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推荐7篇)

个人学习 8 2024-07-13 13:44:59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1篇

暑假里,根据学校要求和儿子共同阅读了《红色经典故事精选》,书中讲述了革命先烈、红小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进行着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撒热血,横尸疆场。

《一袋干粮》中的小兰为了救伤员,把自己的干粮袋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怕大家担心,她每次都偷偷的吃野菜,晕倒被看护长发现后,才说出实情,大家每人把手中很少的麦粉分给了小兰一把让她度过难关。《小红军九斤半》中的孤儿九斤半,经常把少的可怜的粮食分给伤员,自己只啃硬邦邦的牛骨头,最后被活活饿死了。《打着快板过雪山》讲述了长征中最小的红军王新兰的故事,虽然她人小,抬不动担架,但她给伤员们打快板、唱歌、讲笑话,减轻他们的疼痛,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在气候恶劣的雪山上,王新兰向红军们说着快板加油鼓劲,等队伍过的差不多了,她才开始走。《长征路上学文化》讲了红小鬼伍生亭在长征路上坚持学习的故事,他把沙地当纸、树枝做笔,一边走一边学,从一字不识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能读书看报了。

通过阅读,让儿子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一些长征中红小鬼的故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的年龄小,但是那种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敢乐观坚强、互敬互爱、以苦为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经典,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面对先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工作,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的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2篇

钱学森,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而我,非常的崇拜钱学森,所以,我在暑假,看了一本《钱学森传》,这让我非常的有感悟。

同许多伟人一样,钱老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20年,20年里,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然而,钱老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依然放弃一切决定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声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从此,美国对他的_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对他实施监视拘禁。1955年10月,经过_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怀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钱老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3篇

《红岩》这部小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听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谈起过,可印象不深。在假期里,我有幸从图书馆借到一本,几乎是一口气将它读完。书中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令敌胆寒;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一个个高大的形象无一不让人激动、悲愤、崇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其中,最使我敬佩的当属女英雄———江姐。她受尽了敌人惨无人道的种种酷刑折磨,刽子手甚至用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同学们,如果你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也许就会痛得受不了,可江姐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她坚贞不屈、正气凛然,敌人始终未能从她的口中获到丝毫机密。面对敌人的屠刀,她拖着沉重的铁镣、胸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高唱着嘹亮的歌曲,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告别战友,坦然迈向刑场,英勇就义。

江姐牺牲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地离开人间。是她,是他们,是数以万计的先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得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珍惜……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万古长存。

掩卷沉思,我们应该牢记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发奋读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积累知识、积蓄能量,这或许便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4篇

读完《钱学森传》后,感触很深。让我记忆很深的地方是五、六章——“永别美国”和“我回来了,北京”。可能是有一点同感的缘故,读完了这两章后,我思绪万千,可为师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钱学森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钱学森受困美国这段时间内,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回国的希望。在它回国之前的5年时间里,他在美国的房子的墙边始终放着3个轻便的箱子,随时准备拿上箱子乘飞机回国。这使我十分惊讶——经过美国无休无止的折磨后,他回国的意志依然坚强,他至始至终都坚持着“我要回国”的信念,时刻不肯松懈……

当美国把钱学森关在特冰那岛的拘留所里,这个牢房被铁蒺藜网围着,外面是滔天的海浪。室内潮湿阴暗,令人窒息。每天晚上每隔10分钟就开一次灯,用强光刺激他的眼睛,妄图用这种非人的这么摧垮钱学森的精神防线,或是取得对他们有用的“口供”,或是消灭他回归祖国的信念,或是屈从他们的强权。但他始终没有屈服,这便可以看出钱学森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多么强烈了!

当美国特务吧钱学森家监视起来,控制住钱学森的电话,他不得与外人接触,一家人被完全限制住了!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回国的信念,坚持着这信念,始终不肯松懈!

我非常地敬佩钱学森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与他所遇到的困难相比,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摇篮的孩子们所遇到的一点点的挫折相比,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好比是沙滩上的一粒碎沙一样不起眼!当我们遇到了一点点的数学“难题”时,总是喊轻松地放弃了,转而问家长,问老师去了。可是,这一点点的挫折与钱学森所遇到的那样多而且十分艰难的挫折相比,自己的哪些挫折有能算些什么!所以,我要学会钱学森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要向钱学森学习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挫折,勇往直前!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5篇

最近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仅是书的资料,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述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日子。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而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述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状况下战争的残酷激烈。而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此刻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潜质也有职责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6篇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一边是_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海娃虽然比我们大几岁,但是,他沉着冷静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的。他不怕鬼子,用智慧赢了鬼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海娃是全世界儿童中,最勇敢,最沉着冷静,不向困难低头的人!

读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250字 第7篇

涟水战斗,描写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守涟水城,_王牌军74师进攻连水城,人民解放军经过苦战以后,撤出阵地,北上山东的故事。

吐丝口、孟良崮两次战斗,描写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_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华野解放军_、粟裕两位司令员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_、粟裕两位司令员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后,沈振新部从山后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走便自杀身亡的故事。

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和平而光荣牺牲,他们总是赴汤蹈火的与可恶的敌人搏斗,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保卫人民的利益。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传送下去。我们今天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搏斗的精神换来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这本书很好看,吴强老先生成功的塑造了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秦守本、黎青、张老大娘等善于指挥的高级军事领导到英勇善战的普通战士和热情善良的人民群众,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对敌人无比的恨,对人们的无限爱,就不可能消灭74师,也就不可能扭转山东战场的局面,我们要感谢他们,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本领,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上一篇:神秘岛的读后感50字(合集7篇)
下一篇: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200字(共7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
滇ICP备20230059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