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六年级(通用12篇)
67
2024 / 07 / 23
《明朝那些事儿》是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于普通干部家庭。2009年写完《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每一章节以充足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个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进行叙述,尤其对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氛围。
第一部就是主要写了洪武年间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境贫穷,三代农民,为地主放牛。父母早亡,朱重八出家入皇觉寺当和尚。元朝腐败,25岁的朱重八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改名朱元璋,最后经历一番苦战,当上皇帝。后来不断地排除异己,稳固皇位。
这本书很全面地写出的朱元璋,有他的好处:骁勇善战、深谋远滤,还有他的坏处:为排除异已诛杀忠心耿耿的忠臣。让人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朱元璋,看清和朱元璋有关的每一个人。
这本书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把明朝的历史展现了出来。
《明朝那些事儿》,一部讲述一个朝代从崛起到灭亡的长篇小说。翻开这本书,你便会被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调侃吸引,会被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尔虞我诈的后宫争宠、杀声震天的惊险战争深深地带入这段历史中,去感受从明朝开国“洪武四大案”的血腥与杀戮,到结束时清军入关带给他们的绝望与悲凉。故事精彩,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部书从朱元璋讲起。朱元璋为隔壁的地主放了16年的牛,生活十分艰苦。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却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又因17岁时的一场饥荒,朱元璋的亲人们一一死去。在当时的困境下,朱元璋怀着复仇的怒火和讨口饭吃的侥幸心理,带兵起义。朱元璋颇具军事天赋,历经无数战役,在与陈友谅决一死战后,最终问鼎天下。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一生杀人如麻,他所制造的“洪武四大案”使多少无辜的人丧命啊。不过,他始终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明朝历史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忘却的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用一首《石灰吟》表明了他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徐阶、张居正,辅佐朝政,在乱世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杨继盛,一个微不足道、史书都不曾提及的人,却用那坚定的_——死劾来揭示奸臣的罪恶,让严嵩的真面目曝光于天下……
从刘瑾、王振到严嵩、严世藩、魏忠贤,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贪婪、懦弱和恬不知耻,他们加速了这个王朝的覆灭。从徐达、常遇春到袁崇焕、戚继光,我明白了什么是赤胆忠心,什么是为国捐躯,无怨无悔。从方孝孺、海瑞到王守仁,我体会到了他们的清正廉洁,一身傲骨,不管是奸臣当道还是民不聊生,他们永远都坚持自己的信念,永远为老百姓着想。还有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铸就了《本草纲目》这一巨著。这些熟悉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个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史书中泛黄的书页,而是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带给我们思索,带给我们启示!
明朝,只是中国历史很短的一个部分,但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与永恒的信念,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这本书,从朱元璋起义开始讲起,用幽默的语气,讲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直到明末朱由检自杀为止。事实上,这本书就是我了解明朝的唯一途径。我知道这不太好,但我还是相信当年明朝的实力的。
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后,我都会迫切地期待着下一部“出炉”。我很欣赏当年明月这种写作风格。要不然,我这个区区六年级的学生怎能看懂?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只讲述了明朝的整个历史,还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开公司,经营不善就会破产。但人家破产可以重来,一个王朝“破产”,估计“老板”生存的可能性为零。就像大结局中的结束语: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因为如此,我也不想当皇上。万一哪天国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样,岂不完蛋?还是共产主义好啊,有得选举,能力不好不用你当,当个老百姓活得实实在在才好。
其次,就是“祸从口出”的问题。想唐伯虎当年由于口出狂言,在科举交卷后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必中会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则被逐出考场。俗话说得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哪天随便说出来的话可能就会毁了你。所以,当心啊!
最后,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当年明月在书中写道: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没错,正是这样。当你匆匆地过完了一生,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名利。然而当你在临危时再想这些东西,会觉得有意义吗?有,但不是指这个。死而无憾,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章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写完了。我知道仅凭这篇文章,是不能表达我的全部情感的。可我还是要写,因为,这是对我的一种满足,仅此而已。
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成功的人生是什么?
好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啊。
《明朝那些事儿》会告诉你答案。
但是,当年明月讲述的已经不仅仅是历史,他还讲述了忠诚与背叛、气节与软弱、热情与冷漠、坚持与妥协……可在一部书的最后,当年明月却写了徐宏祖(徐霞客)的故事:徐宏祖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但是,为什么他却死而无憾呢?
不因为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是因为,他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这也是徐霞客足以藐视所有的王侯相将的原因——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当年明月)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了。王朝也是如此。”
“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如果一个人,他的一生就是规规矩矩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再抱个孙子,然后一边领着退休金,一边慢慢变老;在临终前,他猛然想起——我这辈子都干了什么?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抱孙子—老去……这不就是个电脑程序吗?他悔恨,可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只有一次,没有“重试”键。人生成功与否,只取决于——是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中,千千万万个人物,或伟大,或渺小,但他们终将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人生的成败,到千万年以后,只有对自己的意义,对别人没有意义。能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不留遗憾,这一生,值得!
学校的阅读课,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在阅读课上,我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阅读课上,我读了很多的书,但其中有一部书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明朝那些事儿》。我喜欢它,并不是在于它的文笔有多么多么不错,而是由于,这本书实在太特别了。
这本书是一位网名叫“当年明月”的人在网上连载的。这本书所述的,是1344年——1644年这三百年间的事情。
比如说在对明英宗的评价上,他的评价让人感到异常深刻。他说,大家在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会对汉武帝,明太祖等人的功业津津乐道,但是大家却很少想到,在他们伟大功德的背后,是多少在战场上战死的白骨啊!而明英宗虽然功业未成,但是他废除了殉葬这一残酷的规定,又是多么好的一位好人啊!
的确。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没错,这些明君的确都是一些千秋伟人,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在他们功业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这个评价太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又印证了另一句名言:“战争只能使上层人物得到好处。”至理名言!
第一册讲的是洪武大帝建立明朝的事情,我认为此册道出了一些人生真理。读了这册书之后,感觉人生在有的时候真像是一场不知结果的游戏。在做出人生决定之前,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人生有的时候正是这样,走上了这条路,就永远不能再回头了。所以说,人在冲动的时候千万不能做出决定。还有看待世界一定不要太单纯。
第二册的主题是团结。从中看出了一个真正有德者的风度。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几个人被附近一个岛上的`岛民误杀。郑和并没有采取野蛮的方法,反而使该岛的国王听到之后更害怕,后来此事圆满解决。宽容待人,是一个有德者必需的准则。后来,郑和圆满的完成了使命。由于这件事,使得很多国家的国王都十分敬佩中国,明朝也因此变得强大。外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第四册的内容比较复杂,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这是一个_的年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其中对于抗倭寇这段过程着重描写。里面有着严嵩如何蜕变为奸臣的描述,从中看出了一个人学坏的容易。还有对于戚继光的描述,从中看出了一个成功人士要成功不仅要有才,还要有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其中描写的一些权术,谋略,让人大饱眼福。
第六册主要讲的是魏忠贤的事情。说句题外话,从魏忠贤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发展成为明朝丞相的过程中,我感到,有很多像魏忠贤这样的人,没准在某一方面就很强,在社会上就生活的很好。在迫害东林党那一段中,出现了很多彻头彻尾的英雄。例如杨涟,他在浑身受着重伤,肋骨尽碎,脸上爬有虫子的情况下,还没有向阉党屈服,从中看出,某些人的品质真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做到的。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万世英名。而书中的另一些人就更令人憎恶,比如说许显纯,我对他已经无话可说,只能说:他根本不是人,只能是阉党的禽兽走狗。
第七册塑造了很多后金的军事天才,而在篇一开头也写了魏忠贤最后被查明,逃亡,自杀,阉党土崩瓦解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歌颂了正义的伟大。暴力取得的成果往往不会太长久的。后来通过皇太极的事例也说明了,实际上那些表面温和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文中最后,明朝灭亡,产生了崇祯这样一位悲剧人物。
我读这本书,往往不是重视那些史实,而是重视其中的道理。整本书好看,出发点独特,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