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
15
2023 / 11 / 01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让我顿悟到另外的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憾人心房,历久芳香弥留;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恒远亘古长存;有一种爱日积月累,无怨无悔代代传承。郭明义,不图索取,乐于奉献,坚持做好事一辈子。生活清贫,诱惑不断,却从来没有让他放下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义同志曾讲过“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取,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道德楷模,用大爱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为,成己者不因微而弃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灿耀星辰的撼人之举,但其点滴之处可谓熠熠生辉、光华炯炯,他照亮的是执爱前行的旅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新时期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职责在胸,潜心教书,精心育人。
作为一名_员,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我必须要向郭明义学习,关爱学生快乐自己,服务学生奉献自己,宽容学生提高自己,明白学生善待自己。一心一意全力付出,时刻把学生的学习、成长、进步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发奋为他们的承认、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要向郭明义学习,我们就应更加坚信社会的完美。我们感动之余,更多的应用行动散发出内心的爱,以对生活的热爱关心家人、以对工作的热爱恪尽职守服务学生、以对社会的热爱为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我们要把大社会装在心里,看到我们力所能及之处,用简单诠释和谐社会中的幸福。这就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荣耀,更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
“看到困难的人、生活不如自己的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那样晚上睡觉打呼噜都响”。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是段集体上党课观看电影《郭明义》中一名鞍钢普通养路工人郭明义所说的一句话。话语简单,质朴,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凯歌,让人感动。
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名字,但其崇高的行为却感染着无数人、带动着无数人。他为了帮助一位白血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辞辛苦,坚持不懈寻找线索,三年终于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时挽救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当男孩在郭明义面前舞出优美的拉丁时,我相信郭明义的心里一定无比激动。
当白血病患者苗苗完成最后的心愿当上空姐喊他一声好爸爸时;当他将自家的电视机捐给了贫困山区,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够看到自己的偶像而露出灿烂的微笑时;当将三次福利分房机会让给他人,被别人喊 “活雷锋”时;当食堂大姐默默的退给他两个月饼钱捐赠更需要的人时;当自己的爱人不因廉价的28元钱戒指而默默相拥时,我想此时郭明义的内心是幸福的,是满足的,是自豪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事很难。郭明义却做到了。郭明义同志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先后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
我无数次的被郭明义的事迹所震惊,被郭明义这个人物所震撼,但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与感动。我震惊是因为他那无私奉献的行为;我敬佩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我感动是因为他的善心、善行。我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那么大的勇气和信心,但我知道的是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他一直无私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是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_员,这是党员应该做的!
通过我段此次开展的党员学习活动,观看影视教育课,自我学习《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听段领导活动报告,让我的感受很深,尤其当我看到郭明义同志的感人事迹时,我内心暗暗告诉自己,作为一名_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党员个人形象,遵章守纪做表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个人利益和班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发挥党员旗帜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列车员在工作岗位上我一定要挑战自我,激励自我,不断学习和虚心请教,全面增强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为,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工作当中去,用学到的知识和交流的经验更好的服务工作,为石家庄的客运工作做出新贡献!
“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题记
又到了3月,全国掀起了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的热潮,“雷锋的传人”——郭明义也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这天,郭明义在家附近散步,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块奇怪的石头,他便走上去瞧瞧,在他的手碰到石头的一瞬间,石头中间出现了一个漩涡,慢慢地,他就被吸进了漩涡。“大哥,大哥,醒醒啊!”耳边传来呼唤,郭明义边纳闷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去了,边迷糊着睁开了眼。当看到眼前这个壮实的年轻人时,郭明义心中的那点疑惑顿时被震惊替代了。“你,你是?雷锋?”郭明义激动地问。“是啊,说来也巧,昨儿个我还梦见你并知道了你的一些感人事迹,你是现代人,是吗?”雷锋说道。“嗯,这么说,我是穿越过来了?”“算是吧。”
经过简单的交流,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两人相拥来到了湖边的亭子里,面对面地对坐在石桌边。春天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两人的身上,微风吹过,柳丝随之飞舞起来,湖面上荡漾起丝丝涟漪。
“雷锋同志,他们都称我_雷锋传人_,可我不希望他们这样夸我,我会觉得,我担当不了那样的殊荣,我没有那么伟大的。我只是简单地想要帮助别人,自私点说,我也是在寻求我的快乐。有些时候这些事一经媒体传出来就变味了。”
“其实雷锋本人也不觉得自己伟大,跟你一样,我也只是单纯地想要为社会做点事,就算在媒体并不怎么发达的五六十年代,也都有人给我一些称号,何况是21世纪的你呢。那你在烦恼什么呢,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知道自己只是单纯地帮助别人,这不就行了吗?我能理解你会觉得有点疙瘩,可是,换个角度想想,那也是人们给我们的动力,我们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呀!而且你知道吗,当我听说你的事迹,我也觉得你很伟大呢,加油吧!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
“呵呵,过奖了。我回去以后一定继续以你为楷模,照你说的做。”话音刚落,石桌上又出现了那个漩涡,郭明义再次被吸了进去……
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它就是大爱无声;有一种奉献震彻心扉,它就是热血豪情。郭明义----享有“当代雷锋”美誉的一名普通鞍钢工人,他16年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这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执着,正因为如此,郭明义在自己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感动。
郭明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生动地标注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他三十年执着奉献,点燃了公众的爱心。
“爱心”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郭明义的精神是大德、大善、大爱、大正。我做为一名新时期的_员,保安战线中的一名普通保安员。最应该学习他牢记宗旨、坚持信念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忠于职业、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
我们要把郭明义作为内心的一面镜子,把弘扬郭明义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需要我们的岗位上,恪守职责,将“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的意念植入心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保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的力量。
看完影片《郭明义》后,郭明义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深深感染了我,给被这追名逐利的社会侵染的内心来了一味心灵鸡汤。
郭明义,先是一个普通的战士,转业后成了鞍钢大齐山一名普通工人,拿着微薄的收入,似乎就是一个平凡、看似前途黯淡矿山工人。然而对工作,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正是他的细致认真,及时发现了进口设备的质量问题,正是他的无私奉献,在矿山发生灾难时,他走在抗灾抢险的最前线,为国家挽回巨额的经济损失。对他人,他助人为乐,为了帮助素不相识的患有白血病的男孩,他三年如一日的寻找配型骨髓的李国华,最终挽救了男孩的生命,为了帮助患有白血病的付苗苗圆梦,多次找民航公司高层,最终圆了付苗苗的空姐梦。对社会,他默默奉献,先后56次献血,献出了比自身血液多十倍的血,不知挽救了多少群众的性命。正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却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其实,粗看《郭明义》,由他的工作、捐款捐物、献血、寻找干细胞等内容构成,似乎内容有点繁杂、琐碎,内容之间没有紧密的因果联系,主题不够明确,然而仔细回味,正是这样,才饱满的刻画出了一个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时代人物形象,更深层次来看,串联他这些感人事迹和优良品质的是他内心深处作为一名_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意识,用时髦的话来说,是一种“人间大爱”。
而正是在郭明义身上体现的这种_员的宗旨意识,让我对我们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老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职业学校和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的生源多是一些成绩差、不守规矩的学生,所以社会上甚至行业内流行一种说法或者说偏见,认为作为职业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再加上这些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家庭,不像其它名校一样,很多学生可能来自政商名人家庭,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没有任何优质的社会资源。而做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虽然与其他普通高中老师拿着同样的财政工资,但是隐性的福利奖金差,而且管理的学生以成绩差、不服管的居多,也不能因教书而结识什么达官贵人,反而在与学生家长交流中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自然而然,社会上乃至行业内似乎对职业学校、职业学校老师的认同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教育行业的边缘人群,而职业学校的部分老师似乎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一些老师甚至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思想来对待工作,没有激情,使命感、责任感不强。
然而认真反思这种现象,这其实恰恰体现了一种教育功利主义的作祟,我们忘记了教育的本位和宗旨。教育,其最基本宗旨、最高贵的品质应该就是教书育人,绝不能以学生今后成就的大孝能够掌握多少社会优势资源来作为衡量标准,只能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标准,而正是从这个标准来衡量,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教师更应该受到尊重,职业学校教师更应具备职业自豪感、自信感。因为学生无高低,但是学业有优劣,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面对的学生确实是相对来说难以教育、管理的人群,但是正是如此,虽然我们职业教育要付出更多辛勤和汗水,但我们的职业教育更体现了教育的本旨,因为我们的教育,让这些成绩并不好、直接融入社会存在困难的学生在青春期学会了共处、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郭明义》企图触摸人心那厚痂包裹着的柔软部分,可是在物欲横流中它注定不温不火,做娱乐片没有娱乐性,做故事片故事不精彩,做主旋律就更不靠谱,因为主流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官员和老板们根本就没有心,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抓住耗子和鸡的屁。
郭明义是鞍钢的普通职工,十六年工资总收入为二十八万元,捐款助学之十二万。陆续五十六次献血,结婚二十多年,他一家人居住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外人如何看,郭明义泰然处之,坚持自己的幸福观,帮助别人就很快乐,他总能找到比自己困难的人。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如果讲良心,《郭明义》在表演上肯定是感人的,成功的表现传统美德,许多观众为之洒泪。应该说郭明义在这个社会并不孤独,有不少类似的人,隐身捐款给困难的孩子,隐身捐献干细胞,但无论人数还是行为都绝对称不上主流,连支流都称不上,只能算极个别现象。特别看不出这种极个别现象会是那种可以燎原的点点星火,因为离离原上草没有可燃性。
郭明义所作所为是因为自己是党员吗?换个角度说,党员的形象就是郭明义这样的吗?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克己奉公,恪尽职守,这些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大有人在,而他的时代精神在哪里呢?电影中,郭明义去一家网络公司与总经理的谈话最具典型意义(怎么能通过审查?),总经理不理解郭明义的行为,凭郭明义一己之力怎能解决社会问题,并问郭是否对得起家人,郭所答非所问,大义凛然地说那位总经理二十多年没看党章了,党员都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当下最关键的悖论,一部分人先富是以损害另一部分人为基础的,被损害的人也要损害他人才收获利益,当干部是为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吗?党章那么说,谁那么做?那些给郭明义写总结材料的宣传精英,那些论证郭明义时代精神的专家学者,你们自己真信吗?
作为典型的郭明义只是个普通职工,而且是普通职工中比较另类的凤毛麟角。主旋律电影应该表现主流人群,表现官僚、富人、白领公务员,至少应该是中产阶级。典型还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真的郭明义显然不够条件。要是哪个官员像郭明义那样,作为典型才有说服力,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当官为了啥,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还不确定,但在实践中已经解决。那就是权为己所用,情为己所系,利为己所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皆患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单从艺术水平上讲,吃惯了快餐的导演编剧已经不会做大餐了,即便是小炒也带着快餐的味道。《郭明义》有些情节兀突,有些则经不住推敲。演员还是过硬的,侯勇,冯远征,姜宏波,李沁,新人不输老戏骨。
总之,官家推销《郭明义》挣官家的钱,要是走市场恐怕没多少人买账。
昨天观看了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题材的电影《郭明义》,看后自己深受触动。
影片中讲述了郭明义的几个典型事迹,一个是他将自家的电视机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小学,让在那里上学的孩子能够看到电视,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够看到自己的偶像。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把家里的电视捐出去了。另一个是为救治两名白血病人而四处奔走,能够医治白血病的方法就是找到相配型的骨髓进行移植,郭明义就是为了帮助一位白血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辞辛苦,坚持不懈找了三年终于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时挽救了那名白血病的生命。
在影片中,郭明义的女儿问他一句话“爸爸,你怎么总能发现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郭明义回答是:“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是啊,在我们的身边你可能也会发现需要你来帮助的人,但你会去做吗?在郭明义的眼睛里,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然而,他送给与自己生活了二十多的妻子的节日礼物,却是一枚价值二十八元的戒指。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郭明义的事迹给我们做出了完美的回答,那就是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在当今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人类社会的文明才会得到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成文明的天空,和谐美好的人间。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郭明义一样,这个社会将会更加温暖!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9月20日金州新区友谊街道康乐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郭明义》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使我很受教育和启发。影片讲述了鞍钢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的一名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他的先进事迹能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这个有着金子般品德的人可敬、可亲、可学,他与我们寻常在街头巷尾碰到的人没什么两样,普通得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一样毫不起眼,但他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深深感染和打动了亿万人民。郭明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敬业奉献、时刻准备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追求。郭明义日复一日地沿着道路延伸的方向走上自己的岗位,他在辛劳的工作中得到无穷乐趣,工作给他带来的满足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他的嘴里不曾有过豪言壮语,但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甘愿在时代进步的熔炉里锤炼自己,他以自己的劳模父亲作为第一榜样,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在他眼里没有高低贵贱、重要次要,他干一行爱一行,总是踏踏实实地从每件小事做起,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他在当翻译的时候全心全意,为国家挽回了10万美元的损失。组织上安排转岗他二话不说,而是以“甘当矿石”的奉献精神对待矿山公路管理员这份工作。他风雨无阻、吃苦耐劳,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真正做到了把个人远大理想与日常生活、平凡工作完美统一起来。 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累计捐款十几万元,花3年时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寻找合适的配型,他在这些善举中获得巨大精神满足。
影片《郭明义》是安贫乐道、助人为乐幸福观的一曲嘹亮颂歌,它能够形象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的含义、追求博大的幸福,也启迪我们以自己的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获得人生的美满。电影《郭明义》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学习他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学习他用真情化解矛盾,把真、善、美的种子重新播撒人间,在社区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位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
他——郭明义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路管理员,竟能在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省吃俭用的他竟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达12万元,而且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他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这是怎样的一颗无私的爱心啊!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喧嚣尘世中,他始终怀着一颗真心一腔热情,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他尤如一泓清泉,荡涤了世俗的贪念,奏响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精神乐章!
记得电影中她女儿问他_爸爸,你怎么总能发现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的人呢? 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_只要用心就能发现。_ 是啊!生活中不缺少行善和奉献的机会,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和爱心。其实用心发现可以帮助他人的机会俯拾皆是:在步履匆匆中,不妨暂停一下,帮正在上坡路艰难地拉着煤车的人推上几步,对他人也是一种帮助!刚吃完的零食袋子不要随手扔掉,想想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风会把果皮纸屑吹得到处都是,会让清洁工清扫起来很不方便也不安全,不妨多走几步扔进垃圾桶,这样的举手之劳也是一种善举。路上遇上水管坏了,在水流四溢中,请别踮着脚漠然地走过,请帮忙拨打自来水公司的电话,让检修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别让自来水这样汩汩地流出白白地浪费掉!看见找不到大人在哭哭啼啼的孩子,不要只顾着围观和看热闹,想方设法问清楚他家在哪儿,送他回家,或者帮他拨打110,让警察去帮他找到家人……
_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_,无须惊天动地之举,也无须经天纬地之才,善小也可铸大爱。只要凭借一颗善心一双慧眼,就可在不断的行善中升华自己感动他人。正如不断发展壮大的郭明义爱心团队一样,不断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掀起了一股股扶危济困的爱心洪流,就让我们手相牵、心相连,风雨同舟、患难同行,相信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职工观看了电影《郭明义》,郭明义是鞍钢的普通职工,捐资助学占工资总额的43%,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结婚二十多年来,他一家人始终居住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不管社会怎么变,郭明义坚持自己的幸福观,帮助别人就是快乐,用他女儿的话说,“你总能找到比自己困难的人”。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几次落泪,当女儿整理东西时,无意间发现了父母的捐献遗体的协议,女儿说“等以后,我想尽尽孝心,到哪去找你们啊”郭明义就是这样的人,从不考虑自己,只想到那些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不在了,也要捐出自己的器官,他捐献过无数次血,捐过干细胞,让那些白血病人患者有了生存的可能,他不辞辛苦,利用医院提供的以前一位住院病人的线索,并找到他为小男孩配型,把几近死亡的小男孩救活,完成了小男孩跳舞的梦想,并在新年为他跳了一支舞,这就是他想得到的,这就是他的快乐。
他几次把单位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本来高考的女儿就应该有单独的房间学习,他偷偷的为女儿打了一张两层的床,并安抚了妻子和女儿,最终理解了他。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郭明义这样,但是我们要像他那样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有时我们所做的一件小事很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一生。如果我们都能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的和谐,人们也会生活的更加美满。