天下。

朱元璋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斗争,先后打败了徐寿辉,张士诚和最为可怕的陈友谅。他去除了成功道路上的一切阻力,在最后1368年在南京称帝,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在最危险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让朱元璋在孤立无援的时候,依旧获得胜利。冷静:让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我读了这本书后,朱元璋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在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到万人敬仰的皇帝,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一直都相信自己,鼓励自己,最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葬于明孝陵。

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明朝那些事儿》是由当年明月(网名)写的,由中国友谊公司出版。这套书共有七本,主要讲了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直至灭亡的故事。详细写了各个时代官僚为了权利的斗争与阴谋,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我只要一拿起它就不想再放下,读了还想再读,经过长时间的阅读,我已经对明朝历史了解得一清二楚。

而王守仁却不这么想,他想学习兵法,为国效力。可他爸爸不准,必须要他考科举,要不不准他乱来。最后王守仁考上了举人,当了一个小官,可遭人陷害,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当驿丞,他在那里经受了许多苦难,最后修成了正果,创造了哲门派——心学。这使得王守仁被人称为四大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还与孔子、孟子齐名。这一点更让我无比佩服。因为王守仁在贵州龙场的艰苦经历打动了我。当时贵州属于是荒山野岭,把官员发配到哪里纯粹是受罪,但王守仁他不放弃,在那片荒山里开拓出了新天地。

我的感受是:若是一般官员被发配到了那里,第一反应是到处找人送钱,拉关系,但愿别去那个鬼地方,而王守仁他不畏辛苦,在那里辛勤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于是我便定下目标,向王守仁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明朝经历了16个皇帝,近300年历史。这里面有叔侄兄弟皇位之争、有忠臣奸佞之斗、有首辅轮换、有文化更替,而使我无数次落泪的只有两个人:于谦、杨涟。

当也先带领大军打来时,城内只有区区九千禁军。满朝官员都建议南迁,小小的兵部侍郎于谦却极力反对。包括也先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明军必败时,于谦整顿军务,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鼓励全城人奋起抗敌。结果,也先大军败落,撤回蒙古。也先不明白,怎么10万大军会输给9千禁军?这一篇章我看了多次,每看一次都是心潮澎湃,也先不明白,我明白。这就是信念和坚持,是忠臣对民族大义的信念和坚持。

同样感动我的人还有杨涟。明知道木头皇帝朱由校不会治罪魏忠贤,可是为了国家社稷,他依旧冒死_。一次、两次、三次……直至被关进_,被鞭子抽打、被大石压身,被钉子钉进自己的头颅,他拒不认罪,仍然在_魏忠贤。于谦有一句话,最适用于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次看到这一章节,我都会热泪盈眶。我知道这也是信念和坚持。是士大夫对正义的信念和坚持。

前几天,我看了电视剧《抗美援朝》,保持战斗姿势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士兵、身体被大火烧着浑然不动的狙击手、几天没有饭吃依旧勇猛作战的战士,让我流泪的同时,又让我想起了于谦和杨涟,让我想起了信念和坚持。生活中,有的.人有信念和坚持,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好;而有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毫无成功的信念和坚持,结果一事无成。信念像一盏灯,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像一星火,点亮人生旅途。让我们都做有信念的人,让人生过的更丰富。

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 第4篇

迄今为止,只有这本书让我反复啃读了将三遍,书中包含着风云变幻的历史更变,包含着有关权力的激励角逐和对人心里的细微思考等。当年明月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花了几年漫长时间,潜心写下了这本让人收获非益的巨作。

下面写一些关于每次读后的感想:

感想一:当把一个人逼到无路可走时,什么仁义道德、什么真情可贵、什么报效国家都比不上自己活着这件事重要。只有自己活着才能实现一切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任何的牵绊都应该铲除包括身边最亲的人。

感想二:士为知己者死。当遇到那个能真正理解你懂你的人,为了回报对方,通常可以为止去牺牲自己的一切荣华,甚至性命。

感想三:不管你读了多少书,不管你位置多高,不管你曾经有着怎么样的峥嵘和凌云壮志,有时候为了生计,你不得不变成二皮脸、不得不丢掉良知为虎作伥。

感想四:正义这个东西其实是存在的,存在在每个普通民众的心里,可是正义基本上到来的都会比较晚,都会来的有些痛苦,都要建立在那个正义者的尸体腐化的时候,或是更晚!

感想五:一切打着为民旗帜的、喊着为名口号的不过是为自己的利益赢得胜利的筹码。渐渐的在安逸享乐里丢掉了这个筹码,为人所不齿、为民所恨最终被民所灭。

感想六: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是得到后再失去,如果报仇就让你恨的人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之后,再一件件让他失去,让他痛不欲生。

感想七:真理的坚持者和站在权力顶峰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往往最后都是比较凄惨的下场。这么多恨你的嫉妒你的眼睛在顶着你,让你如芒针毡。

感想八:成大事者,亲情不重要、没有友情没有爱情、没有法律约束、没有道德监督,他眼睛里有的就是更大的利益诱惑,也许是更多的金钱、更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了这个诱惑为自己牺牲。

感想九:很多事情往往就是女人可以改变的,不要小看女人。因为女人恶毒起来可以灭绝一切,当然除了女人还包括不男不女的太监。

感想十:为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去努力死而无憾。也许世界上没有人会懂,但是历史的河流终会洗去献身者身上的尘埃,让伟大的光芒照耀。

明朝那些事一读后感600字 第5篇

有一本书,讲述了一位出生在贫农的伟大皇帝,用心把这美丽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明。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来瞧瞧朱元璋与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一点儿也不玩虚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边抽还一边说:小子,你想干什么?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对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这个爱读书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你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确实,这是好书。它用动人的笔调描绘明朝的历史,使我们讨厌看的史书化为有趣的书。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会很了解明朝的历史了。不用担心史书不好看,真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细细品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上一篇:三毛流流浪记的读后感400字(汇总6篇)
下一篇:森林报读后感600字以上(汇总10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